文心·文化推荐|比莉·哈乐戴:爵士乐白色幕布前的黑色巨星

学术   2024-06-13 20:30   北京  



爵士之星背后的悲情一生。


本文约2827字,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女士,恐怕我们不能发行这张唱片。”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的负责人点燃手里的烟说,“歌词或许有些太......”


坐在对面的黑人女子有些惆怅,即使她并不是没料到这种情况。她没有继续听下去,转身离开了,留下桌子上躺着的唱片样品。


两天以后,她已然站在准将唱片公司门口。


她明白,在种族主义横行的白色美国,发行这张唱片几乎不可能,除了左翼的准将唱片公司,几乎没有一个唱片公司愿意发行将种族歧视描绘的如此露骨的爵士乐。


她紧握手中的唱片,想起来小时候的一个梦。那是一个噩梦,在南方的棉花园里,树上黑色的果实迎风飘扬。


“Southern trees bear a strange fruit,

Blood on the leaves and blood at the root,

Black bodies swinging in the southern breeze,

Strange fruit hanging from the popular trees,

Pastoral scene of the gallant south,

The bulging eyes and the twisted mouth,

Scent of magnolias sweet and fresh,

Then the sudden smell of burning flesh,

Here is fruit for the crows to pluck,

For the rain to gather for the wind to suck,

For the sun to rot for the trees to drop,

Here is a strange and bitter crop.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贫民区中崛起的爵士丰碑


比莉·哈乐黛(Billie Holiday),原名埃莉诺拉·费根(Eleanora Fagan),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美国爵士歌手。她那独特的嗓音,饱含深情的演绎,如同一股涓涓细流,流淌进每一个聆听者的心田。她的音乐不仅是爵士乐的璀璨明珠,更是20世纪美国文化的重要篇章。本文将从哈乐黛的生平、音乐成就、文化影响和音乐风格等方面,描绘这位不朽的音乐传奇。


1915年4月7日,比莉·哈乐黛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她的童年如同一场黯淡的旋律,父母早年离异,她由母亲独自抚养。尽管生活困苦,哈乐黛却在音乐中找到了慰藉。青少年时期,她随母亲迁至纽约,在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中,开始了她的音乐之旅。


在哈莱姆区的夜总会和俱乐部,哈乐黛的天赋逐渐显现。1933年,她被班尼·古德曼(Benny Goodman)发掘,哈乐黛的音乐生涯由此展开。她与莱斯特·杨(Lester Young)、本·韦伯斯特(Ben Webster)等著名爵士乐手合作,创造了无数经典之作。然而,生活并未因成功而变得顺遂。哈乐黛一生中饱受种族歧视、毒瘾和法律问题的困扰,但这些坎坷并未磨灭她对音乐的热爱。1959年7月17日,哈乐黛因肝硬化去世,年仅44岁。


人们对于爵士乐的品味也发生了改变,原先那种无忧无虑、热力四射的音乐在衰退时期听起来特别嘈杂闹心,绝望中的人们更希望听一些能起到安抚作用的,梦境般的音乐。纽约的哈林区各大夜总会里开始流行一种被称为“摇摆乐”(swing)的新爵士风格。摇摆乐顾名思义曲调活泼,节奏强,适合听众跟着扭动身子跳舞,正好适合打发人们心中的痛苦和忧愁。(摘自赵老实《上帝眷顾着的奇异果实》一文)


比莉·哈乐黛的出现,恰逢其时,由于未受过专业训练,她唱歌的技巧性不足,但是她胜在情感丰富,可以将所拥有的感受融入歌曲之中,使得所演绎的歌曲呈现出丰富的叙事性,极富感染性,能够迅速抓住听众的心。


哑而温暖,充满感情,使她能以深刻而真挚的方式诠释歌曲。她的代表作有《Strange Fruit》、《God Bless the Child》、《Lover Man》和《Lady Sings the Blues》。


《Strange Fruit》

《Strange Fruit》是一首深刻反映种族歧视的歌曲,由艾布尔·米尔普尔(Abel Meeropol)创作。哈乐黛的演绎如同一阵无声的呐喊,将南方黑人所遭受的私刑与种族暴力的残酷现实呈现在听众面前。她的嗓音中透出的沉重悲哀,如泣如诉,深深震撼着每一位听众的心灵,成为反种族主义的音乐丰碑。


《God Bless the Child》

《God Bless the Child》由哈乐黛与亚瑟·赫茨   (Arthur Herzog Jr.)共同创作,歌词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生活智慧,透过哈乐黛那充满感情的嗓音,诉说着自立和独立的重要性。这首歌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


《Lover Man》

《Lover Man》是一首经典的爵士情歌,表达了对爱人的深情渴望。哈乐黛的演绎细腻动人,展现了她非凡的情感处理能力。她的歌声如同一抹温柔的微风,轻轻拂过听众的心田,留下无限的温情与感动。


《Lady Sings the Blues》

《Lady Sings the Blues》是哈乐黛自传同名歌曲,讲述了她坎坷的生活和音乐旅程。哈乐黛以歌声回顾自己的生命历程,这首歌不仅是她个人经历的写照,更是对她音乐生涯的深情总结。



白色美国遮羞布下的的黑命贱与女性主义


比莉·哈乐黛不仅在音乐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她的文化影响力同样深远。她的音乐如同一面镜子,反映出20世纪上半叶美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如种族歧视、贫困和毒品泛滥。通过音乐,哈乐黛为黑人群体发声,揭示了他们所面对的不公与痛苦。


哈乐黛的《Strange Fruit》是一首强烈控诉南方私刑文化的歌曲,成为了反种族主义的重要象征。这首歌勇敢地揭露了种族暴力的残酷现实,唤醒了公众对种族不公问题的关注。通过音乐,哈乐黛表达了对种族歧视的不满与抗议,为民权运动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同时,在她的音乐作品中,常常传递出女性独立和自强的精神。《God Bless the Child》便是一个典型例子,歌中传达了自立、自强的重要性。哈乐黛以自己的经历和音乐,成为许多女性心目中的榜样,激励她们勇敢追求梦想与目标。她的音乐风格独树一帜,她将爵士、布鲁斯和流行音乐元素巧妙融合,创造出独特的音乐风格。她的演唱方式深受布鲁斯音乐影响,充满感情与张力,同时又具备爵士乐的自由与即兴特点。这种独特的风格,对后来的许多音乐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



灵魂乐的灵魂演唱


比莉·哈乐黛的音乐风格独具魅力,她的嗓音和演唱方式极具辨识度,这成为她音乐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哈乐黛的嗓音沙哑而温暖,充满情感,她善于通过音调的变化和声音的细腻控制,传递出歌曲的深刻情感。她的嗓音不像传统的美声那样圆润,而是带有一种粗糙的美感,这使她的音乐更具真实与感染力。与此同时,她的演唱方式深情而真挚,总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音乐中,使听众产生共鸣。她的演唱不仅是声音的传递,更是情感的表达。无论是欢快的曲调还是忧伤的旋律,哈乐黛都能通过嗓音,将歌曲的情感传递到听众心中。作为一名杰出的爵士歌手,她也具备出色的即兴表演能力。她常在演唱过程中即兴发挥,根据现场的氛围和情感状态,灵活调整演唱方式。这种即兴表演不仅增加了音乐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也展现了她非凡的音乐才华。



露骨的歌词


哈乐黛的许多歌曲歌词深刻,富有哲理与生活智慧。她的歌词常常反映出她对生活、爱情和社会问题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例如,《Strange Fruit》的歌词直击种族暴力的现实,《God Bless the Child》则传递了自立和自强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歌词,哈乐黛不仅展现了她的音乐才华,也表达了她对世界的深刻思考。



毒瘾缠身


哈乐黛的药物问题可以追溯到她年轻时的困境和不幸。她在一个充满贫困和暴力的环境中长大,早年经历了诸多创伤,未能得到应有的关爱和保护。她的童年与青春期充满了动荡,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在环境的压力下做出各种挣扎。在这种背景下,她逐渐接触到了毒品。


在哈乐黛的音乐生涯中,毒品问题使她多次与法律纠缠,甚至几度入狱(亦有说法是调查者有一定程度的种族针对,但真实情况不得而知)。她在1947年因持有毒品被捕并判刑,服刑一年后出狱。尽管她试图重返舞台,并在音乐上继续发挥才华,但毒品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她的健康状况因长期吸毒逐渐恶化,影响了她的演唱能力和创作力。


毒品不仅侵蚀了她的身体,也侵蚀了她的心灵。在她的音乐作品中,常常能听到一种深沉的悲伤和痛苦,那是她在生活中真实经历的反映。她的歌曲如《Strange Fruit》和《Lady Sings the Blues》不仅传递了社会的不公和个人的悲剧,也折射出她内心深处的无奈与绝望。


最终,在长期的成瘾和副作用的摧残下,哈乐戴最终因肝硬化离世。



陨落的悲情巨星


比莉·哈乐黛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爵士歌手之一,她的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她生活经历与情感的真实写照。她独特的嗓音、深情的演唱和富有哲理的歌词,将爵士音乐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她的音乐不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音乐人,也为社会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与变革。随后,摇滚乐逐渐崛起,取代了爵士乐的主流地位。


不管怎样,作为爵士乐历史上的一颗明星,她的一生值得我们感慨,也值得去反思。


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主笔 | 徐韬涵

文编 | 张筱薇

美编 | 陈心怡

审核 | 张玥滢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文心

文化推荐|特别策划

随笔时评|图片故事



文心北外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媒体《文心》。以“人文、思想、生活”为宗旨,以营造北外文化氛围为己任,为大家带来新闻资讯和人文思考。在这里,见证思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