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 · 随笔时评|七月不远

学术   其他   2024-04-18 15:12   北京  


那里有连绵的众神之山,上面埋葬着诗歌的尸体,和诗人的灵魂,一半孤独坐在山顶,久久凝视另一半,长眠于千里之外的山海关。


本文约 1730字,预计阅读时间 6分钟。

刚刚过去的三月二十六日是一位诗人的忌日。今年的春天十分温暖和煦,我想,三十五年前应该也是如此。在那个温暖的春日,死亡是一阵清冽的风,吹拂整个山海关。


他是一位盲目的诗人。盲目地生、盲目地爱、盲目地写诗。他的诗中有盲目的理想和浪漫,足以遮蔽现实。以诗的形式生活在大地上并不容易,任何时代都是如此。但是他选择盲目,选择“击鼓过后,我们把在黑暗中跳动的心脏叫做月亮”。也许这种盲目保留了他诗的生命力,有时候看不见比看得见更为清晰透明。现在的诗人有看得见的天分,但是却失掉了看不见的天分。看见的事物使诗人不再敏感,不再单纯。于是在他之后,无人再能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


图源网络     


他是一位痛苦的诗人、爱与死的诗人。他的痛苦令人战栗。保持盲目非常困难,他无法选择对这个世界永远视而不见。所以最终他没有选择盲目地死。在诗人生涯的中后期,他的痛苦如雨天的屋檐,在字间重重滴落。他说,“当我痛苦地站在你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这是痛苦的寸寸剥落。在他后期的诗歌中,这种字眼几乎随处可见,诗风也愈发古怪与张裂,似乎在与自己艰难斗争。造成这种痛苦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终都指向那个美好的春日和凉爽的死亡。痛苦的产生伴随爱的折磨与死的诱惑。他爱得单纯与盲目,敏感又卑微。

给所爱的人,他说,“我是一些诗歌草稿/你是一首诗”;他还说,“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但是这一件事并没有得到好的结局。最后一次见到她,她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而他当时所有的是一些诗、一颗剧烈跳动的疼痛的心,以及大量的酒精。分开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爱为生的诗人目送挚爱远去我想更让人难以体会。于是就有了死。他不仅主宰诗歌中的原始力量,那来源于自然的生命力,还主宰着死亡的哀伤与冷清。他并不畏惧死亡,于他而言,死亡和爱一样是令人着迷的事情,值得为之举杯的事情。他在自己最后一首诗中说,“这是黑夜的儿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于是他便走了,也带走了中国诗歌所有的先锋性与神性。中国现代诗歌进入泛娱乐化时代,诗人再也不是诗人,诗人已死。



他是一位孤独的诗人、分裂的诗人。他的灵魂其实已经被自己用利斧斩截成干干净净的两半,孤独地立在大地上。他的孤独是“没有谁来应允我/万寿无疆或早夭襁褓”,是“有时我孤独一人坐在麦地为众兄弟背诵中国诗歌/没有了眼睛也没有了嘴唇”,更是“当众人齐集河畔 空声歌唱生活/我定会孤独返回空无一人的山峦”。他的孤独是诗歌皇帝的孤独,他将孤独披挂在自己的王位上,背向喧嚣的众生,选择独自叹息。而在中后期的诗歌中,“劈开“成为了他常用的一个意象。无论是劈开骨头、花楸树还是大地,劈开意味着分裂与重构。当我们对这些意象进行解构的时候,不难发现其中有一种向内的暴力倾向与自我矛盾对立的痛苦。在外人眼中,这是偏激、极端的疾病,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是一种壮美的绝望。在死亡来临前,他绝望地生活在大地上。而到了春天,一种降临式的生命力使他意识到,孤独与分裂只是过程,死亡是终极答案。在自然的更迭轮回之间没有更重要的事情。最后他只留下一句轻描淡写的疑问,“你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如今我们纪念这位诗人、先知与神明,也是祭奠一去不复返的诗歌黄金年代。在充满着现代性的当下,我只感受到了同样的无力与绝望。现代主义者对诗歌的雕琢方式只能是拼命去美化一个外壳,从这种意义上讲他们也是盲目的,只不过是盲目的创作,盲目热爱表象与修辞。因此他的诗中原始的生命力和神性在别处无法见到,现在的诗人选择的是自杀的道路,抛弃主体和精神。所以我们可以说,他也是一位英雄,是对抗现代性洪流的最后支柱,并且在现代性的围猎之下毅然选择走向死亡。现在的诗人或许也会意识到现代性危机的存在,或许根本不会,继续转而营造词句。戏谑的地方就是这里:越是意识到现代性危机的人,反而离它越远。也就是说,被理性统治的人就永远臣服统治,无法被统治的人也无可奈何,只能随着时间慢慢接近大地。这并不是一件让人乐观的现状。我能做的,也许只有在读他的诗的时候,在每年的春天凭吊几句。或者,去中国政法大学的昌平校区,给他献上一束花。


他有一首诗叫做《七月不远》,在诗中他祈求青海湖去熄灭他的爱情。七月的确是不远了,远方其实也并不遥远。他曾经无比痴迷于西藏文化,并且将其融于自己的神性。西藏之行在我看来是他诗歌风格的一个转折点。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去西藏看看。那里有连绵的众神之山,上面埋葬着诗歌的尸体,和诗人的灵魂,一半孤独坐在山顶,久久凝视另一半,长眠于千里之外的山海关。


主笔 | 靖瑞鳞

文编 | 李菽频

美编 | 张子莹

审核 | 张玥滢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文心

文化推荐|特别策划

随笔时评|图片故事



文心北外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媒体《文心》。以“人文、思想、生活”为宗旨,以营造北外文化氛围为己任,为大家带来新闻资讯和人文思考。在这里,见证思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