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分享:两年CPPD英国心理咨询培训|又名“小K的苦难史”

文摘   教育   2023-07-19 17:36   英国  

由于对心理学感兴趣,又觉得心理咨询是个值得钻研一生的行业,我在朋友推荐下,参加了伦敦CPPD培训机构的心理培训。

CPPD是英国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协会(BACP)认证的培训机构之一,因此只要在机构完成为期三年的培训,就能成为认证会员(registered membership),录入官网每小时赚50镑以上的咨询费了。

彼时正是大二暑假,我赶上CPPD出台的暑期加强课程,短时间集中修完一年的课,开启了心理咨询师培训之旅。暑假结束后,我又一边读比较文学大三,一边继续第二年的培训(diploma)。

而我很快发现这是条贼船!参加英国本土心理咨询培训的辛劳、苦难和收获实在一言难尽。

这篇文章我就来讲讲英国心理咨询培训的全貌,以及这期间我的复杂感受和心灵冲击。





英国心理咨询培训的课程风格是怎么样的?

英国BACP认证的培训机构有很多(具体参见官网),而我参加的培训机构CPPD主打的流派是人本整合性治疗(Humanistic Integrative Counselling)。

上课注重讲解和实践相结合,可选择线上或线下。时间每周一次,每次三个半小时(中间有休息),周末有时会有全天课程。学生基本都是毕业后的成人,来自不同的国家,但还是英国人居多。

每个班会有一个主要导师,悄悄地关注着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部分课程会邀请该领域的资深咨询师,他们的授课风格迥异,常常会分享个人经验。

第一年的课程包括基础咨询技能,流派(咨客中心、格式塔、沟通分析),文化,性别,成瘾,羞耻感,依恋,移情;第二年的课程与第一年基本相同但更加深入,并引入了精神分析。


课程本身是我在培训过程里最喜欢的一部分。

课程的参与性很高,每次都会有互动环节和讨论活动,旨在让学生们各自探索自我。

同学们会也很乐意真诚分享各自最重要的生命故事,并由导师为大家进行引导。

导师告诉我们说,“你只能带来访者到达你所到达的地方”(“You can only take your clients to where you are”),所以成为咨询师之前,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软肋,解决未完成的心结(unfinished business)。

课程内容往往尖锐而深刻,旨在引导我们不逃避地直视自己最深的心结,同学们分享的话题也免不了比较沉重。再加上咨询师要共情深刻的痛苦,上课常带有巨大的情绪消耗。

大多数同学都会在上完课后选择抽离出来,看剧放松。


英国心理咨询培训的工作量如何?

第一年的任务较轻,除了80%的出勤率以外,还要完成三篇2500字的论文,加上期末有一个线上模拟咨询演练,由观看的同学给出反馈。

写论文有一定的难度,要阅读引用全英文的心理理论书籍,尝试理解颇为生涩的理论。期末的咨询演练也令人紧张,毕竟有十几双眼睛在围观呢!

但总体来说,第一年还是轻松快乐的,总基调以探索为主,导师也很乐意帮忙。


第二年跟第一年比起来,工作量大幅上涨(简直是炼狱)。首先是三篇3500字的论文,接着要自己办手续找实习,每个月参加两次督导,达到60小时的咨询时长(拿到最终证书需要积攒240小时),个人咨询至少40小时,并完成一段录像和两段录音。

每个同学都承认第二年一直在忙碌应付,根本得不到休息。我第二年的同学们大多数都是有本职工作,有家庭要照顾,然后兼职上培训课和做实习。他们常常反应说自己疲惫不堪。

(这是第二年的同学们给我选的代表我的礼物🐱)


那么,我的心路历程如何呢?

我反正是累得人模狗样。因为我同时在读UCL比较文学大三,大学课业也很繁忙,我只能草率应付一下培训课的论文。

然而应付论文并不是难事,对我而言,这一年最困难的是督导和找实习的过程。

首先说CPPD的督导。

即便没有拿到实习,没有见过访客,督导依然要照常进行,每次50镑。我觉得既没有得到什么帮助,还浪费时间和金钱,心中颇为不满。

督导总是话里话外对我的年纪和能力提出质疑,我因此感到自卑和羞愧,好几次督导完我都忍不住掉眼泪。

原本旨在帮助我的督导,成了我最大的压力来源。我觉得这可能受到东亚教育体制的移情影响,因为大家对被老师评判的场景的普遍厌恶和恐惧。


(这是培训第二年的大事件时间线/timeline)

第二个巨大困难是找实习。修改好简历,我申请了两大轮,每次投递十几份邮件,都惨遭拒绝,就连CPPD的面试也被拒了。

这可能是由于实习岗位都嫌我年纪还太小(22岁)无经验,并且作为亚洲人对本地文化缺乏了解。

连续失败对我打击很大,信心丧失,差一点就放弃了(班里有两个同学就选择了放弃)。

但就在我要放弃的前一天,我收到了第一个实习的录取——伦敦青少年咨询(LYC)。于是我继续坚持。



我与LYC实习主管约定好,每周二前往指定学校,给四个学生做咨询(我的来访者大约在13-16岁)。

学校离得远,我得早上六点半起床,我缺乏经验又十分焦虑,担心睡眠不够会影响发挥,导致我每周二都会失眠,并睡眼朦胧地上阵。

所幸我后来与LYC的实习督导反映了这个问题,她建议我与学校商议延后时间,学校竟然同意了。于是我只需七点半起床,加上经验提升,我也不再失眠。

很快我又幸运地找到了第二个实习。这家越南实习专门给我安排了中国来访者,她们中甚至有的不会说英文。

咨询工作是一件很收获巨大但也消耗精力的事,需要持续记录进程、反思探索。

作为咨询师的我,消耗最大的就是自我怀疑,比如担心自己会不会干预过度或者干预不足。当然,共情来访者的烦恼也会带来一些伤感。


(这是同学们写给我的形容词)


文化背景不同会对心理咨询培训体验带来什么影响?

说起在英国参加心理咨询培训,大家可能都会关心语言文化问题。

第一年的时候我运气很好,班里还有另外两个中国女孩,我们都有时会因语言表达稍微感到不自信。

但同学们都很包容,课程也特意强调包容性和多元性,甚至会更愿意聆听不同文化背景的思想和体验。这个时候大家都充满好奇心,也愿意倾诉交友。

课堂上如果碰到不懂的概念或词汇,我很愿意提问。如果想到一些来自不同文化角度的看法,我也很愿意贡献我的思路。

因此我在课堂的参与度还算挺高的。



到了第二年,课堂依然是我的舒适区,但我在班内的人际关系和归属感成了一个问题。新的班里,同学们的平均年龄上升到45左右,再加上文化背景也不同,他们闲聊的内容我常常听不懂或不感兴趣,于是也懒得跟他们闲聊。

糟糕的是,第二年课程有个可怕的周末叫做group process,目的是审视大家在群体中的位置,理解每个人的人际关系模式。活动环节就是每个人画一张纸代表自己,摆放到地上表示自己初来乍到时在班级里的位置,并听每个同学轮流说对自己的印象。接着再把纸移动到代表现在的新位置,并再听大家说一

这个周末对我来说简直是创伤性折磨。我因难以融入集体而充满了羞愧,一直感觉又低落又焦虑。后来我也没有跟班内的外国同学私下社交,最多偶尔问问笔记。唯一跟我玩得比较近的两个同学,就是那两个放弃并离开的同学。

至于咨询实习方面,由于我的来访者是青少年,他们的词汇量并不超过我,所以没有语言问题。文化上我坚持不懂就问,来访者也都愿意解释给我听,所以也没有什么问题。


总结和展望

总之,有苦有笑有崩溃,有泪有汗有收获。我还要再坚持一年,并达到240实习小时,才能正式拿到执业资质。目前打算休息半年,并持续积累实习时长。

若要总结几条经验,便如下:

(1)第一年certificate可以尽情参与尝试,但第二年diploma一定做好时间安排,不然会很累很忙。

(2)年轻亚洲咨询师申请实习难度大,可以考虑青少年机构,也可以专门找与少数族裔(尤其亚洲)挂钩的实习。

(3)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健康,多读书多锻炼~

🌍⛽️


月亮的潜意识空间
提升思想认知,积极实践自身的主体性,掌握属于自己的生命力和能量。涉及领域:心理学、社会学、哲学、文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