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两年之后重返故乡深圳。多年未回家,突然躺在熟悉的床上,看着熟悉的天花板和窗帘,这种感觉太神奇了!
简单记录一下感受~
「家」
家里墙纸换新了,沙发摆放位置稍微改变。整体还是很宽敞敞亮的。老爸老妈没怎么变,猫咪也是一样。
奇怪的是,喝水、放东西、找东西,我担心我会“做错”什么,就像是在拜访别人家一般。
走进我的卧室,我惊讶于我的小床的色调竟然这么粉!枕边还摆着两个hello kitty的娃娃,以及我后来买的一只黄龙龙。
厨房的台子莫名好矮!我要弯下腰才能洗手。水龙头里出水的方式也非常陌生,水质更为顺滑且更为柔软。
我发现书房被老爸占领,放满了字帖。还好书柜里的书与我一见如故——这么多的中文书,好幸福啊。
洗澡的时候,肌肉记忆帮我把衣服放进了洗手台的抽屉,但过了一会儿,我便忘记把衣服放哪儿了——因为伦敦没有洗手台放衣服。
「猫」
我的小猫泡泡一点都没变,还是跟以前一样粘人+话多。
两年没有线下撸猫,全靠云撸猫!我冲上来温柔而使劲地摸着它。
这个动作我竟然做得如此熟练,我曾经肯定做过很多很多次。
这回我对小猫的了解更深了,比如理解它需要我陪在旁边才愿意吃猫粮,比如它用不同的叫声表达回应、要求、抗议、委屈(因为我男友老把我当成猫,所以我现在能设身处地理解猫)。
泡泡虽然嗓门大话多,但不得不说是只好猫!爸妈出去散步,它一如既往地乖乖蹲在门口等。它还聪明地占领了我的行李箱高地作为据点。
亲切和熟悉感是关系里最可贵的。反复地摸猫咪,就好像反复亲亲抱抱同一个爱人。
原来生命的财富还有这个维度。
「风景」
第二天早晨,我惊讶地听到了蝉鸣!对哦,原来深圳还有这个。
坐老爸的车经过小区前的路口,瞬间唤醒了初中记忆:一种背着书包三两成行的淡绿色曲调。
在英国,这种淡绿色调颇为罕见。我住在伦敦市中心的两年,人车喧杂,学业繁重,完全没有散步踏青的兴致。
豆蔻时期的我,一直偏爱一种惬意感和清新感:喜欢往绿油油的地方走,喜欢看生态文学,喜欢跑楼顶天台看云,还在学校阳台种太阳花。
这种平衡感从高中开始被打破,变得更偏向于生存斗争和自我实现。
在有了性和亲密关系之后,更需要稳固边界感和自我意识,整个生命色调从淡绿往深紫位移。
“高中前是山,高中后是海”,一个颇为恰当的比喻。
「回忆和人」
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生活无巧不成书。落地英国的那天我们看到了金黄的日出,我回国的这日又看到了橙红的日落。
回程飞机上,我跟坐旁边的男生聊起天来,聊着聊着发现我们高中都是深国交的。这可好,我俩开始快乐唠嗑(吐槽),关于留学的选择,关于性格养成,回忆真是淅淅沥沥如雨浇灌。
回到家,我翻开了惦记已久的日记本,回顾和反思自己的成长。然后再找老朋友约饭唠嗑。
我承认我是个住在内心世界里的人,我所珍视的青春回忆,常常是对自然、对氛围、或是对生活的探险多于聚会和活动。我也喜欢把对人的重要记忆融入至环境里。
大一点之后,我开始出现交友上的担忧,总害怕朋友都渐行渐远、我以后要孤寡老人了。青春期的我,在异性身上花了不少时间精力,但由于文化环境对异性友谊的排斥,这些关系往往石沉大海。
不过,乐观点来看,如果淡化留学圈那种生存争斗感,大家还是会因城市和青春而联结起来——
城市的呼吸,青春的交响,往往就是此类简单、自然而然的东西,守候每个人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