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笔下的“夹官河”是上塘河吗

文化   2024-10-09 17:27   浙江  


西湖东北角有座圣塘闸,这里是西湖最大的出水口,闸上有一亭,亭内背湖一面墙上刻着一篇白居易所作的文章,名为《钱塘湖石记》(又称《石函记》)。


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自钱塘至盐官界,应溉夹官河田,须放湖入河,从河入田,准盐铁使旧法,又须先量河水浅深,待溉田毕,却还本水尺寸。往往旱甚,即湖水不充。今年修筑湖堤,高加数尺,水亦随加,即不啻足矣。脱或不足,即更决临平湖,添注官河,又有余矣。虽非浇田时,若官河干浅,但放湖水添注,可以立通舟船。”文中提到的河,便是上塘河。后世“夹官河,即上塘河”的说法,当源于此。

 图源:公众号拱宸

在当今世界范围内,运河是对人工开挖水道的统称。而在古代中国,人工水道有过很多种叫法,如“沟”“渎”“漕”“渠”“漕河”“漕渠”“运渠”“官河”“市河”“运粮河”等,都曾是运河的名称。在不同时期,各段运河也有各自的名称。如拱宸桥下的河道,曾被称为“新开运河”“下塘河”,今有人称“杭州塘”。而上塘河,则又被称为“秦河”“官河”“运河”等。“大运河”一词的诞生,也源于上塘河,始见于南宋《淳祐临安志》卷十《山川》:“一由东北上塘过东仓新桥,入大运河,至长安闸。”

尽管古代人工水道名称很多,但“夹官河”作为运河的别称,并不见用于杭州以外地区的运河,而只出现在关于杭州上塘河的文献中。

明代《成化杭州府志》卷二十七载:“夹官河,即上塘河。”这可能是最早提及夹官河乃是河之名称的记载。

此后,《嘉靖仁和县志》(清光绪刻武林掌故丛编本)卷六载:“上塘河,旧名运河,一名夹官河,西自德胜桥,东抵长安坝,南通外沙河、前沙河、后沙河。”《康熙仁和县志卷》《清史稿》卷七十二《地理志》以及翟灏《艮山杂志》、钟毓龙《说杭州》等,均有因袭之说。于是,“夹官河”是上塘河之历史别称的说法,被固定了下来。

然而,如果“夹官河”真的是这条河的名字,为何在明朝中叶以前未在杭州的地方志中明确指出?

宋元祐五年(1090)五月初五日,苏轼上《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其中提及白居易浚治西湖并作《石函记》之事,有一行字写道:“……作《石函记》,其略曰:‘自钱塘至盐官界应溉夹河田者,皆放湖入河……’”

南宋《淳祐临安志》卷十《山川》、《咸淳临安志》卷三十五《山川十四》所载,文字基本一致:“唐长庆中刺史白居易浚治西湖作《石函记》,其略曰:‘自钱塘至盐官界应溉夹河田者,皆放湖水入河,自河入田者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则可溉濒湖田千顷。’由此观之西湖之水,尚能自运河入田,以溉千顷,则运河足用可知也。”

在《淳祐临安志》《咸淳临安志》与苏轼文中,对白居易的“应溉夹官河田”均改称为“应溉夹河田”。当然,这是一种提炼后的说法。但提炼也是有规则的,不该省的字是不能省的,例如河道名等专有名词,只能或称“河”,或全名。因此,倘若“夹官河,即上塘河”的说法成立,那么此处的“夹河”便也可视为上塘河的别称,即可以表达为“上塘河,旧名运河,一名夹官河,又名夹河”。

显然,《淳祐临安志》《咸淳临安志》与苏轼文中之意,并非将“夹官河”简称为“夹河”,而是将“官河”简称为“河”。此处的中心语是“田”,强调的是水对田的灌溉作用,而非讲述河道本身,因此,“溉河田”即可,何必拖累出一个“夹”字?

换言之,“夹”的存在是为了修饰中心语“田”,强调河田的属性和状态,其正确语义为:夹着官河的田,也就是田分布在官河的两岸,犹如夹着官河一般。例如清代桐城派刘大櫆《真州郊外》一诗写道:“垂杨万缕夹官河,携酒游人自唱歌。”其中的“夹”字,便是如此,让人得以透过诗句看到沿着官河两岸生长着的千株万缕柳树。故而,“夹官河田”可以写作“夹河田”。

关于“夹官河田”这四个字,我曾有过疑问,会不会是西湖边的石碑刻错了?但鉴于历代地方志的引述大多也是写为“夹官河田”,所以这种可能性比较小。《乾隆杭州府志》卷四十一《水利二》载:“白居易《石函记》云:‘自钱塘至盐官界,应溉夹河官田。’”该说法与《淳祐临安志》《咸淳临安志》以及苏轼文中的“简称之法”一致,无非是对“夹河田”之田的属性做了明确的界定,即夹河之田,是官产即官田。

费了那么多时间理清“夹”的运用和搭配,是为了解释白居易《钱塘湖石记》中的这段话。文中除了出现“夹官河”,还出现了两次“官河”(添注官河、官河干浅)。

按常理理解,后两处“官河”,可视为“夹官河”之简称。“夹”之用,是流量的概括,也是责任压力之大的镜子,折射出西湖之重要和疏浚之不易。因此,白居易对此的表达,乃至给人一种苦口婆心、絮絮叨叨的味道。他曾在离开杭州之际十分谦虚地对州民说“甘棠无一树”,即三年为政杭州没什么建树,但同时又十分强调西湖水的重要性:“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正因为对西湖重要性的共识,所以在后世文献中,对白居易“应溉夹官河田”之意的表述,无论是“夹河官田”,还是“夹河田者”(《西湖志》卷一),官河都简称为河,而“夹”字始终未被省略。

综上所述,如果源自明朝的“夹官河,即上塘河”之说是源自白居易的《石函记》,那么可以确定是对白居易文的误读。

历史上的误读理应溯源修正,但语言的自然发展的规律和事实也需得到尊重,何况以讹传讹而“以假成真”的事例亦不胜枚举,所以就让“夹官河是上塘河”的说法暂且“约定俗成”着吧。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杭州杂志」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作者 | 任轩

作者单位 | 拱宸书院

编辑 | 王幸芳

排版| 毛婷
审核 | 张维维 金立山 林军
本文刊登于《杭州》杂志2024年第17期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杭州杂志

杭州杂志
探讨城市发展特色,引领幸福和谐生活,推动城市科学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