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国丨遵循自然地理规律 重塑耕地红线格局——全国耕地资源质量分类系列丛书评介

文摘   2024-03-01 18:40   北京  


遵循自然地理规律 重塑耕地红线格局

——全国耕地资源质量分类系列丛书评介


李保国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特别强调“耕地红线不仅是数量上的,而且是质量上的”“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自然资源部成立以来,始终把耕地保护作为土地管理的首要任务,按照“严起来”的要求,深入研究加强耕地保护的工作措施。在耕地质量方面,构建形成耕地资源质量分类体系,作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专项调查在全国部署开展。


  为充分发挥其成果价值,编者系统总结了全国耕地资源质量分类体系构建过程及全国成果,编纂出版了《中国耕地资源质量分类》《中国耕地资源自然地理格局研究》《中国耕地资源气候条件研究》《中国耕地资源土壤条件研究》《中国耕地资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作为全国耕地资源质量分类系列丛书。


  该系列丛书内容秉持“三位一体”保护,是全国成果的提升与总结。耕地资源质量分类以突出耕地资源自然本底为条件,准确分析、客观描述耕地资源最重要的基本特征为目标,采取分类分级方法,构建了包括自然区、坡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生物多样性、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熟制、耕地二级地类10个指标的耕地资源质量分类体系。该体系的构建是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工作的一次重大创新,也是对我国耕地与自然地理格局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状况相互关系的一次科学探索和总结凝练。


  《中国耕地资源质量分类》简要梳理了我国耕地资源质量调查评价历史沿革,详细介绍了耕地资源质量分类体系构建的基本思想、总体思路和技术体系,深入分析了耕地资源的自然地理格局、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土壤条件、生态环境状况、利用状况等,系统论述了我国耕地资源质量总体状况,为实施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提供了新的科学数据产品。


  该系列丛书内容着眼宏观格局认知,突出耕地资源自然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格局反映一定空间尺度上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异状况,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类型丰富,这决定着我国自然地理条件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性。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导致自然资源本底、资源承载能力各不相同,直接影响着我国耕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


  《中国耕地资源自然地理格局研究》以自然区为空间单元,在区域尺度上分析各自然区自然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全国耕地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重心转移情况,揭示耕地资源的地域分异特征,探究耕地资源分布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匹配度,在实践上对于弄清国家和地区资源环境背景、因地制宜开展规划和指导生产建设、加速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系列丛书内容把握本底数据特征,聚焦耕地资源本底条件。耕地资源质量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其中最关键的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气候、地形条件决定了一个区域的农业生产布局、种植制度等,还直接影响着耕地的生产能力,制约着耕地资源的分布与利用;我国土壤类型复杂多样,肥力各不相同,不同类型土壤的厚度、质地、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也影响着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中国耕地资源气候条件研究》基于全国气候条件区域分布特征,分析不同熟制区、温度带和降水带内耕地分布及变化特征,分析各熟制区气候生产潜力差异,揭示耕地与气候资源匹配程度。《中国耕地资源土壤条件研究》重点分析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四项土壤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阐述其空间分异特征的成因。自然资源本底条件的分析可以为实现耕地资源合理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该系列丛书内容面向人地和谐共生,阐述耕地资源生态环境状况。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基础。为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进理念,将生物多样性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作为生态环境条件指标纳入分类体系,能够体现人地关系,反映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人类对耕地资源质量的影响,特别是首次将生物多样性纳入耕地资源质量范畴,是一次重大理论和技术的突破。


  《中国耕地资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综述了我国耕地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危害及现状,分析了耕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标的基本情况和空间分布特征,从自然地理条件、土壤条件和人类利用等方面说明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并将主要结果与耕地资源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明确了耕地资源质量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之间的联系,对耕地永续利用提供参考基础。


  该系列丛书内容突出成果转化应用,剖析全国耕地资源质量状况。为便于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成果在耕地占补平衡、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等方面的应用,由国家层面统一组织实施,在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成果数据的基础上开展耕地资源质量综合评价,将全国耕地划分为不同等别。


  《中国耕地资源质量分类》重点介绍全国耕地资源综合评价方法和结果,分析了全国新增耕地资源的质量状况,阐述了区域耕地资源质量的分布格局,并从地形条件、土壤条件、生物多样性、种植属性等方面分析了耕地质量状况,表明了不同要素、不同利用条件下的耕地质量特征,为实现耕地资源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该系列丛书总体设计和架构合理,内容详实、科学性强,表达形式新颖,图文并茂,兼具学术性和实用性,可为从事自然资源管理、农业农村管理、生态环境管理的工作人员,高校土地管理专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师生以及关注耕地保护的社会人员提供参考,同时可进一步提升公众对耕地质量的认知。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内容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中国土地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 | 朱道林

审核 | 王健 

编辑 | 吴昭军

土地学人
发布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土地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相关科研成果和学术信息,传播土地科学相关研究进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