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起源
GREAT HEAT
最近几次带孩子去散步的时候,会发现孩子都会低头去草坪找东西,一直在寻找。有孩子走过来说:老师,有人在找蚂蚱。孩子牵着老师过去问:你们在找什么呢?他们都异口同声说:找蚂蚱。
在班上,他们的好奇心好像被激发了,他们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1.老师,你知道蚂蚱是好的虫子还是坏的虫子呢
2.老师,蚂蚱吃什么?
3.老师,蚂蚱会飞,你知道怎么飞的吗?
4.老师,为什么蚂蚱要把家建在草丛里?
于是,带着孩子的问题,我们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寻炸蚂蚱中......
寻找蚂蚱
孩子们都很喜欢蚂蚱,上午的户外时间时,孩子们自发出动了蚂蚱小分队,一起在幼儿园里寻找蚂蚱喽···
蚂蚱来到我们班
小蚂蚱的到来召唤出幼儿探索的欲望,他们对小蚂蚱有着特殊的敏感和好奇, 当孩子们发现突如其来的“小客人”后,孩子们想带着它回教室,于是,我们便决定收留了它们......
自从蚂蚱来到我们班之后,关于“小蚂蚱”的身影逐渐变多......
在美工区:孩子会把找蚂蚱的过程画下来。
在科学区:在观察蚂蚱吃了多少,在数一数树叶上的洞洞。
在植物角:孩子在给蚂蚱剪地瓜叶。
在自主游戏中:会给蚂蚱“建房子”
提供绘本和视觉材料:随着各种疑问的增多,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问题的答案。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和孩子通过观看电影、阅读绘本等方式收集并分享关于蚂蚱的小知识。
蚂蚱大探秘-虫虫危机
分享活动背景:蚂蚱来到我们班生活一段时间了,可是有一天早上,班上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就是符庆果小朋友发现,她的蚂蚱死了,而且身上有很多蚂蚁。符庆果跑过去跟老师说:老师,我的蚂蚱死了,蚂蚁就过来吃了蚂蚱,陈红尧小朋友听到了之后,则说:符庆果你错了,你的蚂蚱是被蚂蚁爬进小洞里,给咬死的。两个人一直在争论,到底是蚂蚱死了,蚂蚁过来吃蚂蚱的,还是蚂蚁进去把蚂蚱吃了。他们的发现,其他小朋友也发现了,孩子们都在讨论。
由问题引发的兴趣:蚂蚱和蚂蚁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他们很感兴趣,于是他们在探索和讨论......
自从发现有蚂蚱死了之后,孩子们都在讨论,一直再问:
超超:老师,蚂蚱身上为什么有蚂蚁?辰辰:是蚂蚁把蚂蚱咬死了吗?小武:是蚂蚁闻到香味过来的吗?嘉铄:是不是蚂蚁进去把蚂蚱的地瓜叶吃完了,蚂蚱饿死了。
解读:幼儿饲养活动的探索学习需要教师的帮助,需要教师的支持与回应。孩子们就蚂蚱的死因展开了讨论,于是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并录制了蚂蚱与蚂蚁的视频,孩子们通过讨论、推测得出了结论,我也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没有过多的限制幼儿的推测,使其自主学习。在讨论后出示视频进行结论的验证,在不违背幼儿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前提下,把握介入的最佳时机,采取有效的支持与回应,推幼儿探究学习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帮助幼儿获得成功
观察瓶子里的蚂蚁和蚂蚱
虫虫危机——由问题引发交流共享
坤琴说:蚂蚱死了,蚂蚁以为是牛排店,他们就进去买,拿走了蚂蚱的尸体。
庆果说:我看见蚂蚱死了以后,蚂蚁切一小半一小半分着搬回家,因为蚂蚱活的时候不好抓,蚂蚱死了之后才好抓。
永衡说:活的蚂蚱在里面,蚂蚁以为这个是喜酒,然后就把蚂蚱吃了。。
红尧说:蚂蚁以为这是它的家,然后就把里面的东西弄乱,然后把蚂蚱吃了。
教师解读: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已经逐步完善,牛排、喜酒、切、搬等词汇是随着幼儿的生活经验而衍生出来的,她们按自己的逻辑思维去表达。在此我应该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表达。同时肯定孩子的认识水平,尝试了解孩子的动机和思维,这样不仅能让我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和认识水平,也为进一步的指导提供了依据。
孩子们也有了自己的发现并做了记录
彩君说:蚂蚁和蚂蚱大战,然后有一只蚂蚱死了,死在瓶子里面。
俊才:蚂蚱和蚂蚁打架,蚂蚁赢了。
国慧说:蚂蚱死了,来了很多蚂蚁。
虫虫危机——由问题引发交流共享
于是,在和孩子的讨论之后,我们决定用相机和手机记录蚂蚱和蚂蚁之间的故事,并进行了一次分享会来解决问题。在分享的时候,孩子们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坤琴说:蚂蚱死了,蚂蚁以为是牛排店,他们就进去买,拿走了蚂蚱的尸体。
庆果说:我看见蚂蚱死了以后,蚂蚁切一小半一小半分着搬回家,因为蚂蚱活的时候不好抓,蚂蚱死了之后才好抓。
永衡说:活的蚂蚱在里面,蚂蚁以为这个是喜酒,然后就把蚂蚱吃了。。
红尧说:蚂蚁以为这是它的家,然后就把里面的东西弄乱,然后把蚂蚱吃了。
虫虫危机——由问题引发交流共享
坤琴说:蚂蚱死了,蚂蚁以为是牛排店,他们就进去买,拿走了蚂蚱的尸体。
庆果说:我看见蚂蚱死了以后,蚂蚁切一小半一小半分着搬回家,因为蚂蚱活的时候不好抓,蚂蚱死了之后才好抓。
永衡说:活的蚂蚱在里面,蚂蚁以为这个是喜酒,然后就把蚂蚱吃了。。
红尧说:蚂蚁以为这是它的家,然后就把里面的东西弄乱,然后把蚂蚱吃了。
教师解读: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已经逐步完善,牛排、喜酒、切、搬等词汇是随着幼儿的生活经验而衍生出来的,她们按自己的逻辑思维去表达。在此我应该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表达。同时肯定孩子的认识水平,尝试了解孩子的动机和思维,这样不仅能让我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和认识水平,也为进一步的指导提供了依据。
虫虫危机——进行集体讨论和验证答案
孩子们经过讨论和分享,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发现,同时经过了投票,有的小朋友支持符庆果,认为蚂蚱死了,蚂蚁才进去搬蚂蚱,有的小朋友则支持陈红尧,认为蚂蚁进去把蚂蚱咬死了。于是,我们一起看了视频,孩子们说出了自己的发现。
春泽说:我觉得蚂蚱它自己死了以后,它发臭了,然后蚂蚁就进去把它吃了。
发昱说:是蚂蚱还活,蚂蚁打开门进去,蚂蚱才死的。
梓萱:有蚂蚱翻身,认为蚂蚱死了,蚂蚁就进去了
解读:幼儿通过仔细的观察对蚂蚱的死因有猜测、有质疑,问题与疑问对幼儿保持较为持久的探究行为至关重要。幼儿的主动学习在本质上也是以问题为引导的主动学习的过程。因此,幼儿主动学习不仅需要可以操作的具体材料,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发幼儿讨论问题或思考问题的情境。
于是,我们看到孩子们对蚂蚱如此兴趣,并且能长时间专注积极地去观察,于是我们讨论进行了以下策略:
1.在教室继续观察。
2.当一名小记者,去问学校的老师。
3.回去跟家长讨论并把自己的答案画下来
4.在蚂蚱旁边放小相机录。
1.在教室继续观察。他发现死的蚂蚱身上有蚂蚁,他们发现,蚂蚱死了,瓶子里面有蚂蚁,蚂蚱还活着,瓶子里面没有蚂蚁。
2.当一名小记者,去问学校的老师。
3.在蚂蚱旁边放小相机录。
4.回去跟家长讨论并把自己的答案画下来。
第一只蚂蚱搬蚂蚱的脚,第二只蚂蚁搬蚂蚱的脑袋,第三只蚂蚁搬蚂蚱的肚子
邦翔说:瓶子里的蚂蚱死了,然后蚂蚁闻着香味从洞洞爬进去了。
红尧说:两个瓶子里的蚂蚱都死了,蚂蚁从洞洞里进去了。
庆果说:蚂蚱死了,蚂蚁进去把蚂蚱的肉和翅膀一块一块的搬走。
虫虫危机——再次验证答案
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去寻找答案,然后再进行一次集体分享和讨论,最后孩子有了自己的发现:
超超:在蚂蚱不死的时候,发现是没有蚂蚁的。
春泽:蚂蚱刚刚死的时候,蚂蚁是不进去的,死了好久,才有蚂蚁爬进去的。
辰辰:蚂蚱活的时候,蚂蚁进去,蚂蚱会跳起来的。
庆果:蚂蚱死了,蚂蚁就会切一小块一小块搬回自己的家。
最后,我们把录好的视频播放给孩子们看,验证了他们的答案。
四.蚂蚱需要回家——死亡教育
从小蚂蚱来到班上到死亡,孩子们更多的是被蚂
蚱本身所吸引,当蚂蚱被宣告死亡时,捉蚂蚱的小朋友心情很不好,但很快就被其他事情所掩盖,小朋友们缺乏对“死亡”的意识,于是我们开展集体教育活动,并和孩子一起把蚂蚱送回家去 ,让孩子们保持一颗善良敬畏的心。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懂得敬畏生命,才能珍爱生命。虽然,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小蚂蚱,但他们还是依依不舍地把小蚂蚱送回了属于它们的大自然。
教师的支持与回应:
教师扮演着幼儿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对待幼儿在初步发展探究能力时是担任着重要角色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当孩子对某件事情持续关注时,要陪伴幼儿通过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给孩子支持同时寻求答案并做出以下支持策略:
环境创设:
1.丰富蚂蚱科普墙。
2.设置蚂蚱画坊材料支持:投放与蚂蚱相关的绘本、科普视频。
3.便于观察蚂蚱的工具:放大镜、小相机、蚂蚱养殖瓶,绘画工具
4.家园合作:让幼儿在家饲养蚂蚱
活动支持:
1.科学领域《蚂蚱大探秘》《蚂蚱知多少》
2.语言领域《飞啊!小蚂蚱》《死亡教育——蚂蚱》;
3.艺术领域《七彩蚂蚱》;
4.健康领域《蚂蚱学跳高》;
5.社会领域:《编蚂蚱》
教师反思:
(一)抓住兴趣点,了解幼儿的需求,做好活动的准备与铺垫。
孩子们对于是蚂蚱死了,蚂蚁才进去的,还是蚂蚁进去把蚂蚱咬死的?孩子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于是我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并且在教室创设一个开放的区域,供幼儿自由观察和记录,但由于前期经验不足导致视频录制不够完善,没有给幼儿及时的增加新的经验,导致讨论的问题出现滞留现象。
(二)尊重经验点,解读幼儿的原有经验,形成学习的新起点。
在活动的过程中,会发现幼儿会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按自己的逻辑思维去表达。我支持了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表达,但是在活动中我没有同时给多名孩子创造更多的表达机会。后期的活动中我会给予孩子更多的表达机会,同时肯定孩子的认识水平,尝试了解孩子的动机和思维,这样不仅能让我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和认识水平,也为进一步的指导提供了依据。
(三)关注困惑点,运用问题情景引发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
问题与疑问对幼儿保持较为持久的探究行为至关重要。幼儿的主动学习在本质上也是以问题为引导的主动学习的过程。因此,幼儿主动学习不仅需要可以操作的具体材料,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发幼儿讨论问题或思考问题的情境。
(四)把握介入点,借助有效策略回应幼儿的需求。
幼儿饲养活动的探索学习需要教师的帮助,需要教师的支持与回应。孩子们从蚂蚱和蚂蚁展开了讨论,于是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并录制了蚂蚱与蚂蚁的视频,孩子们通过讨论、推测得出了结论,我也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没有过多的限制幼儿的推测,使其自主学习。在讨论后出示视频进行结论的验证,在不违背幼儿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前提下,把握介入的最佳时机,采取有效的支持与回应,推幼儿探究学习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帮助幼儿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