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怡姐姐:玻璃心到底是什么?其实是代表孩子内在力量不够,心理不够强大。因此,外在的评价和挫折能够轻易把他们击垮。
很多家长相信:“为了让孩子将来能够经得起社会的毒打,我在家里就得对他狠,不能给他太多好脸色。社会有多么的残酷,我就要提前训练他,多给他挫折教育,从小就不能惯着他。否则的话,他就会变成玻璃心。”
这样的家长假定社会是一个残酷的社会。在他的信念层面,社会是残酷的、冷漠无情的,是充满了毒打、不友善的,是弱肉强食的。
当他对社会有这样的信念,他内在充满了对未来的焦虑和不安全感,那么他就会选择像他相信的社会那样残酷地对待孩子,美其名曰“挫折教育”,并且相信自己这都是为孩子好。
这一类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一个字:严厉。
他们会制定各种条条框框,训练孩子懂规矩,守规矩。他们信奉“对自己狠一点”,对自己狠,对孩子也狠。他们很少、甚至从来不认可孩子。
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的孩子最后很多反而是玻璃心。或者外表貌似坚强,内在是玻璃心。更严重的是,这样的孩子特别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很多在这样的原生家庭长大的孩子,到了青春期根本都不跟家长有任何交流,特别逆反,厌学网瘾,甚至可以跟父母对打。有的孩子被父母洗脑成功,可以一直听话,没有逆反,却得了抑郁症,有自残自杀行为。然后父母不得不跑到静怡姐姐这里来做心理咨询。
所以这条路肯定是行不通的。
父母对“挫折教育”的理解完全走偏了,完全是错误的。他们眼里的“挫折教育”,是提前对孩子进行毒打——从身体层面和心理层面——以便为孩子将来适应社会的毒打做好准备。
而静怡姐姐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是要给孩子足够多的认可。
我认为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身为父母,你不要做那个剪刀和绳子。这里不对咔嚓给他剪一刀,那里不对咔嚓给他剪一刀。这个长势不对,他得朝这边长,你给他拿绳子绑一下,来左右他的长势。这种方法是错误的,而且是违背孩子天性的。
最常见的逆反,都是属于轻的了。逆反的孩子,通常他在逆反期就把他对父母的那些压抑的愤怒和委屈释放掉了一部分,他可能反而不容易心理有疾病。
最可怕的是,孩子已经完全被父母洗脑,觉得父母说的都对,完完全全没有自己,就是为了父母活着。
这一群孩子特别乖巧懂事。他们通常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到青春期,一直到成年后,是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有心理问题?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在家里得不到足够的认可。他也不能做自己。他只能成为父母和老师控制下的那个学习机器。
父母和老师总是在那里纠正他,找出他的问题,指责他这里不好,那里不好,这里不对,那里也不对。
他在家里被骂,在学校也被骂,他生活的环境非常的压抑和不友善。慢慢的,他就学会了用父母和老师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自己。
他会学到自责,自我否定,对自己很挑剔而且苛求完美。日积月累,他就会去到一个自我否定的极端。而自我否定的极端,就是抑郁症。
静怡姐姐提倡的育儿理念是:你不要做孩子的剪刀和绳子,你要做孩子的阳光雨露。孩子跟小树一样,是有向光和向水性的。
静怡姐姐是相信“人性本善”的。你的孩子生下来是本自具足的,拥有很多的优点。父母成为孩子的阳光雨露,孩子就会活出自己本来的样子。
那些经常打骂孩子的父母,他们相信的是“人性本恶”:如果我不打骂,孩子就会走偏,孩子就会误入歧途,他将来就会吃苦。
孩子成为玻璃心的根本原因是:他内在的自我肯定不够,他依赖于外在的评价,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够不够好。
静怡姐姐的观察发现,从小父母认可特别少的孩子,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反之,如果父母经常给孩子认可,孩子就会从父母的这个回应当中学到最重要的一点:“我是够好的”,“我现在这个样子就已经够好了”。
当他在内在有这样的一个信念的时候,他反而不太在意别人怎么看他,因为他自己经过小时候父母不断给他积极正向的认可和反馈,已经在内在相信自己够好了,这样的孩子才会特别有自信。
别人如果试图挑剔他,打压他,说他不够好,跟他内心的那个底层“我已经够好”的信念不一样的时候,他是不会受到影响的。
他会认为:“你觉得我不够好,那是你的看法,你的看法不重要。我不是这么看的。”
这样的孩子会对自己包容和友善。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不会一蹶不振,而是会告诉自己:没关系,这些都是暂时的,我可以从挫折和失败中学习,我下次一定可以做得更好。这才是真正的“抗挫折能力”。
反之,一个从小就被苛责和否定的孩子,遇到挫折时会对自己说:我就是不行,我就是个笨蛋。他会嫌弃自己,就像父母对待他那个样子。这样的人很容易被挫折打倒,他就想躺平,不想再继续了。这样的孩子其实更容易玻璃心,破罐子破摔。
因此,在原生家庭当中,如果孩子很少得到父母认可,很少得到父母支持,很少得到父母陪伴,很少得到父母包容,这样的孩子就容易玻璃心。
(全文完)
预约静怡姐姐周二晚8点
《静怡答疑》直播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