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
让我做你的治愈创可贴
自古逢秋悲寂寥
#秋季抑郁症#
俗称“悲秋综合征”
是一种季节性心理疾病
调查显示
约高达38%的抑郁症患者
会在秋冬季抑郁发作
至少15%的普通人群
会在秋天有抑郁情绪
01
逢秋心情跌入谷底的痛,谁懂啊!
“自古逢秋悲寂寥”,似乎秋天一到就悲伤是延绵的传统,当代人悲秋的原因也可从中逐一考究。
心理专家介绍说,医学上并没有“悲秋综合征”这一说法。与夏天相比,秋冬季节交替,阳光稀薄,气温变化大,人们会随环境的变化可能产生伤感情绪;
特别是临近年底,许多人可能会因工作压力大,产生不良情绪。
这类比较敏感的易感人群,通常是常年在室内工作、体质较弱或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在天气变化对他们的精神攻击下,可能会发生轻度抑郁和焦虑情绪。
而这种在秋天因萧瑟景色使人产生凄凉、苦闷之感,甚至诱发心情低落、疲倦乏力等表现症状的现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悲秋综合征”。
02
哪些因素诱发了“悲秋综合征”?
在心理专家看来,秋季是抑郁症等“情绪病”的高发季。尤其对于每天早上七点起床、在秋风和夜色中通勤的人来说,很可能会伤春悲秋。
为此专家强调,虽说秋季来做心理治疗的来访者确实会有所增加,但季节性抑郁的病人数量总体并不多,这类人群大多数属于大脑神经递质对变化比较敏感,其主要诱发因素是因为秋天来临,身体也会由兴奋、积极向上的状态转入消沉、向内的状态。
由此可见,导致人们产生“悲秋综合征”的主要因素,有下面3点——
● 客观气候因素。
秋冬季节,变化莫测的天气和温度,对我们的身体是一种挑战,需要消耗体内更多的能量来保持人体循环平衡。
同时,气温变化也会导致血液循环紊乱,引起血压波动。
这些生理变化可能导致抵抗力下降、易感染等情况,进一步影响我们的健康和情绪状态。
● 环境因素。
秋天的退绿现象,也可能对情绪产生消极影响。
习惯了夏季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的我们,对自然色彩变得灰暗会有不适感,也可能让一部分人的情绪状态与凋零景象产生共鸣,进而影响人的心理状态。
● 身体因素。
入秋后日照时间减少,白天变短,黑夜相对延长。这种光线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我们的生物钟,即身体内部的天生节律。
而光照与褪黑素等激素分泌息息相关,光照减少导致人体激素分泌、睡眠节律出现变化,人体也可能会感到情绪不稳定和精神疲惫。
03
预防“悲秋综合征”,我们可以这样做
如果最近频繁出现烦躁情绪,“看什么都不顺眼、不顺心,喜欢挑毛病”,心理专家提醒您,这可能是“情绪病”的前奏。
那我们该如何调整和应对自己的情绪呢?专家建议您,日常生活中可以这样做:
①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季节性抑郁的主要原因是日照少。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让自己暴露在阳光下,这样既能接受光照、调节激素分泌,又能欣赏美景、振奋阳气,让太阳驱走心中的阴霾。
② 学会“借力”,调节自我情绪
若发现自己有负性情绪产生,及时进行自我调节,时刻保持积极乐观;有不良情绪时,要及时向家人、朋友倾诉,寻求帮助。
③ 适当放松
若感到当下无法面对巨大的生活、工作压力,可以为自己列个清单,将待办事项分轻重缓急排序处理;状态不好时,允许自己停下来,以免把“弦”绷断了。
秋季有人因看到落叶纷飞而悲秋,也有人因秋高气爽感到愉快。
对于那些容易陷入健康焦虑的脆弱易感年轻人,心理专家提示您换个角度欣赏自然万物,或许“悲秋综合征”能随风而解。
而已经确诊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秋冬季节尤其不要擅自调药、停药,要遵医嘱治疗。
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是华南地区较早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测量、心理社会干预及心理健康教育及研究的医院亚专科。
科室拥有心理测量——心理诊断——心理治疗一体化的专业团队,可以全程保障从心理体检到心理干预的需求,并辅助提供专业高效的诊疗服务。科室现有专职50人,兼职100人,100%的心理咨询师拥有本科及以上学位。受过系统而权威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专业训练,并且拥有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其中不乏全省、全国知名的心理专家与学者。
注:保密原则更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最基本、最重要原则,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础,是心理师和其他心理工作者必须遵守的专业伦理。在广州白云心理医院,我们为每一位来访者遵守这一保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