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行业经常出现“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现象,这一说法的背后,揭示了基金与基民实际收益之间的一种错位现象。尽管基金整体业绩表现良好,显示出基金管理人在资产配置、市场判断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但众多基民却未能从中充分受益,其个人收益情况并不理想。
这一现象的产生,往往与基民的投资行为、仓位管理、市场认知以及心态调整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例如,在市场热度高涨时,基民可能因跟风追涨而过度买入,导致成本过高;而在市场调整或低迷时,又可能因恐慌而减持或赎回,错失了低位加仓、摊低成本的机会。
这种“追涨杀跌”的行为模式,往往使得基民难以享受到基金长期稳健增长的收益。此外,基民的投资周期、风险承受能力以及对基金产品的理解程度等,也会对实际收益产生影响。
有些基民可能过于追求短期收益,而忽视了基金投资的长期性和稳健性;或者对基金产品的投资策略、风险收益特征等缺乏深入了解,购买了不适合自己的基金品类,导致投资决策失误。
因此,要改变“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现象,除了基金管理人需要持续优化投资策略、提高业绩表现外,基民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投资素养和风险管理能力。
具体而言,基民应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避免盲目跟风;关注市场动态和基金产品的长期表现,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同时,也要学会仓位管理和风险控制,以应对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只有这样,基民才能更好地分享基金业绩增长带来的收益。
追涨杀跌背后一系列的心理学原理,买基金跟买汽车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变化。你买汽车的时候,你能看得见摸得着,你买回去之后他就固定不变了,质量好的汽车,他会一直好。
这不仅是对人性弱点的挑战,也是一道极其考验心理素质的难关。要实现这一点,基民必须克服内心的冲动与恐惧,更为冷静和理性的态度来面对市场的波动。
2、频繁交易
普通散户为什么会频繁交易?这背后有很复杂的一些心理因素,如贪婪和恐惧等,会导致投资者进行频繁交易。贪婪会让你去追逐短期利润,恐惧会让你亏损割肉,你很难规避风险。
另外,还可能因为你没有足够的信息和专业知识,大多数时候你会跟随别人的意见买基金,或者你根据媒体的报道来进行交易,而不是基于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这样做的坏处是非常明显的:
首先,交易成本会非常高,基金的申购费,赎回费,销售服务费等费用会吃掉你的收益,这会对你的收益造成很大的负担。其次,频繁交易往往会导致你的情绪很不稳定,过度交易也可能导致错失长期大涨的机会。你可能赚到了小钱,但是错过大牛市。
3、处置效应
这是说你在买基金的时候,你会倾向于卖出那些赚钱的股票,而保留亏钱的股票。具体来说 当某只股票价格上涨时,倾向于向于将其卖出以获得收益;而当股票价格下 向于持有股票以避免浮亏变成现实,希望股票能回本。
有的时候,为了弥补亏损,你会持续加仓到本来就不怎么优秀的基金上,这样你就会在泥潭当中越陷越深。
其实基民在决定买卖什么基金时,最理性的情况是根据当前环境下的经济基本面和基金的实际情况做选择,而不是简单抱着亏损的基金不卖。有时候,止损也是一种智慧,放手也是一种态度,认错也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4、近因效应
在短期内,有些基金的收益表现很好,基民就会根据这种短期表现进行决策,而忽略基金的长期表现。
举个例子,假设新能源基金在最近一个季度业绩涨得非常好,基民看到这个表现后也开始购买这类基金。更多资金进场,导致新能源股票价格持续上涨,基金净值也持续上涨,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加入,进一步推高市场。
但如果在一段时间后,基民发现新能源的估值已经高于其内在价值,开始大规模抛售,那么基金净值就可能迅速下跌。
这种情况下,晚进场的基民就被套牢在山顶上,可能会遭受较大的损失。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避免受到近因效应的影响,不要盲目追逐短期表现优异的股票和基金,而是应该根据基本面和长期前景进行投资决策。
5、过度自信
我们在赚钱的时候容易高估自己的投资水平,认为市场的取款机,你会觉得有点飘,从而做出不太理性的投资行为。
有些年轻司机,总是以为自己有无敌的驾驶能力,但最后很可能因为高估自己的实力而闯祸。开车上路,还是小心为上,坚持“不熟不做,不懂不碰”的原则。
------------------------------------------
每个基金有它的脾气
别人说的话随便听一听
自己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