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捋了基金行业的痛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基金公司提供的服务和新时代基民需求之间的矛盾,这导致的结果是基金大V群体的快速成长,标志性的事件是业内著名的基金大V孟岩老师获得了基金代销牌照。除了孟岩,还有螺丝钉,E大等行业内著名的基金大V受到了用户的普遍欢迎。
导致的结果是基民投资逐渐指数化,标志性的事件是今年中证A500指数基金的疯狂,中证A500指数基金的规模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飙升,之前我预计需要花1年时间突破1000亿,可没想到人家2个月就干到了3000亿。显得我格局好小。
首先是满足基民沟通的诉求。在美国是靠数量众多的持牌投顾完成沟通陪伴工作,中国是不允许个人申请投顾牌照,那么基金大V就用自媒体平台,以基金观察员的身份,用自己购买基金的方式输出内容。名曰“投资日记”或者“攒钱计划”。
最近几年,主动基金被彻底抛弃了,主动基金打造的人设彻底崩塌了,我现在还记得2020年,那些基金经理都有各类称号,比如“消费女神”,“半导体一哥”,“医药王者”,“新能源捕手”,“成长先锋”,“调研狂魔”等等吧,生怕人家不知道你厉害。结果呢,熊市一来,都歇菜了,业绩亏得跟狗屎一样,再也没脸见人。
如果你是一个基民,面对这样两种情况,一边是基金公司跟你说产品怎么怎么好,你赶紧下单购买吧。另一边是基金大V跟你说,根据你的情况,有些高波动的基金你就别买了,你还是买点适合自己的产品吧。然后在适合你的品类当中选几个靠谱的产品。
至于如何判断基金大V选出来的基金是靠谱的呢,很简单,要么是采用量化指标,弄一个靠谱指数,要么就是看基金大V是怎么把这些产品选出来的,第一轮筛选是哪几个基金,第二轮筛选是聚焦哪个基金,最后买了哪个基金。每一层的逻辑都是什么。了解清楚这些,你就能知道他是随机选还是按照研究框架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