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孩子为何也会犯大错?我从两部高分电影中学到的育儿智慧

文摘   母婴育儿   2024-11-02 08:08   北京  

小爱的话:善良的孩子也可能做大坏事,《大鱼·海棠》少女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她能遇到哈利波特的校长邓布利多,族人应该就不会遭遇厄运了。为什么呢?看看一嘉老师的分析吧!

为了一个男孩,坑了一族人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熊孩子」椿为了养鱼、坑一族人的故事。

话说在与人类世界平行的空间里,生活着一个规规矩矩的族群——「其他人」,他们为神工作,掌管世界万物运行的规律,以及人类的灵魂。他们的天空与人类世界的大海相连。「其他人」会在孩子十六岁那年为他们举行成人礼。这些孩子将变成红色海豚到人间巡游七日,看看自己族人掌管的世界。

少女椿是生家族的继承人,掌管海棠花的生长。她化身海豚到了人间之后,被大海中的一张网困住,一个人类男孩因救她而落入深海死去。


回到「其他人」世界,椿一直耿耿于怀,感觉身体被掏空,但对父母却只字未提。

一天晚上,她遇到掌管灵魂的灵婆。灵婆告诉她人类男孩的灵魂变成了一条拇指那么大的小鱼,只要它长成一条大鱼并回归大海,就可以复活。

而得到这条鱼的代价是,自己一半的寿命!为了报恩,椿义无反顾地答应了。然而,灵婆没有告诉她的是,她的生命和鲲将联系在一起,生死相依;更可怕的是,养这条鱼会给「其他人」世界带来巨大的灾难。

椿和她的伙伴湫开始偷偷养这条鱼,并且给它取名鲲。他们的世界开始出现各种反常:雨水变咸,夏天下雪。椿妈偷偷把鲲扔到下水道,被椿和湫救回来。族人担心有大灾难,强迫椿将鲲交出来。椿为了报恩,和湫带着鲲,开始逃亡模式。途中湫受到双头蛇攻击,身受剧毒。椿背着他找她最信任的爷爷帮忙。爷爷用自己的生命救了湫,死后化身为一棵海棠树。对于椿的所作所为,爷爷临死前说出全剧毁三观的话:

只要你的心是善良的,对错都是别人的事儿。

湫奶奶是水族法师,能够通过龙王面具开启通向人类海洋的海天之门。为了达成椿的愿望,湫偷来龙王面具,企图打开海天之门,送鲲回家。

但湫法力尚浅,一时场面失控,天空不断出现巨大窟窿,海水倾泻而下,形成了洪水,世界被淹没。

族人只能往最高的山峰逃难。椿知道自己罪孽深重,跳入水中以死谢罪。

她和爷爷的海棠树融合在一起,海棠树像魔豆一样,迅速生长,枝叶直抵天际,堵住窟窿,拯救了族人。

湫与灵婆签署了协议,用自己的生命换椿的,于是椿又活了过来。

最后,鲲和椿,在人类世界相遇。

听到电影结尾老年的椿说出最后一句话,「我们别害怕,大胆一些,去爱一个人,攀一座峰,追一个梦。」

what?为了养鱼报恩,坑了一族人?这让人怎么敢大胆起来?

善良的椿,怎么就做了坏事呢?

平心而论,椿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为了报恩,不惜牺牲自己一半的生命来复活人类男子。

学习能力不错。掌握家族控制海棠生长的能力,甚至能够和母亲抗衡。

身怀才艺。创造性地把舞蹈和自己的技能结合起来。

勇敢。孤身一人找灵婆帮忙

坚定。面对别人的反对,冰天雪地,跳进下水道救被妈妈扔掉的鲲,跳进冰水里救鲲。

整个就是别人家孩子的形象啊。

这么好的姑娘,怎么就做出如此坑人之事呢?显然,家庭教育是脱不了干系的。

父母看似关心,却缺少沟通

椿妈对女儿是充满关心的。在成年礼上,椿妈对椿说:「你要记住,外面的世界很危险,千万不要让人类靠近你。」然后抱着她泣不成声。这画面道出多少妈妈们的心声啊!而椿爸则和大多数父亲一样,隐忍着不舍只是说「不会有事儿的」。

椿从人类世界回来时,爸妈也着急地给她裹上毛巾,担心她着凉,接她回家。而此时椿不仅仅是因为疲惫,而是因为害死她的救命恩人,感到内心被掏空。父母没有发现椿的异常,可以理解;而椿做了错事,既害怕又内疚,不愿跟父母说,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后来椿半夜偷偷出门,去找灵婆做生命交易,把鲲带回家养。椿妈趁椿不注意,一言不发地把鲲扔下水道。

妈妈为女儿操碎心,但却只能看着她一天比一天「不听话」。问题出在哪里呢?椿妈不了解椿,不知道椿在想什么。她对椿只有要求,没有理解和接纳。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容易叛逆,或是顺从。而椿显然选择了叛逆。

椿从人类世界回来后,不见父母和椿聊在人类世界的7天经历。作为他们的传统,想必椿爸椿妈也是经历过的,他们大可以跟椿分享自己当年的经历,自己的感想。椿已经参加成年礼,更应该把她当大人看,像朋友一样和她聊这些事情。作为「其他人」,他们是如何掌管着人类世界运行的规律的,这些年来,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有什么感想?他们家族掌控着海棠花的生长,作为「海棠花仙子」,让多少骚人墨客为之折腰啊!且看:

  • 大诗人苏轼在《海棠》中写道「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美女词人李清照留下「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佳句;

  • 元好问则赞叹道「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

这么有意义的工作,怎么就不舍得和女儿分享呢?!他们担心椿在人类世界遇到危险,不要接近人类。但是究竟是什么危险?也没具体讲过。这个告诫就变得很空洞无力。

椿在人类世界看到的是各种美好:烟花绚烂、水灯万盏、海边相依为命的兄妹,友好地和她们打招呼;更在椿遇难时舍身相救。

孩子所看到的、体验到的美好,比父母说的抽象的危险要有力得多。

当椿开始养鱼时,椿妈一言不发把她的鱼扔到下水道。让椿更加不信任家人。要是椿爸椿妈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及时和椿谈心。或许电影就可以提前结束了——哦不,或许就避免这场灾难了。

台词我都帮她们想好了。

椿妈:「椿,我看到你最近养鱼,很担心。长老们说养鱼会给我们族人带来巨大的灾难。你可以告诉我为什么要养吗?」

椿:「我……」

椿妈:「这条鱼是人类的灵魂。你在人类世界遇到什么困难了吗?说出来,或许爸爸妈妈可以帮你。」

椿:「……」

椿妈:「你暂时不想说一定有你的苦衷。我真的非常担心你,也担心养鱼的后果。假如我们的世界有灾难,人类世界的规律也会发生错乱的。如果你遇到什么问题,请一定告诉我,我们一起来面对。」

于是,椿悉数将鲲救自己牺牲、自己为救鲲和灵婆做交易的事情告诉椿妈。一家人同心协力,帮助椿走出了这次成长危机……

这个沟通的机会错失了,其实他们还有一个人可以帮忙——椿的爷爷。从电影中,我们知道,椿和爷爷的关系最好,最信任爷爷。爷爷说的话椿会更愿意听进去。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心可能是善良的,但是做出的选择却不一定理智。经验丰富的家长需要在价值观上给予孩子合适的引导。而椿的爷爷对她说,「只要你的心是善良的,对错都是别人的事儿。」这句话把椿推向了不归路。

哈利·波特陷入危机时,
邓布利多是怎么做的?

想起另外一部电影《哈利·波特》。当哈利遇到成长危机时,总有人抓住机会和他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霍格沃茨的校长邓布利多。

哈利自幼父母双亡,到了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后,无意中发现一面能够显示自己内心渴望的魔镜,在镜子看到自己的父母。他冒着违反校规的危险,多次去偷看。

邓布利多发现后,没有责怪他,而是说出了他的心声,肯定他对家人的想念;同时不纵容他的行为,而是劝告他沉迷于魔镜的危害,并及时采取行动:

这面镜子既不反映知识、也不传达实情。人们在它面前虚度时光,甚至被逼疯。因此这面镜子将会搬去一个新的地方,我请你不要再去找它了,不要再沉湎于虚幻的梦境中,而忘了现实的生活。

哈利之后再也没有去找这面镜子。后来,哈利打败了想要盗取魔法石的奇洛教授,邓布利跟哈利说:

你知道奇洛教授为什么受不了你碰他吗?因为你的母亲为了救你牺牲了自己,这样的行为留下了印记。不,这是看不到的印记(指哈利额头的闪电伤疤),它生长在你的每一寸肌肤中,是爱。

这对极度渴望亲情的哈利来说,是多么大的慰藉啊——父母就活在自己的心里。在后来与大魔王伏地魔的对抗中,哈利时常想起他的父母,坚定自己守护朋友和同学的信念。

哈利在密室中打败了伏地魔,校长发现他有一些异常。

哈利坦诚道:

我注意到我跟汤姆·里德尔(伏地魔年轻时的名字)之间,似乎在某些方面,拥有相似的特质。

邓布利多帮他分析,足见他对哈利的了解和关注:

没错,你是能说爬行语(注:蛇的语言),哈利,这是因为伏地魔也能说爬行语。
他在你头上留下疤痕的时候,也把一些力量转移到你身上。没有错,哈利。
你的确拥有一些伏地魔自豪的特质:坚毅果敢,足智多谋,还有也不太遵守既定的规则。
可是,为什么分院帽会把你分到格兰芬多呢?
(哈利:那是因为我的要求。)
这就对了,哈利。这就是你跟伏地魔不同的地方,让我们成为哪种人的,并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邓布利多拿出格兰芬多之剑,再给哈利一支强心剂:

如果你想确定,是否属于格兰芬多,那么我建议你,仔细的看一看这把剑,只有格兰芬多的真正传人,才能拔出这把剑。

哈利担心自己像伏地魔,也会变成他那样的大魔王,而邓布利多的循循善诱,让哈利知道,成为哪种人,关键在于自己的选择。

哈利和同学西追被伏地魔所抓,西追不幸牺牲。事后邓布利多主动到哈利的宿舍,和惊魂未定的哈利谈心。他说:

今年害你面临很恐怖的危险,我很抱歉。黑暗与艰难的时代就要来临……但是你要记住,你在这里有朋友,你并不孤单。

哈利被伏地魔附身,眼看就要黑化了。邓布利多则在他的身边束手无策。伏地魔打击他说:

然而,在关键的时刻,他脑海里闪现出的是:

他的好友罗恩,赫敏,他的爸爸、妈妈,以及他的教父小天狼星!

而哈利反击:

你才懦弱,我真替你感到悲哀,你永远也不知道爱和友情。

为亲人、朋友而战的种子已经深深在哈利内心发芽、扎根,强大到足以抵抗伏地魔凶猛的心智入侵。

如果椿能够在迷茫的时候,及时得到家人的引导,也就不至于被灵婆误导,走上坑一族人的不归路了。

爱与规则同样重要!

注:1. 图片来自《大鱼·海棠》《哈利·波特》2. 心理学研究参考《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从0岁到青少年(第4版)》



小 爱 


更多精彩文章请戳:

👉 王贞琳博士:这个看似简单的小实验,全世界 4 岁以下的孩子,90% 都不会通过

👉 拒绝软暴力!6个案例教你正确地对孩子「温柔而坚定」

👉 这位爸爸用三部豆瓣高分电影,和小学女儿探讨亲密关系的三个真相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爱贝睿科学早教
0-6岁儿童早期教育专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