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间垂直线”:形成新探与注射指导

文摘   2024-09-16 23:00   浙江  

降眉间肌(procerus)是位于眉间的金字塔形小肌肉(图1)。它起源于鼻骨和上外侧鼻软骨交界处附近的筋膜。以往的尸体解剖研究表明,降眉间肌由浅层和深层组成,向上延伸至额肌,向下延伸至鼻肌。Cho等人通过对亚洲人降眉间肌的深度和厚度进行超声测量,确定出降眉间肌的两种不同形态。

图1. 降眉间肌(Procerus),红色阴影部分。

在上述研究中,I型见于79.7%的病例(69例中55例),在横切面超声图像中,降眉间肌清晰可见,与相邻肌肉区分明显。II型见于20.3%的病例(69例中14例),在眉间中线处未见降眉间肌,而是呈现为两个侧部和一个位于中线的薄带状结构(图2)。由于超声视野的限制,在某些I型和II型病例中无法测量降眉间肌的宽度。但在所有病例中均可测量降眉间肌在鼻梁点(sellion)的厚度,且I型的肌肉显著厚于II型(1.6±0.6毫米 vs. 1.3±0.4毫米,p=0.044);而在II型的眉间中线处,未观察到降眉间肌(图2)。

图2. 超声横断面图像,降眉间肌的两种不同形态。(A)I型降眉间肌,肌肉结构清晰可辨;(B)II型降眉间肌,中线处未见肌肉,而是呈现为两个侧部及中线处一条薄带状结构。

作者临床实践证明,这种降眉间肌分型很有价值。本研究旨在整合现有文献见解,基于对II型降眉间肌收缩模式的新理解,提出一种针对II型降眉间肌相关眉间皱纹的肉毒毒素注射方案。

新理念

根据Cho等人的研究,通过超声成像技术,可以将眉间皱纹的模式分为两类,这两种类型与降眉间肌的形态密切相关。A型是典型的眉间皱纹模式,由皱眉肌和降眉间肌收缩形成垂直皱纹。B型眉间皱纹模式,由于额肌在皱眉时过度收缩导致垂直皱纹向上提升,形成所谓“眉间垂直线”(glabellar vertical line),表现为在眉间中线的单条垂直线,表明在眉间中线上缺乏降眉间肌肌腹(图3)。本研究重点探讨B型眉间皱纹模式。

图3. 由于眉间中心缺乏肌肉肌腹导致的垂直皱纹,称为“眉间垂直线”,表现为眉间中线上的单条垂直皱纹,提示降眉间肌在眉间中线上没有肌肉主体。

作者在一家私营诊所开展一项回顾性病例观察研究,随机选取12名韩国患者,包括3名男性和9名女性,33岁至48岁,过去6个月内未接受过任何美容治疗;排除有使用肉毒毒素、填充剂、化学换肤和微晶磨削治疗史的患者。该研究对观察到的眉间皱纹模式进行分析。在12名患者中,11人眉间皱纹模式为与II型降眉间肌相关的“眉间垂直线”模式,观察结果通过超声成像确认。针对降眉间肌进行肉毒毒素注射,“眉间垂直线”得到有效消减。这表明,II型降眉间肌在眉间中线的肌腹较弱(与I型相比),眉间垂直线的形成与此相关(图4)。

图4.  II型降眉间肌特征图示。(A)I型降眉间肌连续;(B) II型降眉间肌在中线处较弱,因此形成“眉间垂直线”。

治疗“眉间垂直线”时,关键是要避免将肉毒毒素注射到降眉间肌中间的肌腹缺失部位,而应选择稍微偏离眉间中线的两个点,精准注射降眉间肌的剩余部分(图5)。如此精准注射,可有效作用于形成“眉间垂直线”的肌肉,获得最佳效果。建议剂量为每点2单位肉毒毒素,可酌情调整。

图5. 治疗“眉间垂直线”(II型降眉间肌)的建议注射点。不要针对没有肌肉肌腹的降眉间肌中心,而应该精确地在略偏离眉间中线的两点(黄点)注射。建议剂量为每点2单位肉毒毒素,可酌情调整。

相反,对于I型降眉间肌的眉间皱纹(通常表现为由皱眉肌和降眉间肌收缩形成的垂直皱纹),应将注射点定位在降眉间肌的中央(图6)。建议剂量为单点4单位,酌情调整。

图6. 治疗典型眉间皱眉模式(Type I降眉间肌)的建议注射点。注射应直接在降眉间肌的中心(蓝点)进行,如图所展示。作者建议在这个注射点注射4单位的肉毒毒素,并根据个别患者的需要调整剂量。

讨论

与II型降眉间肌形态相关的“眉间垂直线”(glabellar vertical line)皱眉模式,是一个新颖的观察结果,之前文献尚未有描述。虽然以往研究已广泛探讨降眉间肌的解剖和功能变异及其与眉间皱眉模式的关系,II型降眉间肌形态与眉间中线上单条垂直线出现的特定相关性尚未被探讨。这种独特模式,以眉间中线上缺少降眉间肌肌肉肌腹为特征,突显了面部肌肉动态的复杂性,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其临床意义。根据对降眉间肌解剖形态的研究证据,特别是II型降眉间肌的双侧结构,建议使用极小剂量肉毒毒素针对肌肉肌腹部进行注射。如此针对性注射,可确保毒素精确注入肌肉,可能提高治疗效果。虽然传统的单点注射法可能足以扩散治疗两种类型的降眉间肌,但仍建议采用两点注射法,对II型双侧化降眉间肌进行充分治疗。

本研究存在若干局限。一是需要进一步比较单点法与两点注射法对两种类型降眉间肌的有效性。二是缺乏对不同种族人群降眉间肌解剖模式的研究。本研究仅基于特定人种样本数据,其普适性不明确。

结论

本文首次提出与II型降眉间肌形态相关的“眉间垂直线”皱纹模式。这一发现突显了面部肌肉动态的复杂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其临床意义。

↑ 原文 → 点击本文底部“阅读原文

肉毒毒素btxa
一个讲真话的医美前沿资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