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家李炳淑
今天我们再来谈另一位,由于在那些年代,样板戏中做主角而享大名的著名京剧演员李炳淑老师。
和杨春霞,洪雪飞一样,李炳淑也是南方人。她是安徽宿州人。1961年毕业于上海戏曲学校京剧班。和杨春霞一样,得到了几位著名梅派大家;梅兰芳先生的高足言慧珠、杨畹农、魏莲芳的亲授。
样板戏《龙江颂》
李炳淑能享大名,同样也是得益于样板戏的传播。如果样板戏《龙江颂》和电影《白蛇传》主角换成另外任何一个人,在全国人民面前混个脸熟,那同样也会非常知名的。
今天我们谈李炳淑的唱腔艺术,首先谈谈她艺术的渊源和师承。她最早学的是梅派,虽然是梅派起家,但是她后来又学过张派,因此她也不是纯梅,唱腔里也有很多张派的东西。无论是行腔、运气、虚实、强弱的运用等等技巧,即使她唱梅派戏,也能从唱腔中听到很多张派的成分在里头。
所以李炳淑唱腔艺术,是典型的梅派和张派结合的一种产物。另外,从她的唱法和技巧,到追求的精神主旨,都受样板戏的影响很大。所以她的唱腔里面,你要说向哪派靠得多一点,那还真不好说,总体来讲,那就是向梅派多一些吧。
虽然“改革开放”以后,她逐渐恢复演出传统戏,并且唱传统戏也在尽量往梅派上靠,但是,因为她唱过很长时间的样板戏,说不受影响,那也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段几十年的舞台以及艺术实践所受的影响会让人感到,她的嗓音和劲头,有时候已偏离了梅派那种平正中和的特性,她在不由自主的追求一种东西,这种东西也许是受样板戏的影响,也许是受了张派的影响,总而言之,那已经有了个人的特点了。
在运用气口和行腔方面,也是随处可见张派以及样板戏对她的影响。因此李炳淑的唱也是非常“花搭”的一种唱法。
李炳淑演《白蛇传》
可能有人说了,这有什么不好?她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也是一种进步和突破。
一种艺术的形成可不是简简单单 “ 参合 ” 一下就行了,它需要形成一种能够让绝大多数人喜欢承认的东西才行,如果有人说,某种唱腔形成,反而不如以前的隽永深沉,含蓄内敛,让人回味,那么东西是 “ 新 ” 的,这没问题,但品味是不是高的就不好说了,那么这种新东西也只是一种实验品,那是立不住的。
当今时代,有很多艺人有一种误解,他们认为什么事物只要过了一代人,那就得“改”,他们把改当成了一切事物能不能发展前进的 “ 万能钥匙 ”,他不管过去留下的 “ 玩意儿 ” 好与不好,也不管过去的艺术能改不能改,他有没有这个本事改;他改了以后能不能比人家原来的东西好,反正他们觉得,好像按着人家原来的老老实实继承,那就是没出息,那是作为后代没本事,其实是他们没有能力继承,是一种借口罢了,实际他们改了以后,绝大多数都不如以前了,这样的例子在当今时代,那时比比皆是。
上面这些话我是有感而发,不是针对于李炳淑老师的艺术,因为,李炳淑老师还真不是那种胡改瞎改的人,人家没什么野心,也没想着自己非要弄一派,她唱腔纯属于是个人艺术经历造成的,比同时代的某个“没派”,某个 “ 新程派 ” 强的多得多。
因此,李炳淑老师的唱腔表演,到现在为止,人们还是把她冠以学的是梅派,但是,上面也分析过原因,实际上她跟梅派的唱感觉上还是有不少距离的,这既是一种无奈,也是时代和环境造成的。
欢迎关注荷露团珠谈戏说戏聊戏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荷露团珠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