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所谓“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的认识

文摘   文化   2024-11-29 09:02   河北  

现在很多对戏曲对传统绘画一知半解的人,对一些坚持继承传统的人不屑一顾,动不动就会搬出一句话来压人,这就是那句“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这句话是谁说的呢?有伪程迷说是程砚秋说的,事实它不是程砚秋说的,你翻遍程先生留下的文献也不会找到发现有这句话。

这句话首先出自于晚清大画家吴昌硕之口,他说:“学我,不能全像我。化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死”。而后,大画家齐白石也说过这样的话:“学我者生,似我者亡”他这句话是对他的一位学生说的,这位叫做许麟庐的学生据说模仿齐白石的画几能乱真。

什么有这样的言论呢,这个话题就又提到了程派三代的个人风格问题,一些粉丝,他喜欢三代那变了形的唱腔,对有人说的学什么,第一步先得模仿继承这一点不屑一顾,他们认为那是“似我者死”,其实他们是误解和没有明白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恰恰他们理解的和人家原意南辕北辙了。

其实,学哪派你得先继承好,然后才是发展,这是学戏学画做学问颠覆不破的真理,京剧的各大流派无不是这样的继承和形成的。可是不行,那些粉丝着急,他们听惯了这种转基因的腔调,认为他喜欢的那个才是最好,你学大师是死学,是“似我者死”!
于是,他们就想出一大套理由来,为他们的偶像找出那些腔调理论上的根据。因此,这句“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就被堂而皇之的搬了出来,成了一个万能的挡箭牌,所有胡唱乱来都好像在理论上找到了“令人信服”的根据。

首先,我认为他们搬出来的这个所谓理论根据,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伪命题。

我们分析先贤的一些言论,必须有先决条件,而不能想当然的指定情境,为你没有根据的话做注解。

齐白石说这句话是在他的徒弟,“已经临摹他的虾达到以假乱真;炉火纯青的程度的时候”,给的方向性指导,而不是这个人学画,连毛笔还不会握,或者只是学了一个半吊子;学戏,唱腔连西皮二黄还分不清,或者是学了个大概,在理解上,很长时间都没有领悟透,真正把握好人家的精髓的时候,就枉谈什么“学我生,似我死”,这样的话说出来的时候都是笑话,因为,就像一个小学生,连二加三等于五还没有学会,就说:“我们不能拘泥于哥德巴赫猜想,要突破”一样的可笑和令人匪夷所思。

京剧的流派的形成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学哪派在学习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如刻模子样的亦步亦趋,当然,学到一定水平,由于阅历、年龄,嗓音、文化修养见识的不断加深和提高,就会开始对他老师留下的玩意儿,进行修正和微调,这种修正和微调是根据自己的条件的改造和发展,那么请问这是学还是没学老师,似还是不似呢?这种艺人有余叔岩、孟小冬、言菊朋、杨宝森、新艳秋、言慧珠等大家。

还有一种艺人,是主学一家,在这个阶段兼学多家,旁征博引为我所用,这个最典型的例子是张君秋。

但即使这样,我不相信在张先生年轻学戏的时候,不去亦步亦趋的模仿他需要学习的大师,而上来就闹什么学哪位老先生,不能往像了学,学的太像就死在那位的玩意儿里了,会吗?

当今的一些粉丝找出这句话实际是给一些三代,没有把大师的玩意儿学好,就想当然的要突破找借口。这就好像万丈高楼疏于根基,本来就摇摇晃晃,根基不稳,这些人如果明白事理,就该知道他们今天的这些不伦不类的玩意儿,恰恰是没有做到“学我者生”,而应该是人家说的感觉上模仿的相似,比如程派的脑后音理解为大喉音大横音,程派的厚音理解为大粗嗓子,这不就是人家说的“似我者死”吗?

当今的一些所谓传人,学前人学了一个半瓶子醋,相似都没学到家就更别说精髓了,还是那句话,没到那一步,一些人用那个话衡量,就是不折不扣欲盖弥彰不懂装懂的胡扯!其实这些人只能算粉丝不能算戏迷,对艺术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京剧又是什么他们根本上是不懂的。

事实也是,只有不懂的人才敢胡说,指指点点;大放厥词。大家见过哪个真正懂行的会信马由缰的瞎扯?人家说什么都会有根有据。所以,粉丝越多对他们的偶像是好事,但是对岌岌可危,如夕阳西下的京剧却不是一件好事,不但不能让京剧复苏繁荣,还会让它结束的更快些,大量的粉丝其实起的就是这种作用。

春梦无痕乱弹聊戏
本公众号主要是我个人聊戏,聊京剧,聊艺术的一个平台,辅助转发其他人的文章做参考,大家共同研习艺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