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十讲:两个男人的最高秘密

情感   职场   2024-04-03 11:34   湖北  

【沈嘉柯教你读经典】《聊斋志异》01

——《大师一支锦绣笔》系列


在我看来,《王六郎》是蒲松龄写过的最深刻的故事。讲述了“两个男人之间”最深的感情,最珍贵的价值观,同时也隐藏了一个最高的机密。

这篇小说还收入到了中学语文的选修书里。可见,编教科书的人,也很懂欣赏。

今天我给大家解读一下:男人跟男人怎么相处,什么样的兄弟,才是真正的好兄弟。他们之间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白文翻

有个姓许的人,家住淄县北边,平时打渔为生,每天晚上,带着酒去河上,一边喝酒一边打渔,喝的时候总是洒酒在地上,祈祷说:“河里的淹死魂来喝一杯。”他就总是这样做。别人打渔,没捕到什么鱼,只有他满载而归。

一天晚上,正在独自喝酒,来了一个少年,在他身边来回走动。许渔夫请他来喝酒,他就态度大方的跟渔夫一起喝酒。渔夫一整晚都没捕到鱼,很失望。少年就站起身说:“我去到河的下游帮你赶鱼。”于是少年飘然离开,过了一会儿,又回来了,说:“大量的鱼来啦。”果然听到鱼群的声音。捞起网来抓到了好几条,都是超过一尺来长的大鱼。渔夫非常高兴,向少年表示感谢。送给少年鱼,他不要,说:“多次享用你的好酒,这一点东西哪里说得上报答。如果不嫌弃的话,像今天晚上这样的聚会我每天都来吧。”渔夫说:“我们才相聚了一个晚上,怎么说多次呢?你如果肯经常来的话,这真的是我所愿意的啊,只是很惭愧我没什么表示的。”问他的姓名字号,说:“我姓王,没有字号,见面的时候可以叫我六郎。”于是两人告别。第二天,他卖掉了鱼,买了更多的酒。晚上到了河岸,少年已经先在了,于是与他一起欢快的喝酒,喝了几杯,就帮他下河赶鱼。

这样过了半年。少年忽然告诉渔夫说:“很高兴认识风度翩翩的你,我们的情谊比亲兄弟还深,只是告别的日子没有几天了。”语气十分凄凉。他惊讶的问他,少年几次欲言又止,才说:“像我们两人友情这么深,说了应该不会感到惊讶吧?现在要分别了,告诉你也不要紧:我其实是鬼。我生前喜欢喝酒,因为喝得很醉淹死了,在这儿已经有几年了。以前你捕捞的鱼,总是比别人多,都是因为我在暗地里帮你驱赶,用来报答你敬我的酒罢了。明天我的业障要圆满了,会有当我的替身的人来,我将要去投胎了,只有今天晚上相遇了,所以不能没有感伤。”

渔夫起初听到这个消息很害怕,但是两人亲近了好长一段时间,就不再害怕。于是也感伤不已,倒酒后说:“六郎你喝了这杯,不要悲伤。我们才相见不久你就要离开,确实是很伤感。但是你业障圆满逃脱劫难,正应该祝贺你,悲伤是不对的啊。”于是就和六郎一起畅快喝酒。渔夫又问:“代替你的是什么人?”回答说:“兄长你到河边观看,正午的时候,有一个过河但是淹着了的女子,就是了。”听到村里的公鸡已经鸣叫,两人洒泪告别了。

第二天,渔夫庄重的到河边等待,来察看这件怪事。果然看见有个妇人抱着婴儿来了,到了河边就摔下去了;小儿被抛到了岸上,摇手踢脚的哭啼;妇人时沉时浮,忽然湿淋淋的爬到岸上出来了,趴在地上稍微休息了一下,就抱着小儿径直离开了。当时那个妇人淹着的时候,渔夫心里实在不忍心,想着要跑去救她,但是转念间这个是要代替六郎的人,所以停住不去相救。等到那个妇人自己从水里出来的时候,他就怀疑六郎的话不灵验。

到了晚上,又到老地方打渔,少年又来了,说:“现在我们又聚在一起了,不会再说离别了。”问他什么原因。回答说:“那个女子已经来代替我了。我怜惜她怀中的婴儿,为了要代替我一个人,就伤害了两条命,所以我就放弃了。下次再来替代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或许是我们两个人的缘分还没到头吧?”渔夫感叹的说:“你这样仁慈的人的心肠,真可以通达感动上帝了。”从此两人像当初一样相聚了。

过了几天,少年又来道别,渔夫怀疑他又有来替代他的人了。回答说:“不是啊。我之前的那次恻隐之心,果然感动了上天。现在授予我招远县邬镇的土地神,明天就要去上任了。如果你还不忘记我们以前的交情,应当去探望我一次,不要害怕路远难行。”渔夫祝贺说:“你因为正直而当了神,真是大快人心。但是人与神不是一路的,即使我不怕路远难行,那又将如何呢?”少年说:“你尽管去,不要担心。”少年再三叮嘱他才走了。

渔夫回去了,马上就想要整理行装向东出发。妻子笑着说:“这一去有数百里路,即使有那个地方,恐怕那个泥巴塑像也不能和你说话了。”渔夫没有听从,坚定地去了招远县。问当地的居民,果然有一个叫邬镇的地方。没多久到了那个地方,他住宿在旅馆里,向主人打听土地庙在什么地方。主人惊讶的说:“客人莫非是姓许?”他回答说:“是的。你怎么知道的呢?”主人又说:“客人的家乡莫非是淄县?”他回答说:“是啊,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呢?”主人不回答,马上出来。一会儿男的抱着孩子,女的在门边偷看,大家都纷纷的跑来了,围在一起就像一堵墙一样。他更加惊讶了。

众人这才告诉他说:“几天之前,梦见神人说:淄川县我的一个姓许的朋友会来,你们要帮助他一点路费。我们已经等候好久了。”他也感到很惊异,于是去土地祠祭拜并祈祷说:“和你分别之后,我睡觉都想着这件事,大老远跑来践行我们定下的约定。又承蒙你托梦给当地居民,我心中特别感动。很惭愧,我没有什么贵重的礼物,只有一杯酒;要是你不嫌弃的话,就像当初在河边一样喝吧。”祈祷完毕,又焚烧了纸钱和白纸。接着看见土地神像后面刮起了一阵风,旋转了很长时间,这才散去。到了夜里他梦见少年来了,衣冠整齐,跟平时大不一样。

少年感激地说:“劳烦你原来看望我,我是悲喜交加啊。只是我担任这个小官,不方便和你见面,真是咫尺之间就像远隔山河,我心里非常悲伤。居民送你的一点东西,就当是我报答我们之前的交情吧。你要是确定了回去的日子,我还会来送你的。”住了几天,渔夫想要回去。众人殷勤的挽留他,早晚都有人来邀请,每天都轮换好几家。他坚持要出发。众人这才拿着书信抱着包袱,争着来送礼物给他,一个早上还没完,馈赠的礼物就装满了行囊。老人孩子都来齐了,践行着送他到村外。忽然刮起一阵羊角风,跟着他走了十多里。他再三跪拜说:“六郎你要珍重!不劳你跑这么远。你的心充满仁爱,一定能造福一方土地,用不着朋友我来多说了。”

旋风盘旋了很久,这才离去。村里人也感叹的回去了。他回去以后,家里稍微富裕了一点,于是就不再打渔了。后来看见招远这个地方的人就问六郎的事,都说他灵验的就像雷雨一样快。有人说:邬镇就是章丘的石坑庄这个地方。不知道谁说的才是。

异史氏说:“王六郎身在青云之中当神,还不忘记贫贱时的朋友,这就是他所以神异的原因。今日坐在车里面的显贵,难道还认识那个戴着斗笠的人吗?我的乡里有一个住在乡间不去当官的人,家里特别贫穷。他有一个年少时就交往的朋友,现在成了达官显贵。他心想要是投奔他去一定会得到周济照顾。于是竭尽全力置办行装,奔波了上千里路,结果非常失望的回来;他花光了行囊里所有的钱财并卖掉了坐骑,才能够回来。他的族弟是个很诙谐的人,作了一首《月令》来嘲讽这件事说:‘这个月,哥哥回来了,貂皮帽子也接下来了,车马伞盖也没有张开来,马也变成驴了,靴子这才没了声音。’念一下这个可以笑一笑。”





【破解小说之谜】

我们作为现代人,科学发达,知道世界上当然没有鬼神。在蒲松龄的时代,人们笃信鬼神,因此有了许多的见鬼成神的传说故事。《王六郎》就是一篇典型的主人公“见鬼”的小说。

故事里的主人公是两位男子,一个是溺水而死,成为水鬼的王六郎,一个是打渔的渔夫,姓许,我们姑且称他许渔夫吧。

他们之间,发生了两件奇怪的事情。

第一件事,这个许渔夫很奇怪,和别的渔夫不一样。别人打渔就打渔,他呢,还会喝酒。喝酒也很普通,许渔夫却会专门念出祝祷的词,洒酒祭祀水鬼。

读到这里,你可要慎重注意啦!这里面藏着巨大的秘密。

要知道,我们的古人是有鲜明的传统文化观念的,那就是“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这句话出自孔子语录文集《论语》,意思是,人们祭祀自己的祖先才是正常的。你如果去祭祀别人,属于谄媚,是很反常的行为。

要知道,《论语》可是封建社会至高无上的经典,是天下读书人必须阅读的正式典籍,也是靠科举出题的教科书。蒲松龄这样坚持不懈考科举的读书人,百分之百熟悉《论语》,是个地道儒家读书人。

那么,为什么这个渔夫偏偏祭奠不该他来祭奠的水鬼呢?蒲松龄显然在设计开头这个情节的背后,藏有深意。

这个渔夫显然是知道他打渔的河流里,有溺水而死的人,有水鬼。很快,答案揭晓。渔夫打渔常常满载而归,别人常常一无所获。也就是说,渔夫很清楚,他祭祀了水鬼,所以才收获很多鱼。许渔夫是个聪明的渔夫,从一开始,他就在和水鬼相互合作。

然后,就出现了另外一个主人公,少年人王六郎。这位少年爱喝酒,不小心溺死水中。原来,就是他得到了许渔夫的祭祀,每次帮着许渔夫赶鱼。

我特别要提醒你们读者朋友,看到古代文言文里出现“渔夫”这个角色,就千万要注意了——这个渔夫不简单。

从这个许渔夫的行为做派,可以看出他并不是普通人,更像是那种读书识字有文化的人,只不过活得很潦倒落魄。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渔夫、泛舟、洒酒祝祷、祭鬼,都是最为典型的文化符号,背后藏着文化典故,那是只有士大夫隐士才有的高洁象征。中国历史上那个最有名的典故,就是屈原和渔夫的问答。渔夫问屈原:“你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到这里(暗喻江湖之远,屈原被庙堂君王嫌弃排斥,被放逐民间了)?” 屈原则感叹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所以,蒲松龄在这里其实又在寄托自己,把自己的感情和思想,放到渔夫身上了。

第二件事,王六郎本来可以找到替死鬼,自己转世投胎。结果,因为心地仁慈,放弃了这个机会。这触动了上天,奖励他当了一个土地神。王六郎去上任之前,千叮万嘱要许渔夫去探望他。而且最关键的是,王六郎催促的特别急,几乎要求许渔夫立刻马上就前往他任职的地方。这就很奇异了,来日方长,两个人情意浓厚,何必那么急?

谜底就藏在中国的传统神话习俗当中。在我国的民间传说里,神仙们是需要受老百姓的香火供奉的。小到土地神,大到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等等,都有人间的道观场地,让人们去跪拜。

都已经成神了,明明“不食人间烟火”了,为什么还需要这种烟熏火燎的普通东西呢?这岂不是太矛盾了。拜神烧的香和蜡烛,也不过是榆树皮、秸秆、一点香料、蜡脂灯油制作的,没有任何神奇之处,也不值钱。

这其实是因为,香火不过一种表面形式,神仙真正需要的是“祭拜和信奉”,也就是老百姓发自内心的虔诚相信,俗称愿力。千千万万人的心愿之力凝聚,神才会有厉害的法力,长存于世界上。

在另外一部古典名著《封神演义》的故事当中,哪吒死掉了,太乙真人也是想方设法为心爱的徒弟建庙,接受大众香火供奉,目的就是让哪吒复活。都是基于同样一个神话体系里的游戏规则。

王六郎也不例外,他不过是个水鬼,连肉体都没了,只有一点魂魄。想当好土地神,就必须让当地老百姓信奉他。问题来了,老百姓凭什么信奉他呢?这就是中国神话体系里最好玩的地方。我们的老百姓非常实在,你神通广大,找你祈求许愿,你很灵验,我就信你,你不灵验,我就不信你,把你当成泥土木偶破铜烂铁。

这简直是每个神仙必须面对的职场入门考核。想要有求必应十分灵验,那你就要神通广大。但你的神通,恰恰又来自千千万万老百姓相信你所凝聚的愿力。

博取老百姓的信奉,是王六郎上任土地神的头等大事。否则,他失去香火供奉,只能门庭冷落,然后烟消云散,最终被后来的别人取代。

王六郎是个极其聪明的少年,他要他的好朋友许渔夫,帮他演了一出好戏。王六郎事先吩咐许渔夫立刻马上去拜访他。许渔夫心里也很明白,赶紧出发。王六郎又托梦招远邬镇的一个旅馆老板,会有一个姓许的客人来拜祭我,老板你要招待我的朋友,给他路费资助。

果然,许渔夫如约出现了。后面的故事,就不用我重复了。老百姓激动万分,觉得本地土地神太灵了。王六郎成功站稳了脚跟,并且他还当众送别许渔夫,十里旋风,征服了沿途所有老百姓。众愿成神,大功告成。

在第一个情节里,王六郎醉酒溺死,成为水鬼,十分可怜。许渔夫从贫困潦倒打渔为生,祭酒水鬼,以心换心,获得了王六郎的帮助,每次满载而归,养家糊口。这是贫贱之交。

第二个情节里,则是苟富贵,不相忘,彼此提携。

蒲松龄讲述这个故事,不仅仅想表达贫贱之交的真挚友情,还想表达一种彼此成全的高贵情操。

千百年来,共患难容易,同富贵太难。

当面叫哥哥,背后捅刀子。

对于男人来说,社会法则更多的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为女人,为金钱,为嫉妒,反目成仇,痛下杀手,史书上一大把。刘邦杀功臣,宋江坑兄弟。

许渔夫没有看到王六郎成神就万分嫉妒,就搞破坏,而是真心真意帮助朋友,通过了入职大考。反过来,王六郎也没有忘记这个好朋友,给他资助,让他富裕起来。

王六郎从卑贱的水鬼变成万众仰望的土地神,可谓是青云直上。这中间得到了许渔夫的大力支持协助。

所以蒲松龄在最后才会万分感慨,这是多么难得的一对朋友,这是多么可贵的情义。在蒲松龄编的这个神话故事里,王六郎和许渔夫格外温暖美好。他们两个人,相亲相爱,又聪明正直,得到了圆满的好结局。

但在蒲松龄的真实生活里,他的乡亲,那个住在乡里没能发达当官的人,也有从小玩得好的朋友,可惜,朋友富贵发达了,这个乡亲去投奔求助,结果花光路费,失望回家,还被别的亲戚讽刺嘲笑。苟富贵,嫌弃你。这是多么辛酸冰冷的现实。

蒲松龄的小说,把美好的传说故事和残酷的现实对照,一起摆在你面前。

美好的鬼故事,丑陋的真事故。

如果你只看这个故事的表面,是难以觉察王六郎和许渔夫这对好友的细腻内心的。他们两个能够成为好朋友,必定是志趣相投聊得来,都是有文化的聪明人。

蒲松龄没有直接挑明他们两个唱双簧戏。但又在字里行间,留下了蛛丝马迹。

他们不仅仅只是喝酒与打渔的互帮互助。正在是因为认识之后,常常相聚畅聊,心灵相通,他们成为了亲热的好朋友,养成了极高的默契,王六郎再三叮嘱强调一定要赶紧去拜会,许渔夫就心领神会,不顾妻子的劝阻,赶紧赶往远方的招远邬镇,配合好朋友演一出好戏。

这件事,从此成为他们心照不宣的最高秘密。

如果你觉察到其中的反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典故,结合民间神话传说的知识背景,就能“破案”了。

当我们感受到蒲松龄藏在故事里的用心,就更加感动了。蒲松龄赞美少年王六郎和许渔夫的故事,反过来是在控诉世态炎凉。小说末尾那个林下者,就是像蒲松龄这样没能考上举人进士当大官的人。

毕竟,蒲松龄作为一个读书人,性格又很清高,他潦倒落魄大半生,他也是要面子的,总不好意思说,我亲爱的朋友啊,你当上大官发达了,请你赶紧来提携我吧,哪怕是我们串通起来,玩一些“聪明小伎俩”。

真正的好兄弟,不是喝酒捞钱,而是站在最高的人生价值上,彼此成全。

除此之外的酒肉朋友,别当真。

 

 

  附原文:


 

【原文】王六郎


许姓,家淄之北郭,业渔。每夜携酒河上,饮且渔。饮则酹酒于地,祝云:“河中溺鬼得饮。”以为常。他人渔,迄无所获,而许独满筐。

一夕方独酌,有少年来徘徊其侧。让之饮,慨与同酌。既而终夜不获一鱼,意颇失。少年起曰:“请于下流为君驱之。”遂飘然去。少间复返曰:“鱼大至矣。”果闻唼呷有声。举网而得数头皆盈尺。喜极,申谢。欲归,赠以鱼不受,曰:“屡叨佳酝,区区何足云报。如不弃,要当以为常耳。”许曰:“方共一夕,何言屡也?如肯永顾,诚所甚愿,但愧无以为情。”询其姓字,曰:“姓王,无字,相见可呼王六郎。”遂别。

明日,许货鱼益利,沾酒。晚至河干,少年已先在,遂与欢饮。饮数杯,辄为许驱鱼。如是半载,忽告许曰:“拜识清扬,情逾骨肉,然相别有日矣。”语甚凄楚。惊问之,欲言而止者再,乃曰:“情好如吾两人,言之或勿讶耶?今将别,无妨明告:我实鬼也。素嗜酒,沉醉溺死数年于此矣。前君之获鱼独胜于他人者,皆仆之暗驱以报酹奠耳。明日业满,当有代者,将往投生。相聚只今夕,故不能无感。”

许初闻甚骇,然亲狎既久,不复恐怖。因亦欷?[,酌而言曰:“六郎饮此,勿戚也。相见遽违,良足悲恻。然业满劫脱,正宜相贺,悲乃不伦。”遂与畅饮。因问:“代者何人?”曰:“兄于河畔视之,亭午有女子渡河而溺者是也。”听村鸡既唱,洒涕而别。明日敬伺河边以觇其异。果有妇人抱婴儿来,及河而堕。儿抛岸上,扬手掷足而啼。妇沉浮者屡矣,忽淋淋攀岸以出:藉地少息,抱儿径去。当妇溺时,意良不忍,思欲奔救;转念是所以代六郎者,故止不救。及妇自出,疑其言不验。抵暮,渔旧处,少年复至,曰:“今又聚首,且不言别矣。”问其故。曰:“女子已相代矣;仆怜其抱中儿,代弟一人遂残二命,故舍之。更代不知何期。或吾两人之缘未尽耶?”许感叹曰:“此仁人之心,可以通上帝矣。”由此相聚如初。

数日又来告别,许疑其复有代者,曰:“非也。前一念恻隐,果达帝天。今授为招远县邬镇土地,来日赴任。倘不忘故交,当一往探,勿惮修阻。”许贺曰:“君正直为神,甚慰人心。但人神路隔,即不惮修阻,将复如何?”少年曰:“但往勿虑。”再三叮咛而去。许归,即欲制装东下,妻笑曰:“此去数百里,即有其地,恐土偶不可以共语。”许不听,竟抵招远。问之居人,果有邬镇。寻至其处,息肩逆旅,问祠所在。主人惊曰:“得无客姓为许?”许曰:“然。何见知?”又曰:“得无客邑为淄?”曰:“然。何见知?”主人不答遽出。俄而丈夫抱子,媳女窥门,杂沓而来,环如墙堵。许益惊。众乃告曰:“数夜前梦神言:淄川许友当即来,可助一资斧。祗候已久。”

许亦异之,乃往祭于祠而祝曰:“别君后,寤寐不去心,远践曩约。又蒙梦示居人,感篆中怀。愧无腆物,仅有卮酒,如不弃,当如河上之饮。”祝毕焚钱纸。俄见风起座后,旋转移时始散。至夜梦少年来,衣冠楚楚,大异平时,谢曰:“远劳顾问,喜泪交并。但任微职,不便会面,咫尺河山,甚怆于怀。居人薄有所赠,聊酬夙好。归如有期,尚当走送。”居数日,许欲归,众留殷恳,朝请暮邀,日更数主。许坚辞欲行。众乃折柬抱?,争来致赆,不终朝,馈遗盈橐。苍头稚子,毕集祖送。出村,有羊角风起,随行十余里。许再拜曰:“六郎珍重!勿劳远涉。君心仁爱,自能造福一方,无庸故人嘱也。”风盘旋久之乃去。村人亦嗟讶而返。

许归,家稍裕,遂不复渔。后见招远人问之,其灵应如响云。或言即章丘石坑庄。未知孰是?

异史氏曰:“置身青云无忘贫贱,此其所以神也。今日车中贵介,宁复识戴笠人哉?余乡有林下者,家甚贫。有童稚交任肥秩,计投之必相周顾。竭力办装,奔涉千里,殊失所望。泻囊货骑始得归。其族弟甚谐,作月令嘲之云:‘是月也,哥哥至,貂帽解,伞盖不张,马化为驴,靴始收声。’念此可为一笑。”




/ 关于沈嘉柯  /

著名作家、文化学者、企业商会顾问

全国青联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

30多岁著作等身,迄今出版近70部书籍。

畅销数百万册,两次获得当当文学贡献奖

主要合作人民日报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等权威名社。

发表数亿字文章,从传统报刊到各大新媒体

从《人民日报》到《纽约时报》遍布全球媒体

文章全网平台阅读量超过500亿

登上全国数百种畅销排行榜

作品选为党校教材,中国出版年鉴推荐

进入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亚洲好书榜

央视、学习强国、新华社多次报道推荐




沈嘉柯
我想在看见银河之前先看到你,才敢让晚风吹老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