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孩子为什么学不好古诗词?

情感   教育   2023-12-16 17:33   湖北  


 


作者:沈嘉柯


某个秋天,我去散步游玩。回家路上,坐了公交车。一对父母车上教娃背诗。恰好路边墙壁美化工程,刷了不少古诗。由始至终,大人孩子,都像机器人一样机械重复。


“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就这么重复一遍又一遍。那两个大人还时而纠正孩子的方言发音。


没有人告诉那孩子,春天的襄阳很美。孟浩然他如果是早上睡懒觉,很舒服惬意,醒来,才写得出这样水灵灵的诗歌。


夜里被风吹雨打落掉的花,白天还会继续开得热热闹闹。


这诗里有浓浓的水分。润泽的春雨,湿漉漉的树木和泥土。


孟浩然写这诗的时候,住在鹿门山,离城区不过十几公里。


家长甚至没跟孩子说一句,襄阳是湖北的,孟浩然还是我们的老乡呢!这诗,就在我们湖北写的呢!然后全国人民都喜欢,全国的孩子都会背。


我去过襄樊。千百年来叫襄阳,后来合并改名,再后来,又改回去了。这又是个故事。


孟浩然写的,原本是个很美的故事,家长本该带着孩子去襄阳玩一下。武汉到襄阳,动车不过区区一个多小时。最好山里住一晚,玩过以后,自然就知道满山的鸟雀鸣叫,何其空灵,让人心旷神怡。


水灵灵的唐诗,就这么死记硬背成僵死。


明明是中国的孩子,为什么学不好古诗词?问题就出在不求甚解。


像这样的情况,我去各地讲座讲学,屡屡遇到。前年,湖北省图书馆邀请我去讲学,送阅读下乡。随行的家庭有武汉的、宜昌的。一个孩子摇头晃脑,童声朗朗背出《送孟浩然之广陵》。我问道:“你知道广陵是哪么?”孩子两眼呆滞。


我又提示:“诗里不是说了吗?烟花三月去哪里呀?广陵就是扬州啊。”


我又叫了一个小朋友到中庭,是个女孩子,依然背得滚瓜烂熟,一问孩子,“你知道你刚才背的唐诗,是谁写给谁的吗?”孩子满头雾水。


我哭笑不得,“你刚才不是背了标题么?是李白送孟浩然去扬州呀?知道孟浩然是哪里人吗?”


孩子一脸茫然


“孟浩然跟我们一样,都是湖北人呢!那李白呢?总该了解吧!”


孩子这才兴奋起来:“知道,李白是唐朝大诗人。”


“李白这么有名的大诗人,跟孟浩然是好朋友。他还写过两句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你看,我们的湖北老乡孟浩然,是不是很厉害啊!所以,才会送别的时候依依不舍,写了这首诗啊!”


所有的孩子们,都欢笑起来。有个孩子说:白孟浩然是好朋友,我现在记住了。


我喜欢听到孩子们的笑声,多可爱啊!我喜欢水灵灵的唐诗,多美妙啊!而不是在公交车上家长拼命鸡娃,却完全做的无用功。好端端的孩子,变成了自动复读机。


唐诗宋词最美丽的地方,就在于文字背后那些活生生的感情。


 


作者简介   沈嘉柯:著名作家、文化学者,现为全国青联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会员等。已出版近70部作品,畅销数百万册,获影响力作家文学贡献奖。代表作《生命摆渡人》(人民日报出版社)、《愿你从容地生活》(清华大学出版社)、《人间幸有好诗词》《大师一支锦绣笔》等。央视新闻、学习强国、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多次报道或专访,登上《中国青年》杂志封面。作品被中国出版年鉴、上海市委修身书单等官方推荐。学术随笔、散文小说广泛刊登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华读书报》《中国青年报》《社会科学报》《思想理论教育》,观点评论刊于《纽约时报》《环球邮报》《南华早报》等全球英文媒体。部分作品翻译为英文、尼泊尔文字。历年在全国众多高校、企业和政府部门展开红色主题教育和中国古典文化讲座和交流讲学3000多场。 





 






 

沈嘉柯
我想在看见银河之前先看到你,才敢让晚风吹老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