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传体小说《划痕岁月》后记-与往事再见,跟自己和解

文摘   2024-11-22 18:00   河北  

写作的契机

积压的旧事,在心里打了一个又一个结,似心里的一根又一根刺,时时不经意间触及我。它们总像一块块巨大的石头积压在心头,压得我喘不过气。对曾经的事,曾经的人,不能忘怀,不能割舍,不能释怀。这么多年,心里背负着这许多东西,真的很累,很累。闲暇时, 总有把它们写出来的冲动。

接到中学时的同学路景菊打来微信电话。她问起家乡的一些情况,顺便问我现在是否写了些东西。于是,我就把手头上的一篇《怕女同学的少年》(见《划痕岁月》第四章中的一小节)的小短文发给了她。她看完竟几乎笑出了眼泪。她建议把此文在“滹沱读书会”上发出来,也给我介绍了她的同事任成印教授以及“滹沱读书会”公众号。 我试着把自传的一部分发给任教授。任教授看了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把我拉入滹沱作家群, 并决定把此篇自传体小说在“滹沱读书会”微信公众号上连载。

本来此自传是我在2004年前断断续续写成的,尘封多年,已经被自己束之高阁 了。没想到小说连载后引起广大读者的强烈反响,阅读量很大,好评如潮。读者的反响也让我始料未及,于是,发表出来,让更多人阅读,是我在原有零碎材料上整理、修改、写作的最初动因。

和解与救赎

路景菊教授鼓励我把自己的往事和苦难写出来,她说学会与自己和解,是对自己最好的救赎。写出来就是与过去和解与苦难和解, 这也是个自我治愈的过程。写出来,就放下了;释怀了,就和解了;想通了,就轻松了。与往事和解,其实是原谅许多人和事,也是不再与自己纠结,让阴霾一扫而尽,重回晴空。与往事再见,与自己和解,只剩一江明月,满庭芬芳,岁月如歌……

特别说明的是,本书涉及的人和事皆为作者所见所思,毕竟是个人主观的东西 多,时间跨度大,记忆不一定准确,肯定有许多不客观的地方,与现实不完全一样,描述也多有偏颇。有的地方,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不得已进行了虚化处理。这毕竟是文学创作,如有冒犯,敬请谅解,切不可对号入座。每个家庭都是一部历史,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平凡人也有不平凡的故事, 万物皆流,文字不朽,精神永存。

本来写此篇想达到“把往事放下,和自己和解”这个目的,没想到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如若此篇小说能勾起大家对往事的一些回忆,引起大家的共鸣,能让大家从中得到启迪, 能让大家在某方面有所启发, 有所裨益,那么,也算对社会一点贡献。

感谢生命中的每一个人

感谢生命里遇到的每一个人。感恩我生活过的岁月和我书中涉及的每一个人。

每个人都是一个音符。本书的出版,非常感谢老同学路景菊教授的推荐、鼓励、指点, 积极为该作品润色、修改并为文中某些命名,还为此作品写了序言,并给此作品英语名字:“Striving in Hard Times”。感谢任成印教授的指点、修改、点评,并在滹沱读书会微信公众号上的连载,感谢张彦芳老师的编辑。感谢滹沱作家群里的郭敬华、魏玉华、刘爱英、许秋红等老师们的鼓励和点评,更对刘国庆、齐晓丽律师的指正表示感谢。特别感谢固安一中的魏玉华老师,邯郸邱县银行的郭敬华、同事徐福岭老师、老朋友杨晋明先生,老同学戴其清先生以及陈俊梅、齐丽霞、端木华俊女士为本书所作的书评,也感谢网上的热心读者“蝴蝶兰”“阳光雨露”及杨晋明先生及陈俊梅女士、靳文艳老师对部分章节的修改、建议。感谢河北铁道大学中文系的王思雨同学、湖南师范大学的郜思佳同学以及我县谭俊杰、张丽敏、张丽娜、吴玉翠等几位老师的精心校对、修改。感谢恩师——沧州师专杨俊起教授为此作品起的名字 :Impression of the hard Years。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流年似水。在流逝的岁月里,您那永不老去的面孔,还是那样清晰。梦中的你,却总能唤起我尘封已久的思绪,我不知道怎样把这些过往留住,我只能蘸着时光的余温,把他们写在这岁月的记忆中。让我们追忆往昔,珍惜眼前,留下的不只是对过去的怀念, 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许。

特别感谢妻子孙树英的理解、包容、支持、修改,并为本书题写了书名。大家的鼓 励,也是我出版此书的巨大动力。
郭文柱 2024年5月1日

滹沱读书会
读书品书,知书达理,塑造一种通达圆融、分享奉献的世界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