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华:串门子

文摘   2024-10-15 18:00   河北  

文/魏玉华

张家长李家短,

老王家闺女不洗脸,

瘸腿公鸡蹦得远……

串门子数板凳,

说三道四,

说长道短,

口无遮拦,

无法无天随便侃……

如上这些话是对串门子人的诙谐批评、友善讽刺。
其实,这也确实冤枉了朴实而善良的劳动人民啦!冤枉啊!
因为这“串门子”(也称作“串门儿”),主要盛行于六七十年代集体经济下的北方农村。那时候,物质极度匮乏,别说缺衣少穿,就连家家户户夹栅篱的玉米、向日葵等庄稼杆及树枝等都少有,由此,家家户户彼此没有了壁垒,没了界限,谁到谁家都畅通无阻,没遮没挡(这也不是绝对的)。也主要因为这个(还因没有如今丰富多彩文化娱乐方式等)吧,串门子就蔚然成风,成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类似家常便饭一样。
无独有偶, 这串门子的情形更类似今天人们在手机上的微信朋友间的交流,如人们在微信里跟这个老同学聊聊,跟那个老同事谈谈;跟至亲、朋友更要时常联络,走动走动,说些家长里短,吃喝拉撒,了解彼此现状或问题,以帮解决等;或者到这个群里串串,到那个群里走走,走来串去,了解信息,交流情感,增进友谊,完成任务等等,如老年退休群时常发布消息,而且退休人员年年总得汇报自己的生存与否等,以便单位确定继续给你发工资与否。所以,交流是人类永恒而又奢侈的需求!
由此可见,农村人串门子就更无可厚非,相反,它让人受益颇丰,当然最不该遭受非议或贬斥!
先说我记忆犹新的自己的一件糗事吧!
那是小时候,我七八岁时吧,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妹妹比我小两岁,那时她才五六岁。
一次,我妈爸不在家吧,我带妹妹去三婶家串门,正赶上三婶家吃午饭。现在想想,我俩如同奔着午饭去的似的。小孩子单纯,没想周全,随便乱串。这应该是串门子受批评的理由之一吧。
进了三婶的房间,她正和我三叔吃饭呢。我和妹妹就顺势坐在炕沿上,两腿往下一耷拉。妹妹倚着靠门口的和外屋分隔的短墙(隔断),我紧挨着她,俩人像一根树枝上蹲坐的两只小傻鸟,默不作声地看着三叔三婶在炕上吃午饭,且距离饭桌仅有一米许的距离。你看这情形,多尴尬呀,我当时却全然没感觉!

那年月,若是不想馈赠孩子点儿饭吃,用一段套话就能打发,这好像是笑谈,但很经典,能解决大问题,那就是——你吃了吗?吃了就再吃点吧!若相反的情况,如果说是没吃呢,主家就说:没吃,那就快回家吃去吧!这话貌似不仁义,不和善,欠大度,但这是由于那年月家家东西太少、人人几乎吃不饱的日子所致。
三婶烙的是“金裹银”的饼,这么好吃的饽饽竟舍得给了我一块,我还光吃表层的白面皮皮,里面黄棒子面的部分都被我给了妹妹。我妹妹老实,只管吃,给什么吃什么。况且,那年月吃这个饼也极其罕见,还因为金裹银饼瓤上也有油盐,还会粘一些白面的,而白面那时是一年也吃不上两三回。我三婶看到我这个做派,就对着我三叔说:“你看小春儿净吃白皮!”我三叔没出声儿,也没理会,我知道他是疼我的。
我是一直很让着妹妹、弟弟乃至姐姐的,不知这次为什么这么不自觉,简直自私透顶。光天化日之下,赤裸裸的表演馋嘴,还麻木不仁,而且,听了三婶的微词,也没改,还没惭愧,简直是木讷,纯粹一个傻丫头呀!
后来,每每想起此事,我都觉得寒碜,没脸!现在,已到花甲之年的我,倒没了那许多不自在,应该是岁月教给了我更多的淡定吧!
去三婶家串门,应该是很有渊源的。
我三婶大度,随和,没有那些繁文缛节,相反她不拘小节,跟那些斤斤计较、毫毛不拔的人截然相反。我三婶她有一定的文化,在村里小学教过书,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更不推波助澜。因此,我们小孩子跟三婶几乎没有而今所说的代沟。
我们姐俩去三婶家串门,还因为我妈跟三婶投缘,她俩是类似的脾气,因此,我们一家人都跟三婶好。
几乎全村人所共知,我妈她为人实在,善良,厚道;温和,仁义,还知书达礼。三婶敞亮,热心肠;快言快语,不阴,不辣,整天乐当当的,但是,只要听说谁有难处和苦痛了,泪眼婆娑,心疼不已,我曾多次见到她这情形,所以,左邻右舍的难处她大都能帮。
而平时,她一笑就带着喜相,满脸荡漾着微波,洋溢着善意。她本来也长得好,大高个子,宽腰板。白皙的面庞,眼睛不太大,但是双眼皮。一头乌发,总梳着齐肩的短发,很显年轻,很好看,与农家普通妇女头的两侧是大长铁卡子支起两把头发的情形迥异。她走起路来也风风火火,有着男人的大气。
三婶她本是官太太,但特别信奉我妈,因为她比我妈小十来岁,她做活做饭技术水平有限,孩子大人的棉衣棉鞋都做不好,也让家人穿不上。纳鞋底子,做棉鞋更不行(那年月不时兴买衣服穿,大伙儿都没钱呢),我妈经常教她,帮她,很多事上给她出主意想办法。她跟亲妯娌斗不过,跟有心机的婆婆不交心,就更跟我妈这叔伯妯娌亲。我三叔脾气暴躁,偶尔打她,我妈爸去拉架,她也偶尔哭着去找我妈那儿倾诉委屈,所以,她经常去我们家串门儿,说说家长里短,吃喝拉撒,嘻嘻哈哈乐一气,之后,美美颠颠的走了。
原来串门还有治愈的功效。
而我觉得特别是她姐俩彼此投缘,经常见见面儿,最能解闷儿,交心!
在我们村东头, 最具代表性和规模性的串门子,是发生在我们家,而我和妹妹那次糗事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而已,简直不足挂齿。


滹沱读书会
读书品书,知书达理,塑造一种通达圆融、分享奉献的世界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