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工专访第7期】受精匠诊断邀请,5月17日黄工到常州总部,对创始人楚建军博士进行专访。和楚博探讨:为何选择IVD和血球赛道深耕20年?全球血球技术和市场演变格局是什么?二次创业为何还做血球?为何极致推崇乔布斯?从STE角度怎么评价IVD行业?创业短短3年装机近20条流水线靠什么?迈瑞迈克的经历价值有哪些?为何基于病种而非技术平台开发产品?20多个问题,访谈实录1.2万余字,值得分享转发、收藏细品。
成都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成都人才计划”特聘专家
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专家
嘉兴市创业创新领军人才
9、我希望做小而精的团队,不想把自己做得太臃肿,专注于自己擅长的技术研发。我把精匠的团队,定位成技术研发型且小而精的IVD特种部队。
黄工:楚博你好,感谢你的时间。是什么让你选择IVD和血液检验这条赛道,并且坚定地在血液分析仪研发上,20余年持续投入和精进?
楚建军:有几个原因。第一,是IVD本身的特点。IVD仅占3%的医疗支出,却提供了超过70%的医疗决策信息。在医疗行业里,IVD是性价比最高的诊断方式。第二,专业背景相关。我从本科到博士,都是学光学的。光学技术在IVD领域,能做的贡献很多。我现在做的血液分析仪、流式细胞仪等,它们本质上都是一台光学检测仪器。生化、发光等,和光学检测也息息相关。
第三,机缘巧合。我博士毕业的时候,迈瑞正想在血液领域有一个大发展。博士毕业后,我放弃了很多Offer。这包括GE、华为等等,以及去清华读博士后的机会。为何迈瑞打动了我?迈瑞当时说,五分类血球国内还没有,这是个空白。你是否有信心,来挑战尝试一下?这一下把我打动了。要知道,这是个难度很大的项目。但我个性喜欢挑战。在我看到产品实物后,我想这不就是光学检测仪器么,后来就果断放弃了其他几个Offer,接受挑战去了迈瑞。当时的迈瑞,名声还不是很响。
疫情以来,荧光定量PCR等分子技术,受到很大重视发展很快,血球却被淡化了。大家觉得没有太多搞头了。以我20多年血球开发经验来看,持这种观点的人,他一定是个血球的局外人。相反,我认为血球还很值得深入探索。目前还有很多问题没解决。不管是技术、产品本身要突破的,还是用户和临床提出的,这些问题都有一定价值。这是我第二次创业。我们创业不能只盯着赚钱。当然,不赚钱企业活不下去。但如果出发点只为了赚钱,甚至是到资本市场圈钱。我觉得出发点就是错的。
黄工:你在职业生涯初期,就作为核心设计者和项目领导者,成功开发了中国首台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奠定了中国血液分析仪基础。这些辉煌历史的背后,蕴藏着什么?
楚建军:这背后蕴藏着一种情怀。我20多岁博士刚毕业时,如果说(对血球)有情怀,那可能有点扯。情怀这种东西,是你做着做着就有感情了;做着做着,你发现放不下了;再做着做着,你发现开辟了一片天地。任何一个行业,你不可能说,干三五年我就吃透了。血球在中国甚至全球,它不是一个很热的赛道和产品。从技术角度来说,技术并没有大家想象地那么简单。很多人觉得,这个赛道没啥钱可挣的了。如果没有很深的情怀,你是一定不会再进入这个领域的。大多数人,如果二次创业,很可能会选择概念好听、看似高精尖的产品。因为投资人喜欢,不过投资人现在也转变思路了。
做医疗产品,要严谨可靠
黄工:据相关报道,楚博的父亲是一名军医。博导赵达尊教授,在波动光学、光电信息处理方面有很深研究。他俩对你职业生涯和个人行为准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里?
楚建军:我父亲是个军人,同时他也是个医生,让我很早就接触到医疗行业。自小他对我就严格要求。他对事物一丝不苟的态度,深深影响着我。我们做医疗产品,是服务于临床医学的。医疗是决定一个人生死健康的产品,不能马大哈、对付对付就行。我们和其他行业有很大区别。所以,严谨的态度是必须的。
我的博士导师,赵达尊教授。我在20多岁时遇到他,是一件很幸运的事。那时候在高校里,很多都是人浮于事,许多学术研究和管理相当粗放。我跟赵老师做了几年博士研究生课题研究。在发论文的时候,我们哪怕只写错了一个标点符号,他都要改正。有些导师带了几十上百个学生,甚至连名字都叫不出来,更别说认真帮你改论文了。
赵老师无论对学术研究还是论文写作,都是非常认真的。有一件事,到现在我还印象深刻。博士期间,我们要发表多篇论文。对其中引用的公式,他都要我去图书馆,找出所有公式来源的书本,翻出来抱到他跟前。然后带着我,一遍一遍地推导,直到没有错误才行。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有些书里的公式,推导出来是错的。赵老师对每个观点、每个公式、每个标点符号,都要仔细推敲、认真核对。他的英语很好,对我们英语论文的每个词,都要斟酌再三。这些良好的学术态度和工作习惯,对我的影响是正面的、终身的。
黄工:这些良好的思维习惯,对后来在迈瑞的工作,有哪些影响?
楚建军:到了迈瑞后,当时很多人对血液细胞的本质、原理和结构,认识还不够清楚。比如,究竟为何要用光的散射来分辨细胞?为搞清楚这个问题,我整整计算了半年。我很感谢迈瑞。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宽松的研究环境:你可以在把事物的本质摸清后,再动手做研发。国内有很多IVD企业,因为市场紧迫,没有时间和空间去深入研究:细胞的空间结构,光学和细胞怎么结合,电磁场怎么进入细胞进行散射,等等。现在几乎没有人会再做这样的计算。
当时在迈瑞,头半年主要做细胞结构的计算。当时互联网不发达,没有那么多网上资料可以查阅。加上国内有关流式细胞仪、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整个研究都是空白的。那会条件挺艰苦的,所有的专利、文章、资料,都需要天天泡北京图书馆去查阅。当时只有美国的BD发布了相关文章和报告。虽然那时的研究条件不比现在,但做研究的心态肯定是比现在好的。
回过头来看,迈瑞的过人之处,在于其战略定力。敢于前瞻布局新领域,招一批博士硕士做基础研究,并允许他们一年半载不出成果。加入迈瑞的头两年,我记得其实没有出太大的成果。但迈瑞一直养着我们。没有说,这个项目没有进展就砍掉。这一点,在我经历的企业里,迈瑞是做得最好的。
后来在研发中,我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我不允许在物理和数学模型,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时,就贸然去开发一款产品。为什么在国内,迈瑞的血液分析仪是做得最好的?因为他们真正掌握了血细胞的本质。如果在化学发光等领域,我们也有这样好的心态,能把检测对象的事物本质和原理研究透彻,我认为这块也会赶上进口品牌的。我们不一定要做理论创新,但一定要知道,检测对象的内在机制是什么?哪些因素会影响检测结果?如果这些都搞不清,我不相信产品会做得很好。
黄工:博士毕业后,楚博为何选择研发血液分析仪,而不是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等其他仪器?
楚建军:从我个人专业背景而言,我肯定选择血球。因为这能发挥我的价值。生化、化学发光,也用光学的探测技术,但没那么综合,专业发挥余地也没那么大。在所有IVD企业里,让我再选一次,还是会选血球或流式细胞仪。
黄工:前边楚博提到了工程问题。请你从S(Science)、T(Technology)、E(Engineer)的角度,评价一下IVD行业?
楚建军:目前国内IVD行业,S做的太少。它是要跟医院临床做基础研究。正因为基础研究做得少,导致了行业内卷。为何?项目还是那么多,没有基础研究,没有发现新的标志物,也就没有新的项目,几十年都停留在E(Engineer)的改进和优化上。但是工程相对科学发现来说,是较容易实现的。中国目前所有优势,都集中在工程上。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工程师团队。做工程的,他其实是个工匠。具体往哪打,这是S(Science)应该告诉我的。现在AI出来后,对做分子、做序列发现的、做药物的,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不管是科学家还是医学家,还是要跟医学关联,做一些基础的研究开发。这样我们做工程的,才能有的放矢。
现在很少有人做S,因为不赚钱甚至十年都赚不到钱。另外资本也不追捧,这就更难了。对于八字没一撇的技术或赛道,资本是不会介入的。要企业来做基础研究也很难,企业要盈利。我觉得,有责任心且现金流不错的企业,可以逐步增加基础研究的投入。当初加入迈瑞北京研究院,公司允许两年里,项目没完成,进展没有太大突破。因为做基础研究,要容许失败。
从T(Technology)的角度,工程师可以进一步延伸,多研究研究技术。技术学科底座有了,就可以逐步去挑选检测要用的技术路径。这在现在不是什么问题了。现在国内一些好的医疗器械公司,可以逐步从工程往技术转。但想更进一步到S(Science)层面,还是能力不足的。对于精匠而言,或许可以往前走一步,在技术层面做些创新和突破。要是再往上走,可能就很难了。基础研究,更多是国家层面要做的事。如果是国与国竞争,S还是要搞上去的。
黄工:迈瑞8年、迈克5年,在两家上市公司工作13年,楚博从中收获的经验教训是什么?对最后一次创业,成立精匠诊断,带来哪些价值参考?
楚建军:这两家公司,我所在的产品线,都挺一致的。不过在管理风格上有所差异。迈瑞,导入了很多西方先进的制度流程和管理体系。而迈克,对人心和人性的把握更胜一筹。我在职的那几年,发展比较温和、不那么激进。迈克虽然管理体系和迈瑞有较大区别,但公司运转得也很好。这看不同创始人的风格、管理团队的理念吧,不同公司有不同的基因,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创业做的是给普通人看病的产品
黄工:创业一路走来三年多了,精匠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楚建军:精匠诊断(GeneGeo),成立于2020年,总部位于江苏常州,在成都设有研发中心。自主研发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基于核酸荧光染色和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技术,能够对白血病、疟疾、感染、血液病等常见疾病进行早筛早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核心研发团队深耕IVD二十多年,掌握鞘流技术、激光散射技术以及荧光染色技术,涵盖血液细胞、免疫、微生物、生化等检测领域,产品包括全自动血球+CRP+SAA分析仪、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高端血球仪以及配套试剂,所有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已取得2个II类注册证,16个I类试剂备案证,并取得生产许可证。
精匠诊断发展大事记,主要体现在:
2020年9月,创立精匠诊断技术(江苏)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
2022年5月,完成Pre-A 轮融资,常州高新投、时代伯乐、百兴年代联合投资,首轮机构投资500万元,同轮带动1500万元。8月,DX-100系列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试剂获得注册证。12月,DX-80系列产品获得NMPA注册证。
2023年4月,完成A轮融资4470万元,投后估值5亿元,常州聚融基金、苏州容中基金等联合投资。DX-9000系列全自动血液分析流水线顺利交付使用。10月,DP-100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获得注册证。
黄工:楚博赋予精匠诊断的品牌内涵是什么?如何理解精匠?
楚建军:对产品的要求,对技术的要求,是一丝不苟的。我们做一款产品,一要搞懂检测对象内在究竟是什么,它的物理学和数学模型是什么。有了这个,才会有第二步,否则第二步就是偏的。二要搞懂采取哪种技术路线的问题。三要实现产品可靠、稳定,让用户不烦恼。市场上有些产品,不是给用户解决问题的,反而是带来麻烦的。
总结来说,精匠的品牌内涵就是,对技术和医学要敬畏,对用户需求要满足,对产品性能要严谨可靠。精匠,展开讲就是:精工匠心。我们做的是医疗产品,首先要精准、可靠,否则会带来生命危险。匠心,做血球一定要有情怀,因为它很难让你赚大钱。精,精准可靠,是从检测结果上来说;匠,匠心打造,是从做事态度和情怀上来说的。
从开始到现在,我们的采访,始终围绕为什么继续研究血球的问题,情怀是最主要的原因。当你做一个东西,不断被认可的时候,你会有成就感。这时候,你是不是就来劲了:我一定要搞下去。在研发过程中,你会发现还有很多问题没被解决。而当你解决了这些问题,用户对你又赞同了,你会更加开心。这是一种正向的激励、正循环,搞到最后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了。正面反馈,是越做越起劲。但也有负面反馈的,很多问题持续解决不了,搞着搞着就不想搞了,钱也挣不到,用户也不认可,最后不得已转行。所以我认为,任何一个技术或产品,都要深入下去,才能产生感情,才会做的越来越好。
黄工:楚博刚才提到,血球领域还有很多问题没解决。你认为,目前未得到有效解决的临床问题,大致有哪些?
楚建军:在刚成立精匠的时候,我就跟所有合伙人讲:我们要做的,是给大多数普通人看病的产品。展开来讲,精匠要围绕普通大众,去解决流程上、费用上的问题。在优化流程上,我们是否可以把血常规检测时间缩短;对于常见感染疾病检测,是否能一管血搞定,降低患者重复抽血痛苦,减少病人在医院的等待时间和焦虑。在降低费用上,要考虑如何节约患者医疗支出,如何节约医院成本和医保支出,等等。
对于常见病的检测,我希望越短的时间、越少的费用能搞定越好。这对节省国家医保支出,也有一定贡献。一个检测,虽然贡献很少,但由于它是常规检测,加上中国人口基数大有14亿人,总体就能节约很多了。对于一些新兴技术,比如纳米孔测序、单分子免疫等。从技术发展趋势来说是OK的,但技术到成熟的临床应用,进一步稳定地解决普罗大众的看病问题,其实还有很长的过程。这些技术虽然很有前景、很有价值,但不是精匠诊断当下要走的路。
黄工:36岁首次创业,成立加斯戴克。45岁二次创业,成立精匠诊断。在职业上升的黄金期,你选择归零再来。初心和动力,来源于哪里?
楚建军:还是一种情怀。我做了20多年的血球,肯定是有感情的。从迈克出来后,化学发光还处于很火的阶段。但我依然还是选择血球。主要考虑,一是根据我20年对血球认识,其实还有很多未解决的问题,二是把血球做精做强还有一定临床价值和社会价值。创业不是说,产品盈利能力没那么强,就不去搞。
例如血小板的精准计数,一直是待解决的难题。血小板很活跃,在样本运送过程,容易导致血小板的聚集、活化。还有一个方法学问题。方法学不是万能的,有优势就有局限性。有点责任心的厂家,应该做些工作,满足临床的要求。其实血球,还有很多未满足的需求。这些待解决的问题,就是精匠存在的必要性。
黄工:看到楚博,我想起一个人。全球顶级科技公司、颠覆性消费电子产品iPhone缔造者,乔布斯。你怎么评价他?
楚建军:乔布斯最厉害的一点,是坚决从用户需求出发。我在迈瑞的8年,迈克的5年,我们的产品战略都是跟从(Follow)。别人有什么,我们就有什么。从来没想过,在这块会有一些变革。当然,这和当时国家的发展水平有关。现在来看,当时搞血球只有几家:西门子、雅培、贝克曼、希森美康。经过大范围长时间调研,我们决定效仿希森美康的技术路线。现在来看,是“抄”对了。要是“抄”雅培,现在估计就“死”掉了。至少当时的路线选对了。当时在迈瑞五分类血球项目组,一共4个人,每人研究一家。研究后,大家一致决定,沿着希森美康的路线走。在分析研究过程中,我更关注事物的本质。而希森美康的技术路线,对此说得很透彻、逻辑很顺畅。
当然,行业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就没有必要再复制一款国外产品了。国内市场和用户需求,和国外的不太一样。在缺货的年代,照葫芦画瓢还勉强OK。那时都没有自己的产品,外国货来了照单全收。现在竞争都卷成这样了,我们应该走自己的路了。学习乔布斯,主要学习他的思维和精髓。在记忆中,乔布斯会一直扎根用户的需求持续创新,做出来的东西会比用户期望值更高一些。在后续新品发布会上,我们会推出一些很哇塞的产品,会让人眼前一亮的。
黄工:大自然有许多待解秘密,以至于诸多科研人员,前仆后继深入探索。对于人体血液及关联疾病而言,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持续投入研究的呢?
黄工:是的。这就好比,我们要探索寻找一座怎样的岛屿,然后采取怎样的方式登岛。那岛屿的定义和方位,就是我们IVD要解决的问题,用什么标志物检测什么疾病的问题。而登岛方式,不外乎坐大船或划小舟,亦或者坐直升飞机直达。只不过是早到晚到的区别。这就好比生化、发光、血球、分子等不同的技术路线,都能检测到,无非是检测精度的差异。
楚建军:所以说,要想实现重大突破,还得在上游加强基础研究。我觉得大厂,像迈瑞医疗等上市公司,应该在科学研究、临床科研等做突破。精匠是一家刚成立的小公司,目前只能做一些,T(Technology)上能实现的。如果说要在S(Science)上突破,找一些新的生物标志物,不是我们能做到的。我也希望能做,但现阶段做不了。我希望一些资金能力还不错的上市公司,在基础研究上有更大投入和突破。
黄工:从进入IVD行业,研发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到现在过去了20多年。这20多年里,国内或全球血球市场,有哪些变与不变?你如何评价,当前国内的血液分析仪研发和市场?
楚建军:研发的情况,和刚才讲的差不多。新的玩家,在基础研究上做的并不多。大家都觉得,血球已经很成熟了,所以对许多技术或原理拿来就用。从基础理论分析推导出来的厂家,国内几乎没有。迈瑞现在也很少做了,他觉得已经完全掌握了。其他厂家更不用说了。我觉得他们还没有沉下心,去研究血球真正的本质。很多人说,做工程的不就是可靠性、稳定性,多做一点。但没有想象地那么简单。就算你想快速进入市场,工程类的问题也不会那么快、那么容易解决。
黄工:到2023年,国内血球市场规模超100亿元,每年增长率10%左右。迈瑞、希森美康,基本垄断80%的市场。在市场集中度如此高的市场,你为何认为还有加入的价值?
楚建军:从商业上,有两个逻辑。一是国产替代。刚创业时,国内血球市场,希森美康还是老大。国家大的趋势,是扩大国产产品的使用率。目前这个趋势还在。在血球领域,希森美康是绝对垄断。帝迈在高端市场,还不太给力。如果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希森美康退出中国市场,那总得有第二家来顶上吧。这是最朴实的逻辑。
第二个逻辑,血球领域还有需求没满足。希森美康,在更新换代上的动作,作为一家外资企业它是很缓慢的。迈瑞从BC-6800后,在BC-7500把CRP和SAA加进去,但在血常规,就是血细胞的分析上,却没有什么新的动作了。BC-6800,从2006年开始研发。我做了4年的项目经理。BC-6800、BC-6900、BC-6800Plus等机型,它在血液细胞分析的深度上,也没有进步。进步在于,它把C反应蛋白和SAA捆绑进来,这是它的进步。迈瑞BC-6800推出到现在,从市面上没什么好搞的,10多年没有更新了。给大家造成的印象,就是这块没有搞头了。
最近,希森美康推出血液流水线XR,也没有新的重大突破。那如果希森美康和迈瑞,在血液细胞分析上,没有新的突破了,那我们是否还有一些机会呢?总结就是,我们有两个方向,一个替代进口,替换存量市场;另一个满足新的需求,做增量市场。
黄工:请教一下楚博,全球血球市场的技术路线,有哪几类?精匠的优势有哪些?和目前成熟的国内品牌,差异性是什么?
楚建军:这个问题,可能全国没几个人能讲的了。在过去的20年,全球主要有几家做血球的厂家:
第一家,美国贝克曼:它是血球的鼻祖,采用VCS技术,V:直流,C:射频,S:散射。是利用电极、射频和激光散射做分类。
第二家:美国雅培:多角度偏振光散射,从技术层面雅培是最领先的。很多年前,就用了氩离子激光器,做了很多荧光标记物和荧光通道的工作。雅培的仪器最终失败了,不是主流了。它是E(工程)没做好,市场份额逐步失去,它的T(技术)个人认为是最好的。
第三家:德国西门子(拜耳):采用光吸收和光散射来做细胞分类。拜耳的问题,也是工程没做好。它在荧光技术上,有些落伍。拜耳留下的最好的东西,就是红细胞的九分图。
第四家:法国ABX:技术上特别是光学原理上,和拜耳差不多。它失败的原因也是工程做不好。最后被HORIBA收购了,但HORIBA拿过去也没有做好。
第五家:中国迈瑞:走希森美康的技术路线。
第六家:中国帝迈:搞了十多年了。
从技术T的角度,希森美康、雅培和迈瑞,可以排在第一梯队。剩下的都差不多。雅培,技术很好但工程实现难度很大,仪器成本高,稳定性、可靠性没那么好,产品竞争力也不行。希森美康,是把技术和工程,结合搞得最好的,所以它成功了。
最后谈谈我们自己。至于精匠,技术路线还是选主流的,希森美康的路线。当然后边我们还会做一系列创新。希森美康Sysmex在血常规,已经十几年没有进步了,我们不能停留在上面。其实,血球还要很多未被满足的需求,我们还要往前再走一步。希森美康是一家外资企业,在跟其他项目的结合上,在市场响应速度上,没有中国企业快。在国际上还可以,大家响应都要慢一些。
在本土市场,总归还是本土企业响应快的。在中国,我们有全球最庞大的工程师团队,所以工程响应是最快的。精匠成立3年多,我们推出这么多款高中低不同档次的产品,还有流水线、前处理产品。我们的响应速度甚至比迈瑞还要快。市场响应速度快,是所有中国IVD企业的特点和优点,是要进一步发扬的。
楚建军:第一款产品DX-80,是入门产品,团队练练兵,商业上没有很好的规划。以下是检测项目、检测需求的创新。今后要在希森美康的基础上做突破。DX-100是跟随,跟随后要做突破。我们现在核心的产品,是血球及血球相关流水线。
DX-100,市场目标是国产替代,替换希森美康,在功能性能上,都是完全对标的,这样就没短板了。主要还是跟随。
DX-120,功能性和DX-100差不多,更多结合国内的特点。迈瑞的产品结合国内需求做的很好,我们对标迈瑞的BC-7500。
DX-8P,产品有创新了,血常规+CRP+SAA+糖化血红蛋白,它是一体机,主要用于社区门诊、社区急诊。后边会发布相关信息。
对于化学发光等热门仪器,我们也要做,但不是做大平台整机而是只做一个模块。对于仪器开发,我们的原则是,从血液疾病以及相关病种出发,明确要检测什么生物标志物。如果这个指标,化学发光技术做得最好就用发光,如果生化做得好就用生化。比如CRP和SAA,这两个感染性指标我们用的生化法,把这个项目集成到血球上来了。例如PCT、IL-6,也是炎症指标,但生化做不好,我们可能就用化学发光法。但我们不会做大的发光平台,可能做一个模块,放到血球仪器里,或者血球流水线上。
我们主要围绕血液病,或者和血液病相关的。比如炎症的几个指标,IP-CS,IL-6,PCT等。我们在做产品规划时,实际上是基于某个病种,而不是基于某个技术平台。这是由我们这样的初创型公司的实力决定的。初创型公司如果去做生化、发光,这种格局已定且需要很大资金投入的大平台产品线,一定会死的很惨。但是我们会把生化、免疫的某些检测项目,放到血球的单机或者流水线上来测,用最少的采血量、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多的参数,对某种疾病进行协同诊断。我们现在规划的病种包括炎症、血栓、糖尿病等。
黄工:我们和惠中、中翰的合作,是基于什么考虑?
楚建军:和惠中及中翰的合作,其实是上一个话题的具体实施案例。精匠成立的目的,是如何让诊疗流程更加简化、合理化,通过联机自动化,可以缩短TAT(样本周转时间);解决重复抽血等问题。惠中的糖化,是用全血来测的;中翰的荧光免疫,也是用全血测。用一管血,可以测血常规、糖化、荧光免疫等多指标。这时候没必要重复抽血、重复开单。全血的检测,时间是最短的,出结果最快的。30分钟内,就可以拿到最早筛查的项目结果。节约了患者时间,减轻检验科工作量,重复抽血患者也不舒服。比如,做三个项目,就要抽三次血,患者也不愿意,仪器摆满检验科,检验科老师也要来回跑。另外,有些项目里,也有对另一种疾病检测的协同作用,辅助临床做些医学决策。如果没有协同,纯粹就是节约劳动力。
我们正在寻找:能够全血检测,或者能够在疾病诊断有协同的标志物,在整个流水线上加进去,一管血测完。这是一种比较好的组合方式。讲这么多,最终还是归结到患者和医院的需求。就像前面讲的,一切从用户的需求出发,搞清楚究竟解决什么问题。而惠中、中翰正好是解决问题路上,两位不错的合作伙伴。就像前边讲的登岛问题,惠中、中翰是登岛的战友,而生化、发光、分子等路线则是登岛的工具。要不就是自动化,解决效率问题;要不就是增加生物标志物,协同诊断疾病的问题。包括血常规和SAA的协同,解决感染类的问题;血常规和惠中的糖化,解决糖尿病的诊断问题,以及流程上的简化问题。和惠中、中翰的合作,说明我们一直在往这个方向坚持不懈地努力。
建小而精的团队,做擅长的事
黄工:精匠在出海和产品全球化上,做了什么和将要做什么?
黄工:中国有五年规划、十年规划,楚博如何规划未来?
黄工:精匠诊断,目前集团架构和团队如何配置?未来成为一家怎样的公司?
楚建军:我们希望做小而精的团队,不想把自己做得太臃肿,专注于自己擅长的事。技术研发是我们擅长的,销售却不是。我把精匠的团队,定位成技术研发型且小而精的IVD特种部队。如果自建销售团队,人力成本、团队管理、渠道挖掘,都是我们的短板,为什么非要逼自己去做不擅长的事呢?补短板是很难的,有那个精力还不如把长板做得更长。所以我们在渠道上跟惠中合作,通过惠中成熟的渠道实现产品交付。目前团队130多人,一半以上都是研发,主体都在成都。常州作为总部,主要职能是,工艺转换、注册、生产、质量、整体运营等。
黄工:好的。感谢楚博的时间,今天我们采访到此结束。未来在血球及血液疾病诊断领域,祝福精匠披荆斩棘、再创辉煌!
这是第 114 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1.3 w
黄工 | 文 关注IVD研究社 ID:IVDYJS
声明:本文所引用的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资料,IVD研究社不保证其准确性与完整性。IVD研究社对使用本文内容造成的任何损失不负任何责任,请仔细辨析。本文涉及一些医疗相关内容,阅读者如有相关问题请到专业医疗机构诊治,文中内容不作为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