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购买此书
起初他看起来自信且有魅力,对你十分热情。你俩总有说不完的话,有太多的相似点,让你认定自己终于找到了那个“灵魂伴侣”。虽然你有时也会觉得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但是看到他的笃定和真诚, 很快就把疑虑抛诸脑后。
可是过了不久,你逐渐意识到他似乎变了一个人。
他的态度变得拒绝、回避和不耐烦。他对你和周围的人冷嘲热讽,时不时还疑神疑鬼。那些他曾经称赞过的你的优点成了攻击你的理由。他的这些改变让你开始怀疑自己,可能自己太把关注点放在感情上了,情绪敏感,缺少安全感。
一开始你觉得这只是你们关系中的小插曲,很快就会过去。你会帮对方找理由,心想:“他只是最近比较忙”,“他这两天压力比较大”, “他在情感里曾受过伤”,“没有一段关系是完美的”。同时,你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化解两人之间的矛盾。渐渐地,你发现自己无论多努力尝试沟通,他好像总是听不明白或者拒绝听你在说什么,更不想做出改变。
如果你坚持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感受,他可能会突然情绪失控, 对你和你周围的人进行言语甚至肢体攻击。他也可能会用冷漠、谎言和出轨等方式回避问题。一旦你跟他对峙,他会把所有的责任推到你的身上,控诉你控制欲太强或者干脆一言不发。你的情绪一激动,他会觉得你疯了,心理有问题。因此,你会深深地陷入自我责备的循环中,好像这一切的发生都是自己的错。你想不明白,如果不是自己的问题,当初如此善解人意的伴侣,如今怎么会判若两人呢?
点击图片购买此书
于是,你在这段关系中变得小心翼翼,生怕不知不觉又犯了错,触发对方的情绪。出于羞耻和恐惧,你会疏远周围的人,选择把自己孤立起来。或者,你积极地寻求帮助,希望通过心理咨询解决你俩关系中的矛盾。遗憾的是,对方要么直接拒绝,要么在咨询师面前戴着一副“完美”的面具。他可能会夸夸其谈自己在这段关系中的“付出”,也可能扮演受害者的角色控诉你的“情绪问题”,仿佛你就是一切问题所在。
你开始产生离开的念头,但还是想尽最后的努力。当你竭尽全力想要修复这段关系却只换得对方的一句“你控制欲太强”,当你无数次流着泪跟他分享你的伤痛却只换得对方不耐烦的表情,当你为这段关系再次赌上仅剩不多的爱与信任,却只换得对方再一次的欺骗,你突然意识到眼前的这个人冷酷傲慢、自私自利、谎话连篇,丝毫不把你的情绪和感受放在眼里。面对冲突,他可能会暴怒,也有可能脆弱不堪,就是无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相信离开这个人是你一生中所做出的最艰难的选择之一。每次当你终于下定决心,信誓旦旦地说要分手后,却又忍不住回了头。直到你已经被消耗到筋疲力尽,才可能会选择断掉这段关系,也可能会被对方突然分手。总之,你们的关系很难有一个妥善的告别。离开这个人后,你总是会有一种“不知道自己到底经历了什么”,“看不清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的感觉,甚至午夜梦回的时候还颇感遗憾,时常冒出“会不会再努力一些就会不一样”的念头。他可能会无缝衔接到下一段关系,开始在社交网络上展示自己的新生活,让你感觉自己孤身一人在痛苦中徘徊。他也有可能释放模棱两可的信号与你藕断丝连,让你无法摆脱他的阴影。
如果这个故事让你觉得似曾相识,那你很可能遇到了一个“自恋伴侣”(narcissistic partner)。
点击图片购买此书
“自恋”一词源于希腊神话中的人物那喀索斯(Narcissus),传说他在湖边休息时,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越看越入迷,最后爱上了自己的倒影。精神分析学家将“自恋”这一概念引入心理学领域,将自恋描述为一种以优越感和自我中心为特征的人格模式,也就是自恋型人格。当自恋程度发展到病态,并且导致严重的心理功能紊乱,自恋的人格特质会发展为自恋型人格障碍,俗称NPD。
NPD的概念这几年屡被提起,但网上关于NPD基本只有概念。在心理学临床诊断里受访者和咨询师的内容往往又都是保密的,我们很难看到NPD幸存者的实际心理路径。网络上模糊求证和诊断,又非常私人化,不够客观。
因此很难找到一本书,既能从理论上解释关于自恋人格障碍以其影响,又能将与之相关的故事讲述的有血有肉。
《恋爱中的暴君:自恋型男友识别指南》填补了这个空白。
点击图片购买此书
这本书难得地征求五个NPD幸存者的同意,让我们完整地看到了NPD的行为模式,不仅是爱轰炸、精神虐待、抛弃和回吸,更可贵的是它提供了受害者视角,处于在NPD的对立面受害者的完整感受。
作者邱雨薇,创伤知情咨询师,自恋型虐待倡导联盟会员,资深心理咨询师,累计咨询时长超过3000个小时,她从亲历的五个咨询案例出发,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分析男性自恋比例高及女性容易被自恋伴侣吸引的多重原因,探讨了情绪感受、情感操纵、性别文化、原生家庭、冷暴力等社会话题,将叙事与理论实现了很好的结合。
想判断对方是否是NPD,不能只靠猜测,更要看自己的感受是否和其他被害人有相似之处。
有读者说读这本书的感受很复杂,最让人难过的是在摆脱NPD的过程中,受害者和NPD交流时小心翼翼,很有礼貌,写长信表达自己的感受,认清自己的边界。甚至有人说,看完只想把书摔在NPD脸上!
选自豆瓣读书@《恋爱中的暴君》
为什么受害者都这么善解人意,这么无私奉献,而施虐者都这么傲慢冷酷,这么脆弱自私,这么理直气壮?其实,这也是虐待关系的图景之一,人被虐待后处于艰难的心境下,离开是过于艰难的行为。有一点值得注意亲密关系中的精神暴力,正是因为亲密所以才隐蔽。亲密为暴力提供了温床。如果你不清楚自己是否处于受虐关系里,你尽量拉入更多视角进入关系。
在NPD幸存者治疗中重要的一环是“为受害者提供见证”,你需要有人告诉你,你被虐待了。你在亲密关系中的痛苦,不是因为爱本身就痛苦,是你被虐待了。任何人都不可以这样对待你,这是不对的。如果找不到人,起码你看这本书,让其他受害人的经历和感受为你“见证”。
点击图片购买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