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自己买自己”的操作,又一次刷新了青岛楼市的“迷惑行为大赏”。当中国中车以8.68亿的价格购入“亲手开发”的资产时,不仅引发了市场对“关联交易”的关注,也让购房者直呼:“为啥央企能玩得这么明白?”1、
央企“迷之操作”,是迷惑还是远见?
8.68亿元关联交易!这个消息一出,迅速引爆舆论。中车四方智汇港,这个此前因科技创新而被寄予厚望的项目,突然成了话题中心。根据公告,中车四方智汇港的主要目的是服务研发办公需求,包括定制物业、商品房和车位三大类资产。这次购置的资产中,包括32套商品房、50个车位和1栋定制办公楼。关键点在于,这些资产并非来自外部市场,而是中车集团控股的中车青岛科技园开发的。换句话说,这是一场典型的“自己买自己”操作。▲中车四方智汇港规划鸟瞰图
左手倒右手,资金流向成谜?不少人调侃,这场交易简直是“父亲卖给儿子,再让儿子掏钱买回来”。尤其是高达8.68亿元的总金额,让人难以忽视一个问题:“央企资金本就捉襟见肘,为何还要玩这种复杂的资金运作?”从商业角度看,这笔交易的目的显然是为了优化中车集团的资产结构。但对于外界来说,关联交易总是令人产生疑问:“是否存在通过内部交易美化财报、隐匿潜在亏损的嫌疑?”据青岛房地产业内人士分析,到年度底了,中车搞这一出,大概率是为了财务报表,做账呗!真要买,预售之前就买了。资产品质是否真的经得起考验?更让人关注的是,这些被购置的资产质量是否配得上央企“大手笔”?以中车四方智汇港此前交付的住宅项目——中车四方云汇为例,大量业主投诉房屋交付问题,涉及漏水、发霉、电线不通等,让人对中车的建筑质量产生深深的怀疑。当然,不能忽视中车集团的长期规划意图。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中车四方智汇港是轨道交通产业链的重要一环。而此次交易无论是否迷惑,确实能快速解决研发办公场地的需求,为高科技产业发展铺路。2、
购房者的“真相时刻”,品质问题与业主权益的较量
央企中车下场买自己开发的房子这一新闻,让人大开眼界,而普通购房者则在为房屋品质问题奔走呼号。今年8月,中车四方云汇迎来交付,但业主们的心情并不轻松。网络上流传的图片和业主投诉清单,让人大跌眼镜:水电安全隐患:电线不通、插座松动,甚至有些业主发现电路存在漏电风险;地下车库“冰裂纹”:交付前地面就出现开裂,被戏称为“奶奶看了喜欢”的复古风。▲中车四方云汇地下车库实景
开发商的态度引争议面对业主的投诉,开发商的回应显得十分敷衍。比如,有业主指出卧室侧窗与样板间不符,开发商的答复竟然是:“样板间不代表交付标准”。这种“甩锅式”答复,无疑进一步激化了购房者的不满。
普通购房者苦于讨说法,央企却能花巨资买入自家开发的房产。这一强烈反差引发了大量讨论:——“为何央企内部交易可以畅通无阻,而消费者却连基本的品质保障都得不到?”
——“如果中车用这8.68亿元来修补房屋品质,是否会让购房者更有信心?”
3、
青岛楼市的信号与央企的野心
此次关联交易不仅是中车集团的一次内部操作,也释放了多个值得关注的楼市信号。央企青岛布局,产业与楼市双赢?中车四方智汇港项目位于青岛市北区,地处轨道交通产业链的核心地段。从规划来看,这里不仅是一个科技园,更是一个包含商业、居住和公共配套的综合体。对于青岛来说,央企的布局无疑将提升区域价值。对于中车来说,通过购置资产锁定未来核心地段,也是一种战略投资。楼市回暖还是央企托底?今年以来,青岛楼市频繁传出降价促销的消息,而中车此举则显得尤为突出。有人戏称,这是央企为楼市“托底”。▲中车四方云汇二期,开启大降价模式
在高端科技园区的大背景下,这笔交易的象征意义或许更大于实际意义。但对于普通购房者来说,这一消息未必能提振购房信心。
关联交易背后的楼市思考最后需要思考的是,关联交易是否会成为未来楼市的常态化现象?对于央企而言,资金内部运作确实是一种“省时省力”的方式。但从长期看,关联交易如果无法透明化,可能会对市场信心造成负面影响。▲建设中的中车四方智汇港
青岛楼市正在上演一出好戏,央企以8.68亿元的手笔“买自己”,究竟是为未来铺路,还是一次饱受争议的财务操作?而对于中车四方云汇购房者来说,或许比起热议央企的内部交易,他们更关心的是,中车四方云汇二期交付时,是否能少一些“冰裂纹车库”和“漏水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