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苏磊医生,张强医生集团【济南思俊诊所】的主诊医生。从事下肢静脉曲张微创研究已有20年,专注于静脉曲张的血流动力学研究和CHIVA诊疗。如果您有关于静脉曲张的任何问题,需要咨询看诊,可以通过【张强医疗科技】公众号进行预约。
研究下肢静脉系统,穿静脉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破坏性的手术,并不care这些细枝末节,认为其无关紧要,破坏就得了,无伤大雅。
千方百计以保留静脉网络为目标的治疗,比如CHIVA,就会特别强调这些血管的来龙去脉,网络的血管立体结构,一旦被破坏,再生不易。
针对穿静脉的细节水平,也是判别标准 和非标准CHIVA 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为穿静脉的认识水平,决定了一个医生诊治疾病时的精细程度。
一篇2019年文章,内容是穿静脉的新术语,试图将下肢穿静脉的名称更加标准化,尽管看起来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大致的内容总结在这里。
下肢静脉穿支——新术语
穿静脉是下肢浅静脉和深静脉系统之间的通道,
1998年出版的解剖命名法的最后一版《解剖术语》,没有包含静脉有关术语。
根据临床医生要求,有关穿静脉的解剖术语于2001年作为官方术语附录被采用。第14届国际静脉学联合会世界大会期间,提出一份共识,扩大下肢静脉的命名,尤其是36个新的下肢穿静脉术语。共识文件将纳入下一版本的解剖术语中。
会有更多的恒定和详细的描述,特别是在足部。本文特别回顾了有关整个下肢静脉穿支的解剖。
浅静脉的解剖结构是巴别塔
【巴别塔来自圣经故事,比喻混乱的语言】
尽管在18世纪和19世纪已经对下肢的穿静脉进行了详细描述,但直到现在,对术语和命名的系统性方法仍然缺失。
德国解剖学会(Anatomische Gesellschaft)推出第一个具有较大影响的解剖学命名法(Basilensia Nomina Anatomica)以来,又进行了9次修订和扩展。
根据诊疗方法和技术的大规模快速发展(以及CEAP(临床病因解剖学-病理生理学)慢性静脉疾病的分类,需要明确穿静脉的解剖学名称,包括单一穿静脉及其组群的新术语。
2001年,国际静脉学联合会(IUP)和IFAA的主席提名了一个国际跨学科委员会(IIC)来修订下肢深静脉和浅静脉的命名。
2004年5月在罗马举行了第二次会议,该委员会发布了其修订版,重点关注骨盆静脉。该修订版被出版为“国际静脉解剖术语跨学科共识委员会:下肢静脉命名:延伸、细化和临床应用”。
针对穿静脉的历史研究
1.德国解剖学家Justus Christian von Loder(1753-1832)在里加(现拉脱维亚)的作品中首次描绘了下肢的穿静脉。在德国魏玛(1794-1803)出版的名为《人体解剖表》,共画出9条穿通静脉,大多数被称为“深静脉交通支”。
2.Aristide Verneuil于1855年首次正确阐述了这些穿静脉的血流动力学重要性。
阿里斯蒂德·奥古斯特·斯坦尼斯拉斯·韦尔纽尔(Aristide Auguste Stanislas Verneuil)是法国医生。 【维基百科】
3.John Gay于1867年首次提到穿静脉在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中的临床相关性。他清楚地描述和描绘了腿部远端有穿静脉的部分,后来被称为“Cockett's穿支”。正常的瓣膜功能是穿静脉正常活动的基础,瓣膜功能不全则是穿通静脉病变的主要原因。
4.1544年发表的西班牙解剖学家Lodouici Vassaei Catalaunensis(Ludovicus Vassaeus)的《人体解剖四表》(De Anatomen Corporis humani Tabule quatuor)的著作中首次发现了功能不全。
5. 第一个真正描述下肢静脉瓣膜存在的人是Sylvius Ambianus(1478-1555),他们的功能在1559年的《解剖学》中由Andrea Cesalpino明确定义。
6.1585年,德国解剖学家所罗门·阿尔贝蒂的作品首次描绘了下肢静脉瓣膜,
7.1603年,著名的Hyronimus Fabricius ab Aquapendente(1533-1619)出版了第一本关于这一主题的专著《静脉切开术》(De Venarum Ostiolis)(On opening of Veries),他在书中描述了一项评估下肢静脉瓣膜充分性的试验以及静脉瓣膜的功能。这部作品为他的学生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发现血液循环提供了帮助。
8.勒登图(Le Dentu)、布劳恩( Braune)、巴德尔本( von Bardeleben)、伯尔特森(Berntsen)和梅森(Meisen)在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上半叶完成并发表了进一步的详细研究,
9.直到上世纪30、40年代末,林顿和谢尔曼描述了腿部、足部和大腿穿静脉的恒定位置。
【历史的发展总是不断进步,也是前人积累的一点一滴的经验】
定义和术语
术语“穿通静脉”是血管穿过肌肉或扁平纤维结构【这里指的是筋膜】的通用名称。我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动脉型、静脉型和淋巴型。
动脉穿支(及其伴行/伴行静脉)与皮肤、肌肉、筋膜或联合皮瓣的形成有临床相关性,与血管小体密切相关,血管小体由一条来源血管供养,分布于全身,但没有任何现有的解剖学术语。
静脉穿支一词可能是liton于1938年提出:它并非动脉穿支的伴行静脉,而是四肢浅静脉系统和深静脉系统之间的连接。
一般解剖学
穿支静脉数量多,其大小、数目、位置和其他属性变化很大。
•数量
如果解剖得当,可以发现95-155个静脉穿支,40多个静脉存在并位于有精确定义的位置,少数具有明确的临床相关性。
在正常情况下,腿部有18个穿静脉的变化相对不大。
总体变化很大,但可追溯到分类命名的一般规律。
不同的文献,在描述其具体数量,差异也是比较大的。
腿部的穿支直径更大,易用超声检测到。
【说明穿静脉变异很大,或者因为太多,无法确认其价值,非常细节的知识,不容易记忆,临床更合理的应对方式是采撷精华、抓大放小。
穿静脉的一般介绍
每个穿静脉,简单说,由三个部分组成:筋膜上段,穿筋膜段和筋膜下段
穿静脉穿过肌筋膜孔隙,伴随着一小动脉和一皮神经分支(图1)。这种由静脉穿支、小动脉和皮神经三种结构组成的复合体被称为【triad of Staubesand】,通常还伴有小的淋巴管,连接浅、深层淋巴系统,并将淋巴液从深层输送到表层。
直径较小(小于0.5mm)的动脉穿支不伴有相应的静脉穿支,尤其是在腿的近三分之一处
穿静脉穿过肌筋膜的开口通常椭圆形,长轴沿筋膜纤维的方向排列,边缘增厚,镰刀状,纤维在拐角处互锁。它们可以分为孔状、漏斗状和狭缝状。
•直径
健康状态下直径不超过2毫米。然而,生理直径是可变的。返流的血液流量过多可导致穿静脉扩张。
当穿静脉已经是病理性的,更容易定义。
病理性穿静脉从深静脉向浅静脉回流,超过500ms,直径大于3.5mm。
【0.5s、3.5mm,这是比较客观的评价和描述,但是并不能作为治疗的金标准,现实中很多更为粗大的穿静脉,在 CHIVA 治疗中仍然可以保留下来】
穿静脉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与慢性浅静脉疾病相同,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史、多胎妊娠、高龄和遗传因素等等。
•瓣膜
穿静脉通常有一个双叶静脉瓣,位于进入深静脉的开口处,即筋膜下。
简单说,其筋膜上段包含0-2个瓣膜,而其筋膜下节段包含1-3个瓣膜。它可以在其过程中具有1-3个瓣膜,很少有4个。
有认为直径小于1mm的血管内,是没有瓣膜的,血液可以呈现出双向流动来。
【这个结论,之前的文献中,已经可以推翻,其实更小的静脉内,仍然存在瓣膜】
围绕着穿静脉的变化是常事儿,涉及到结构、起源、过程,终点(2或3个)和瓣膜(1个,多个或根本没有)
至于走行过程,可分为四个亚组:直接穿静脉、间接穿静脉、混合穿静脉和非典型穿静脉。
1 直接穿静脉直接连接浅静脉和深静脉系统。
2 间接穿静脉将浅静脉系统与肌肉的静脉网络连接起来,并流入深静脉系统。它们的直径通常较小,但数量较多,下肢约200-300个。
3 混合穿静脉(混合穿支静脉)在筋膜下分叉,分为直接型和间接型。
4 不典型的穿静脉起源于几个皮肤小静脉的结合,形成一个穿过筋膜的主要血管。
穿静脉(无瓣/无瓣穿支静脉)在整个过程中没有瓣膜,可根据需要使血液沿任意方向流动。
【已经被否定 之前我翻译过微观瓣膜的文章】
当然,还有其他更复杂和详细的分类,但我们认为,根据穿静脉的特点,上述分类是最简单和最具说明性的。
分类
根据其解剖位置,下肢穿通静脉可分为六组:
足踝、腿、膝、大腿和臀部穿通静脉,骨穿静脉
遵循共识文件建议,我们根据解剖区域对其进行分组
前后左右的解剖位置分组
讨论
下肢静脉穿支是一个复杂的人体血管系统,排列复杂和广泛变异。
静脉穿支有四个重要部位:大腿、小腿近端内侧部、远端内侧部和膝关节。
在小腿远端近中位置,穿支旁静脉连接大隐静脉和胫骨后静脉,是原发性和复发性静脉曲张发生的潜在部位。
瓣膜病变的病生理后果众所周知,但血管潜在作用及其损害有相当多的是未被发现的,因为研究更多的是在浅静脉区域,但几乎不在深静脉和穿静脉区域。
在静脉外科手术中,股内侧穿支静脉是大隐静脉剥脱术后复发的重要来源。
穿静脉族群
独特的下肢穿静脉分布 150根左右
足部穿静脉的名称,需要合并解剖位置意义。
腿部穿静脉
大腿部
隐股交界处
(多普勒模式)腿部穿支伴行动脉
穿静脉和大隐静脉段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中扩张的腹股沟静脉的超声检查
骨穿静脉 / 图 14 、15
有关于骨穿静脉的报道,目前为止仅有几十例的文献报道。
之前在北京、沈阳和成都有三个有关骨穿静脉的案例,治疗效果随访是很好的,也验证了CHIVA治疗静脉曲张的魅力所在。
在张强医生集团,检测出骨穿静脉并针对性思俊 CHIVA 治疗的患者,已经超过十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