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的南宋》
作者:杜正贤
2024年6月出版
杜正贤先生的新著《唤醒沉睡的南宋》一书即将出版,嘱我为序,这给了我先睹为快的机会。
正贤是浙中横店人,出生于农村。1981年,考入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在校期间勤奋好学。1986年,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毕业,即赴杭州市文物考古所(今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从此在杭州市从事文物考古工作30余年,参加或主持了许多重要的遗址和墓葬的勘查、发掘工作。通过刻苦努力,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书可以说是作者从事考古文物工作的传记,有经验、有教训、有艰辛、有欢乐,文字生动流畅,书写了一段由年轻的考古学系毕业生,成长为考古学家的漫长历程。正贤在本书中对今后杭州考古文物工作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5项建议,体现了其对考古工作怀有深厚情感和认真负责的精神。同时,他受聘到浙大城市学院创办考古学系,任系主任,仅筹备一年时间即开始招生。他以丰富的学识,组织和管理系里的教学和行政工作,教书育人,培养考古人才,开启了他人生经历的新篇章。
杭州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五代十国时期是钱氏吴越国的都城(893—978),后统一于北宋王朝。北宋为金朝所亡。1127年,康王赵构称帝,几经颠沛流离至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后定都临安,是为南宋王朝。南宋王朝控制着中国半壁江山,至1279年为元朝所亡。临安成为南宋的政治、文化中心,遂兴起各类手工业作坊,也是繁荣的商业城市,人口超过了北宋时的东京(汴梁)。
南宋临安城的考古勘查、发掘工作,过去较为零星。由于宋代是中国城市规划布局大变化的时期,由隋唐时期封闭式的里坊制城市,转变为开放的街巷式城市,因而临安城在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从 1983年开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建了浙江考古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组建临安城考古队,正式对临安城进行勘查、发掘工作。由于古代城市压在今杭州市的下面,属“古今叠压”型城址,考古工作进行得非常困难。考古队对皇城、南宋官窑等遗址做了大量的勘查和局部发掘工作。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撤销浙江考古队。因为当时正是杭州市进行旧城改建的时期,急需做好基本建设中的考古工作和文物保护工作,这项工作只好由杭州市文物考古所承担。
1995年5月,正贤升任市文物考古所副所长兼法人代表,主持工作,这副沉甸甸的担子压在了他的肩上。就在这一年的紫阳山下,旧城改建的拆迁区发现了南宋太庙遗址,它是南宋时期地标性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浙江省文物局领导现场考察和专家论证建议,杭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停建小区,居民易地安置,太庙遗址发掘后回填,辟为绿地保护区。太庙遗址现已成为著名的景点,供民众参观游览休闲。
2001年旧城改建中,在上河区河坊街发现南宋临安府治遗址,分四次进行局部发掘,发现府衙基址和重要遗物。这座府衙元、明、清三代一直沿用。
1998年至2001年,发掘的老虎洞南宋修内司官窑遗址,是瓷器史上一次重大的发现,展现了这一时期制瓷业的最高水平。这一发现是正贤和市文物考古所同仁,经过艰苦调查才获得的。
2001年在吴庄基建工地上,发现了南宋恭圣仁烈皇后宅遗址,基建项目因此停止,发掘后回填保护。
2003—2004年,发掘了严官巷南宋临安城御街遗址。御街是专供皇帝车驾通行的街道,御街的发现使临安城有了精确的横向坐标轴,使城市布局更为清晰。
以上五项重要发掘,均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代表了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对中国考古学做出的重要贡献,也是作为项目领队的正贤为中国考古学做出的贡献。
该书分为九章,除序章外,其余八章均是讲述他经历的考古发掘过程和文物保护项目,其中五章都是关于南宋临安城的考古成果。这些成果都是临安城考古阶段性的成果,临安城的考古工作还需要长期进行下去。其余三章分别讲述战国时期贵族墓葬和吴越钱氏康陵的发掘,以及文物保护工作,也都是他的重要经历。每章都详细地叙述了发现、发掘、保护的经过,结合文献详述其来龙去脉和其中的插曲。2005年,他调到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任所长,完成了杭州孔庙修缮、杭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等重要工作。2015年,调至杭州博物馆任馆长,在文物保管和展示方面也取得优异成绩。
该书文字流畅,图文并茂,旁征博引,富有情趣,适合考古、文博、历史等专业的读者,同时也适合普通读者。它是向文物考古大众化迈进的一步。
往期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