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点 | 王铁民: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球征程

文摘   2024-11-29 19:00   北京  

进入公众号 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  防止内容走丢

在当今时代,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更是异军突起,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副教授王铁民老师为我们深入剖析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竞争力源泉、出海挑战与机遇等关键问题,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全面而深刻的产业发展画卷。



一、中国汽车产业:从大到强的崛起之路


中国汽车市场在全球汽车产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千人汽车保有量来看,中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快速增长,超越了许多发达国家。到 2023 年,中国汽车产业产销两端双双超过 3000 万台,占全球汽车销量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一,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

回顾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1956 年一汽第一辆解放车下线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开端。此后,经历了合资时代、本土企业崛起,到如今新能源汽车的换道超车。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汽集团技术中心时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一理念推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

中国汽车出口成绩斐然。2021 年被视为中国车企出海的新元年,出口量一举站上 200 万台台阶,并逐年攀升。2021 年超越韩国成为第三大汽车出口国,2022 年超越德国成为第二大汽车出口,2023 年超越日本成为出口第一大汽车出口国。2024 年 1 - 9 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达到 739.2 万辆,同比增长 35.6%。




二、新能源汽车竞争力:源泉与优势


在剖析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根源时,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钻石模型提供了深刻的理论视角。生产要素方面,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度依赖锂、钴等关键原材料,以及先进的电池技术、电机技术等。中国不仅在原材料供应上具有一定优势,更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不断加大投入,推动产业技术水平持续提升。需求条件方面,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不断提高,多样化的需求促使企业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积极制定差异化战略,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行业内竞争激烈,推动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相关支持产业方面,中国在电池、电机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领域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为整车制造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进程中,政策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引领作用。政府通过出台补贴政策、双积分政策等,有效引导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企业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投入。同时,企业层面的积极奋进更是产业竞争力的核心体现。


市场竞争在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公平的市场竞争促使企业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产品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例如,新能源汽车企业在电池续航里程、充电速度、智能驾驶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产品选择。另一方面,市场竞争也带来了一定挑战,如企业间的价格竞争激烈,部分企业可能面临盈利压力。但总体而言,这种竞争有助于行业优胜劣汰,推动产业集中度提升,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三、新能源汽车出海:挑战与机遇并存


中国汽车企业出海的主要动因包括寻求更大的市场和利润空间。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海外市场的吸引力日益凸显。例如,德国纯电车补贴高于国内,且部分中国汽车在海外售价较高,这为企业出海提供了经济动力。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三电系统等方面具备了正向开发能力和话语权,为出海奠定了技术基础。


中国汽车出口目的国分布广泛,其中墨西哥是重要出口市场,欧洲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然而,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面临诸多挑战。欧盟对中国新能源车征收反补贴税,比亚迪、吉利、上汽等企业尽管积极配合调查,但仍受到影响,其中上汽被征收的反补贴税率最高。此外,还面临技术贸易壁垒,如电池当地生产、数据合规等要求。但从长远来看,这些挑战也将倒逼中国车企不断成长。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从大到强的发展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出海战略稳步推进。尽管面临着国际市场的竞争和贸易壁垒,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期待公众号原创稿件,来稿、合作请联系:qjem-wx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经济管理学刊》立场;其他平台任何形式转载请注明(来源:经济管理学刊 )。

点击名片·关注我们


《经济管理学刊》是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和北京大学联合主办、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经管领域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编委会汇聚了来自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90名经济管理领域的杰出学者,并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教授担任主编。

诚挚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赐稿。相信在国内外学术共同体的努力下,《经济管理学刊》将成为汇聚全球重要经管理论和思想的平台,为中国的经管学术思想再添新翼,助力中国大地涌现出更多世界级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与思想。

     投稿请登录本刊官网www.qjem.cn。

投稿咨询

刘欣欣:010-62747698

编辑部联系

朱鹤楼:010-88379001

侯振锋:010-88379708

邮   箱:qjem@qjem.cn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2号3号楼9层




学刊相关目录

2022年第1卷第1期目录、摘要

2023年第2卷第1期目录、摘要

2023年第2卷第2期目录、摘要

2023年第2卷第3期目录、摘要

2023年第2卷第4期目录、摘要

2024年第3卷第1期目录、摘要

2024年第3卷第2期目录、摘要

2024年第3卷第3期目录、摘要


文章编辑:侯曼迪;责任编辑:侯振锋;审核人:朱鹤楼

经济管理学刊
《经济管理学刊》立足于“站在中国看世界,站在世界看中国”,致力于以通行的学术规范和科学理性的研究方法,研究经管领域的科学、前沿问题,刊发经管领域最新的高质量学术成果,打造经管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期刊和学术共同体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