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i照明设计学生竞赛”往届回顾
第一届bpi学生竞赛海报
第一届bpi学生竞赛评委
第一届作品名录
入围作品/作者(排名不分先后)
获奖作品
设计说明:
广州市位于珠江畔,水道贯穿了整个城市网络,如同神经系统一样控制着广州城的发展,这是经过了几千年城市发展的结果体现,其间,城市随河道一次次的延伸、扩散。直至今日,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可以说,是珠江造就了广州城。
光,作为夜间和黑暗中人类必不可少的自然条件。经历了自然取火和人工取火两个原始照明阶段把人类文明推向快速发展的道路,灯泡的发明和电力的运用又使发展速度成倍的提高,进入现代,照明已经不单单如过去一样只是起到满足人们夜间照明的作用,而更多的利益及需要促使照明迈向另一个使用领域——景观照明。
一千多年前的广州城及其周边范围处于封建社会中后期,统治的需要使人类活动仅限于城市之内,城远离河岸,夜间照明也只出现在城中少数的统治机构周围,虽然珠江作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因素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照具照度限制,使得光照在夜间只是很少的、或者没有波及到珠江,珠江也还是一条夜色下原始的“黑河”。
进入近现代,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也波及到此地,人们开始突破城墙范围活动,电力的使用及灯泡的引入使得人在24小时内的活动时间延长,夜间也可以依靠照明手段在河边或者河中作业。鸦片战争之后,广州作为国门,通商口岸迫使打开,贸易的发展客观使得城墙渐渐失去了其原有意义,人们的活动范围也开始突破其限制向河岸延伸,渐渐的在岸边形成了一个带状的城市线。光照也在此时真正影响到珠江。夜间的河岸开始被照亮。河的边界渐渐明显。
封建社会的灭亡标志了原始照明时代的结束,经历了民国时期的经济建设高速发展期之后,广州老城已经形成规模,范围也由原来的北岸发展到河南,此时,照明工具、照明设施的进步、部分阶级的富足、使这部分人们开始有经济实力投资宣传并达到经济利益,珠江作为最好的宣传平台也必然被其利用,不知不觉中,这部分照明设施开始脱离照明的传统功能并独立出来发挥其特殊的照明作用,越来越多的照明景观开始在珠江边堆积,在河两岸形成了两道明显的光带。
进入现代,城市规模的急速扩大,使广州与周边城市边界渐渐消失,城市脉络随河道扩散到每个角落,照明景观大量充斥在珠江两岸,照具技术的提高使光不单单在河面反射,LED和激光等具有强穿透能力的光线能穿过水面,使光分子在水中散射,以致河水变亮成为一条会发光的河流,一个发光的河网。以这种速度推下去,不用过久,光就会覆盖整个河道,包括河水内部,那时,黑色的珠江水将不复存在,一条合体通透的河流将把人们对珠江夜色的印象完全颠覆,照明景观间接的在破坏珠江原有的夜色景观,使广州开始如别的城市一样,在夜色和灯光的包装下毫无特点,如何还原被色广州,还原广州固有的夜色印象,还原珠江“黑河”状态,是我们研究的主题和方向。
《北京光的印象》
中央美术学院
作 者/邹佳辰 张昊 顾艳艳 刘阳
指导老师/杨宇
夜色中的北京既体现出一个时尚现代城市的活力,又有一个文化古城的沉静与安详。它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强烈外表下的安详,一种脉络清晰的秩序,一种结合了科技的梦幻,一种经历了沧桑的浪漫。
我们的作品以“窝”为灵感来源,以矿泉水瓶为构成元素,以北京秩序、力量的特征为基调。用铁丝穿插编织起一个半球状空间。它是一个用来找寻心灵的沉静的港湾,是一个用来躲避京城夏日的燥热与不安的清凉的小“窝”。它是一个充满童年幻想的氛围,给人的心灵和生命来一次光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