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魔法世界的大门—简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文摘   文学   2024-11-11 12:05   上海  
•本文是哈利波特系列书评的第一篇,全文约2500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本系列评论基于小说情节,和电影会有部分出入。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典藏版封面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以下简称魔法石)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第一部,它塑造了具有现代感的人物形象和行为对话,这个奇幻世界混合了现代商业社会与英伦古典传统。小说有着精简的篇幅和明快的叙事节奏。故事不算复杂但又有历史纵深和情节反转。这个精彩的系列开篇,吸引我们进入到这个庞大的魔法世界。



   世界观的再塑造 

首先感谢朋友们在留言区的指正,这次系列重读重映中,我也注意到哈利入学霍格沃茨是在11岁(也就不存在火焰杯中主角四年级就谈爱是否过分早恋的问题了),也就是相当于我们的初中。这是一个微妙的年龄段。一方面经过基础教育后,孩子们初步掌握了学习技能和形成了基本的世界观,但妙就妙在尚未定型,他们对世界仍然保有好奇和探索的欲望。而这个时候让他们从麻瓜世界过渡到巫师的魔法世界,相当于对他们世界观的二次塑造,这是个不断破除(既有知识结构和思维定式)再学习的过程。

开往霍格沃茨的火车

故事开始时把尚在襁褓中的波特带到德思礼家门口的是海格,他也是带霍格沃茨一年级新生哈利初探魔法世界的向导。对角巷里的熙熙攘攘和诡奇景象向我们初步揭开了充满奇幻魅力和天马行空想象的魔法世界的面纱。由海格作为小主角们的朋友是再好不过。一方面作为巨人族,他在身型和(有点三脚猫的)魔法能力上能给初入魔法世界的孩子们带来可靠感安全感,而他热忱耿直的性格也容易获得小朋友的信任和喜欢。但另一方面他情商较低,为人处事偏浪漫和幼稚,所以后面几部往往反过来是由三小只来帮助他渡过难关。海格和三小只之间,应该是我们都羡慕的平等互助的朋友关系。

海格带哈利初探对角巷




   哈利与赫敏的角色互换 

好像东西方文化在不同性别的小孩有不同画像这个问题上,有相似的地方,那就是女孩往往遵纪听话学习勤奋,而男孩往往调皮捣蛋成绩一般。郑渊洁笔下的皮皮鲁和鲁西西就是最典型的对比和代表。而罗琳笔下的赫敏和哈利罗恩,也存在着由于性别形成的角色定位上的差异。赫敏以勤奋好学无所不知的学霸形象示人,而哈利和罗恩虽不至于不学无术,但在气势和学习上也被比下去了。男女生之间还互相不服气看不惯,这也是让我们读起来有熟悉感觉和童年回忆的地方。

哈利与赫敏的角色对比与互换

除了是学习典范,赫敏还是秩序的守护者。比如说她非常在意格兰芬多在学院杯中的各种得分扣分,因此会监督约束哈利和罗恩的行为(和我们读书时期的女生班干部是不是有点像?),这也容易招致男生们的反感和社交上的排斥。而哈利恰好相反,他在主动被动上,都是既有秩序的挑战者和破坏者。除了常规的上课迟到开小差,他还会违反师命和马尔福斗气,在课堂上和斯内普顶嘴,也无惧于(或者说无知者无畏?)挑战马尔福这样的精英阶层官二代。而客观也在眷顾这个主角光环加身的少年,比如他在一年级就破格加入魁地奇院队,以及他后来在第四部被加塞参加三强争霸赛。他一直在破坏传统和秩序,书写属于他的传奇事迹。

最初的三小只座位上还是对立的关系

有意思的是,随着故事的发展和主角们的成长,男生女生的性别人设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甚至互换。这种变化大致以第三部阿兹卡班作为肇始。这时候的赫敏开始转变成能为了朋友不惜违反校规的“坏学生”,及至后来的力主成立S.P.E.W,都是女性勇敢表达自己主张的开始。而罗恩自从第一部魔法象棋自我牺牲的高光时刻后,长期沉溺于和朋友使小性子,哈利也随着黑暗势力重返魔法世界而日渐彷徨沉郁。男生女生的能量场此刻逐渐趋同甚至发生互换。



   关于幸福关于生死 

收回我早些年前的观点,哈利波特系列应该更接近于青少年奇幻(YA)而非儿童奇幻。前几本书里有大量童趣的设定和活泼灵动的描写,这让我产生了某种误解和错觉,但其实故事的底子是青少年向的,是在和少年们认真对话的。

比如第一部里就在探讨什么是幸福。作者借厄里斯魔镜这件魔法道具和读者们探讨这个话题。魔镜里的影像是照镜人欲望的体现,如果人心不足欲求不满,那魔镜就会成为照镜人饮鸩止渴的精神毒药。邓布利多跟哈利说,幸福的人在镜中看到的就是自己,这其实是一种倒因为果的障眼法。它其实说的是当你学会了接纳真实的自己和当下的生活处境,那你就达成了知行合一获得了满足感。由于内心积极乐观带来的内在幸福,要强于外在提供给你的短暂虚幻的幸福。

厄里斯魔镜是人内心的反映

第一部另一个想要和读者探讨的话题是生死。这对于小读者来说或许有些早有点艰深但很有必要。点题书名的道具魔法石,是由尼可•勒梅打造以维护永生的。而为了破坏伏地魔东山再起的阴谋,邓布利多在勒梅许可后摧毁了魔法石,也结束了勒梅夫妇的永生。正如邓布利多所说,死亡是另一场冒险的开始。我们的孩童时代第一次经历家中亲人去世时都会深感悲痛,小说用一个寓言故事引导并鼓励我们正确看待生死,尊重自然的规律,积极面对勇敢接受,相信这也会初步塑造小读者们向死而生的哲学观。

哈利从魔镜中获得魔法石



   受福的格兰芬多 

对抗型体育比赛中我们都知道要找第三方裁判来执法,目的是为了避免拉偏架和主场哨,但霍格沃茨显然没有做到这种利益关系上的避嫌,因为作者罗琳对格兰芬多显然更多偏爱。不仅主角三小只都是格兰芬多,霍格沃茨的校长邓布利多和副校长麦格教授也都是格兰芬多。格兰芬多狮子的勇敢热情固然讨喜,但客观来看也不是格兰芬多得到各种偏袒的理由。最典型就是学期结束大会上邓布利多个人追加加分导致格兰芬多刚好总分逆转斯莱特林获得年度学院杯。

可爱的麦格教授

仅次于格兰芬多戏份最多的学院是斯莱特林,但更多是因为罗琳想要把斯莱特林塑造成强烈对比于格兰芬多的对手和敌人。比如他们以象征狡诈邪恶的蛇作为院徽,甚至他们学院的绿色和格兰芬多的红色也是对比色。斯莱特林几乎聚集了所有我们传统印象中讨人嫌的坏小孩,典型如马尔福三人帮。还有,电影中砍掉了马尔福女友潘西的戏份,据说是因为罗琳觉得演员选角太漂亮太可爱了,和她写作中参考的惹人厌的女同学形象大相径庭。当然斯莱特林也不尽是格兰芬多受偏爱的受害者,比如他们的斯内普教授也会各种照顾本学院学生、打压外学院。

斯莱特林是坏孩子们的集中地

此外霍格沃茨的分数赏罚也过分随意,有时候五分十分的加减,有时候又四十五十分的赏罚,额度差别之大之随意,就像魁地奇比赛那个“抓住金色飞贼得150分同时结束比赛”的bug规则一样,会令大家平时日积跬步的小细节小努力最终显得杯水车薪般可笑和不公。或许霍格沃茨应该出台一套明文的赏罚规则作为执法依据,这样孩子们才能有法可依,面对赏罚也才能心服口服。当然我也知道自己太过认真看待这个其实无需认真看待的问题了,因为我觉得罗琳的本意是把老师们的口头赏罚作为霍格沃茨枯燥的日常教学中的一点小乐子罢了。


BelowTheAshes
专注奇幻文化介绍及解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