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玩坏的鱿鱼游戏
文摘
小说
2023-12-09 16:05
上海
等了两年,没有等来网飞的《鱿鱼游戏2》,却等来了《鱿鱼游戏:真人挑战赛》。《鱿鱼游戏1》目前的豆瓣评分是7.7,《真人挑战赛》开画至今的评分只有6.3,将将及格。真人秀版给了我们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去掉美颜滤镜的鱿鱼游戏有多难看。
01
东施效颦的游戏规则
为什么当年的鱿鱼游戏能从一众逃杀类剧集中脱颖而出?一个是极致的美学和配乐,营造出一个纯真烂漫的乌托邦,却又和鱿鱼游戏本身考验人性的残酷丛林法则形成强烈对比。二个是游戏规则简单易懂,虽然有些是基于韩国本土文化,但跨文化在理解上没有障碍。三个是建立起了鲜明的视觉符号体系,加深了观众的印象。相对比的是隔壁的《弥留之际的爱丽丝》,虽然也是逃杀+乌托邦,但两部剧本质上是不一样的。爱丽丝主打的是无限流,看点在于扑克牌四色游戏体系,能提供各种天马行空的游戏玩法和玩家死法,也塑造了千奇百怪的游戏玩家形象。相比鱿鱼游戏,爱丽丝输在规则太复杂选手太逆天,而且后半部分探索乌托邦的体系节奏上有些拉胯。
这说明了什么?1.不要乌托邦;2.游戏要简单好玩。真人秀做到了1,没做好2。
真人秀中一半是剧集中的经典游戏,一半是原创游戏。玩经典游戏的问题在于观众缺乏新鲜感(现在早已不是快乐大本营一个快乐传真能玩五年八年的年代了,同样的招式对圣斗士用第二次就不管用了),选手们会找最优解(看他们舔姜饼挖图形,像极了我学车时对角度打死方向盘),也会协商相对公平但缺乏火药味的游戏方式(比如玻璃桥每人轮流跳一格)。而原创游戏最大的问题是:不好玩。一个是太多的投票淘汰。游戏中各种投票淘汰的环节就有2-3次,观众看着不好看,被淘汰者也没啥游戏体验。二个是随机性游戏太多。排序和站队对晋级概率影响很大。而进入20强后,各种掷骰子、按灯、猜拳,策略性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有人可能会说,鱿鱼游戏里就是这种简单随机的游戏啊。但要知道鱿鱼游戏好看是因为足够人性冲突足够抓马,剥去这些其实游戏本身乏善可陈。串台想象以下,如果把隔壁爱丽丝那些个游戏,尤其是黑桃系游戏搬到真人秀里来,应该会好看不少。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鱿鱼游戏游戏玩输了真的会死,真人秀里不会死只是被淘汰。看选手们等胸口黑墨水爆浆时有的脸上露出的那种淡淡的好奇微笑,真的让人很出戏。但也还是有不错的游戏设计的。个人对全员投票淘汰三人和蒙眼送礼物两个环节印象比较深刻。前者虽然也是投票游戏,但可以看作是一个大型的社会心理学测试。大众的明哲保身和从众心理展露无遗。后者则是个容错率极低的直白版狼人杀,有运气成分但非常考验选手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和对对手状态的观察。
02
一通稀烂的人物群像
真人秀是要报名参加的,简历是要被筛选的。为什么要筛选?因为剧组要选出足够多样的身份,以及足够有话题度的成长背景。所以人物身份有尼哥、同性恋、异装癖、移民等等,人物关系有同性恋人、母子等等——456名参赛选手堪称一部人类电影精华。决赛的三名选手,一名越南裔,一名巴西裔,两名gay。问题是这种人工筛选的成功率很低啊。你辛辛苦苦探寻人物弧光挑出来各色人等,可能一个123木头人就被淘汰了,可能不小心站错队选到伞图形就被淘汰了。一般一个选手多给几秒镜头放个前采,基本上就是被淘汰的信号。而且鱿鱼游戏这种枪打出头鸟的规则,剪辑和观众估计都很累,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找可能的天选之人。决赛三强里甚至还有一个剪辑都剪不出啥前期亮点的小透明。而且企图宣扬的人种人群文化多样性,真的起到正向宣传效果了吗?最典型的就是真人秀里塑造的尼哥群像。可能就应了那句穷山恶水出刁民,当然你可以从族群文化、选手成长环境去分析他们的行事原因,但自私野蛮自负爱耍小聪明,基本上定义了参赛的这一帮尼哥。其中甚至还有一对借精生子的尼哥女同,简直是buff叠满,上一秒还在前采里哭诉两人生活的不易,下一秒就勉为其难地淘汰对手巩固了自己的小团体。应该很多人都对这些人的拆伙和被淘汰感觉大快人心吧。还有异装癖、越南裔,也各种给人感觉不舒服。
所以说到底,纯考验人性的题材不适合拿来做真人秀。鱿鱼游戏虽然更阴暗更残忍,但我们还是知道这是个经过艺术加工的虚构题材。真人秀虽然不见血,玩家关系也相对平和。但当游戏简化到就真的只是拼运气和展露人性阴暗面时,那种给观众带来的心理不适感还是客观存在的(至少是主观存在,比如我看的那晚就做噩梦了)。近几年有很多逃杀类的竞技综艺,但它们多多少少还是在拼策略、体力或者脑力,选手之间也是一种竞合关系。像鱿鱼真人秀这种纯纯的规则玩人和人玩人,看一次知道是个什么感觉也就够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