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是怎么扣扣搜搜花钱的

财富   2024-12-18 16:09   广东  

现在经济不好,阶层下滑、一夜返贫的焦虑笼罩在每个“中产阶级”家庭上空,我家也经历了金融行业大降薪、我老公大半年在家待业、后又放弃百万年薪选择创业等诸多挑战,却还可以安稳度日,中间也很少焦虑,我想其中关键就是:把自己当普通人,扣扣搜搜过日子。

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一点家庭经营心得。

我和K属于白手成家,刚在一起时两人存款不超过10万块。但两个人因为国际业务的工作关系见过不少好东西,尤其非常喜欢手表。在家里积蓄个位数的时候,我们就经常跑去劳力士江诗丹顿这样的名牌表店闲逛,一脸自信的让营业员把几十万的表拿出来试戴,然后走出商店K就问我:“老婆我什么时候可以买一块纵横四海(十多万)?”

我笑嘻嘻的给他画饼“等家里有了一百万,我就给你买”,他也拿着我画的饼,两个人在表店门口嘿嘿傻笑。

两个人一起奋斗到今天,家里有了远超一百万的资产,但是K还是戴着三四年前给他买的G-shock,当时买时3000块,现在市价已经贬值到1500。有时我也问K,今年给你买了那块纵横四海好不好?K把头摇得像拨浪鼓:用不上用不上,家里用钱的地方多,把钱用点别地多好。

包括我们家买车,K是超级车迷,平时吃饭时没事就把新车测评当电子榨菜、最喜欢逛车展,但我们家到多福快一岁才买车。之前我妈劝我“K这么喜欢车,他朋友也都有车,他没车多没面子呀!你看***经济能力不如你,车都换了几轮了。”

买车我和K也认真商量过,他说面子这个东西,如果是民企做生意出去办事,那是要好车撑撑面子,我们都在大企业工作,不需要车子撑面子;车子买到手里就是贬值,保险油费停车费一大堆,实在不如打车租车划算。

所以我们是等到多福已经快一岁,有带宝宝出行的需求,才考虑到买车,而且平时大多是地铁出行。

现在有娃了,我也经常在邻居群里、朋友那收二手的玩具和书。几个朋友一搬家,就通知我去一箱一箱的拿玩具和书,我们哐哐的往家里搬,一点心理负担也没有,只觉得既资源循环使用了,又节省了自己的钞票,真的是功德一件(我们也会给朋友们送吃的喝的)。

之前和大家理财群里分享过,闲鱼是我们家用的最多的软件之一,因为出去吃饭,上面基本所有的连锁店都可以代买单,6-8折不等,比大众点评套餐便宜(套餐经常点的菜不合自己口味,而且强加饮品),公司发的卡券我也会在闲鱼转手卖掉,我是闲鱼vip。

在投资上,我们都是做金融的,见过很多朋友利用杠杆日入斗金,一夜暴富的神话,虽然非常羡慕,但内心对杠杆一直非常抵触,相信富贵稳中求。美股定投、大饼做波段,这两个我们盈利颇丰的赛道,我们也不愿意上杠杆。

房产投资也只占我家很少比例,贷款基本已经全部还完,因为对于未来现金流不确定性的担忧,我们不愿意去背几十年的房贷。

这种谨慎、量入为出、精打细算的生活方式,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我想首先是一种面对不确定性时的不焦虑。

因为疫情我们不得不两地分居,所以K在2022年决定结束香港的工作,回来深圳工作,中间有大概大半年的窗口期都在家待业。

这段待业的时间我们内心完全是不慌的,因为家里固定开支,存款每个月的利息就能覆盖,所以K在这半年期间接了几个自己不是特别满意的offer,都是拒掉,一直在等待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

第二是一种追逐自己想过的生活的底气。

我一直想要全职做自媒体,但是可能会面临收入不稳定的风险,但K非常支持:因为我们家庭开支里固定项不多,开支弹性很大,可以过10块钱的日子,也可以过100块钱的日子,能够承担收入不确定的风险。

K说多赚就多花点,少赚就少花钱,人能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就是最大的幸福。

第三是我们有更多的资金去应对可能的风险。

我们家虽然生活上扣扣搜搜,但是在风险保障上绝不含糊,我们小家庭3位+双方老人4位,医疗、意外、重疾、定寿,能买的健康保险一个都不拉下。

所以我妈前年严重摔伤,我跟她说不用担心医疗费,意外险全部管,每天住院还有100块住院津贴,让我妈踏踏实实养病(我妈后来收到理赔款,表示对意外险非常满意)。

假如我和K任何一个人突发去世了,定寿理赔400万,家里老人、孩子,后续基本的生活费不用担心。

包括我们家存了不少商业养老金,国内香港的都有,基本都选的55岁之后领取,55岁之后等着保险公司固定发钱,不依靠国家社保那不甚可靠的养老金政策。

第四是让我们有了能力,去对身边的人好,去回报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

这个暑假接待湖南老家来的亲人来深旅行团,一行8个人,加上我们家大大小小5个,13个人浩浩荡荡。我粗粗估了一下酒店、餐饮、车费,开支不小,和K申请家庭预算。K说“我们努力赚钱,就是为了给家里人花的。人家这么远愿意过来,是给咱们面子,办这个事一个原则,请人不能扣扣搜搜,钱要花得大方,花得大家都高兴。

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对要不要给自己买个ps5犹豫了好几年的人说出来的话,这种对亲情的重视,对爱人的理解,让我一直都非常感谢K。

而且我们也有了能力,去帮助那些比我们弱小的人。我们长期一对一的资助贫困学童,并且为学童全家都买了意外险,防范可能的意外风险。这也是我们两一直的理念:我们非常幸运,得到了太多人的帮助,所以我们需要把这份善意传递下去。

回顾我们家的花钱理念,我们两很少谈“财务自由”,也没有做过“一夜暴富”的美梦,我对那些“暴富”的手机壳、祝福卡片也完全不感兴趣。

我们也从来不框定自己是不是“中产阶级”,应该有什么“中产阶级生活方式”,只是追求一种普通人能够去期望的生活:量入为出,精打细算,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并愿意付出成本防范,避免过高的杠杆防止生活的大起大落,有点积蓄是应对不确定的底气,还有点余力去帮助想要帮助的人。

和财务自由相比,“财务自尊”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虽然听起来有点扣扣搜搜,但我们内心很踏实,喜欢过这样踩在地上的生活。

期望二三十年后的某一天,我们回头一看,虽然没有随心所欲的生活,但是有了平凡的幸福:夫妻和睦,孩子快乐,老人健康,睡得香,不焦虑,和是否中产无关,平凡朴实的生活,就是我们追求的“自由”。

Jonna轩姐
生活、职场、保险、理财分享~全是干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