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帮助驱赶脑中的“噪音”

学术   2024-06-18 17:55   江苏  

有时我们在安静的环境中,也会听到“蝉鸣声、嗡嗡声、咔嗒声、响铃声”,但询问周边的伙伴,却没有听到。这是耳鸣的一种表现,脑海中的异常噪音。


这种异常的噪音,有的医生通过听诊设备也可以听到,这类叫搏动性耳鸣,主要由于耳部血液湍流,或面部、颈部肌肉收缩造成,病因和疗效均比较明确。还有一种,只有患者本人能够听到,叫主观性耳鸣。目前大多数的患者表述多为主观性耳鸣。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主观性耳鸣的群体也在增加。长期忍受耳鸣困扰的患者,可能还会出现睡眠问题、抑郁或者焦虑,和听力下降的现象。


耳鸣被认为是一种虚幻的声音,是大脑皮层重组的结果。TMS作为无创神经调控主要技术之一,自2003年以来,陆续有相关使用文献报道。在2009年由IFCN组织发表的经颅磁使用循证医学指南中,耳鸣作为C类推荐,供临床参考使用。关于TMS在主观性耳鸣中的应用,主要涉及到几个参数:


一、刺激部位

1)听觉相关脑区

当耳蜗或听神经病变时,传入信号减少,听皮质和听觉脑干核团会相应的出现功能重组,从而在某些脑区出现异常的神经兴奋性增高。功能性神经影像学研究证实,无论患者耳鸣的侧别,这些功能活性增高的区域主要位于左侧颞叶皮质或颞顶回皮质。所以目前大多数的刺激靶点会首先考虑左侧,也有考虑耳鸣侧别,选择病变同侧或者对侧、双侧的。

2)非听觉相关脑区

如额叶、海马回、杏仁回等也被认为参与了耳鸣的产生和维持,其中额叶被认为是重要的情感调节区域,刺激该部位可增强额叶-纹状体-丘脑门控机制的活动,减轻患者与耳鸣相关的情绪方面的困扰,有研究发现,刺激双侧额叶的rTMS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耳鸣音量和耳鸣的严重程度。因此,文献中也有不少学者在选择刺激听觉相关脑区的同时,联合刺激额叶皮质,尤其是左背外侧额叶皮质。


二、刺激模式

目前有三种刺激模式:单部位刺激(颞叶皮质或颞顶叶皮质)、双部位刺激(颞叶皮质或颞顶叶皮质加额叶皮质、双侧颞叶皮质、双侧颞顶叶皮质)和三部位刺激(双侧颞叶皮质或双侧颞顶叶皮质加额叶皮质)。多篇文献均证实,无论最终治疗的结果是否有效,多靶点同时刺激均不会增加患者的副作用和安全风险。


三、刺激参数

rTMS的刺激参数包括刺激频率、刺激强度和刺激脉冲数。

1)刺激频率

由于主观性耳鸣被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部分区域兴奋性增高的结果,因此,目前文献中大部分学者治疗耳鸣时采用1HZ的低频rTMS刺激颞叶皮质或颞顶叶皮质。但也有学者认为采用高频rTMS刺激颞叶皮质或颞顶叶皮质时疗效更好且具有更持久的治疗后效应,其机制被认为是高频rTMS 刺激时神经兴奋性增高,对大脑局部功能产生了暂时的“虚拟性损伤”,从而阻断了患者对耳鸣的感知。文献中在联合刺激额叶皮质时则比较一致的采用高频(20Hz或25Hz)刺激。

2) 刺激强度

文献中采用的刺激强度为80%-120%rMT不等。

3)刺激脉冲数

刺激脉冲数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文献中有采用每次1000-2000次的、也有采用每次1800-3000次的,还有采用每次4000次脉冲的。一项针对rTMS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发现,每次较少的脉冲刺激可以获得更显著的治疗效果 。刺激脉冲量过大,可能会产生神经网络的饱和作用,反而降低rTMS的疗效。


四、治疗疗程

治疗疗程是影响rTMS疗效的重要因素 。

目前文献中多采用1周(5 次)或2周(10 次)的治疗疗程,有学者认为,5次或10次的疗程太短,可能不足以产生有效的治疗效应,借鉴rTMS治疗抑郁症需3-6周才产生明显疗效的经验,多位学者推荐rTMS治疗耳鸣时应采用至少4周的疗程。研究认为,5次或10次的rTMS治疗结束后,继续间断的维持治疗对耳鸣的疗效具有持续和累加的益处。维持治疗是一种耐受性良好的方法,他们认为每隔3-6周进行一次维持治疗(每天1次,连续三天)是合理的。

伟思康复
伟思康复,神经康复品牌,长期致力于技术的创新,利用我们成熟的技术,专业的研发团队和临床团队,为您提供经颅磁刺激,生物刺激反馈及表面肌电技术的临床应用科普、文献解读、会议资讯及产品内容等。欢迎咨询,客服电话400 696 493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