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的出海的方式,是更为典型的中国企业出海的路径?

财富   2024-12-14 09:09   浙江  
  • 文 / 刘欣,原美的集团总裁办副主任、事业部管委会成员

  • 来源:卓越运营实战

  •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近两年,碰到的客户几乎无一例外,都会谈到出海的问题,这也是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在逼着大家不得不走出去。

然而,国际化并非一条坦途,对于许多资源有限、经验不足的企业来说,如何以低风险、高效率的方式走出去,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于美的出海,你别总听那些什么收购库卡、收购东芝家电、收购以色列高创等海外并购的大事件,实际上这些在美的历史上也不多见(要不然也不会总被人们提起),而且那都是到了2016年之后,美的规模已经接近2000亿的时候了。

美的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才更值得关注。

我在《卓越运营:美的简单高效的管理逻辑》一书中,专门讲了美的出海的“3大步、10小步”,这里就不再重复那些内容了。

总之,在出海这件事上,美的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典范:稳扎稳打、小步快跑。

美的的出海路径,既规避了超出能力范围的冒险,又确保了企业能在海外市场逐步扎根,实现稳步扩张。

今天,重点来说说,为什么美的出海的方式,是更为典型的中国企业出海的路径,更值得为很多中国企业去学习借鉴。

主要有下面的三点原因。

01

利润微薄,无法做短期的大投入

美的所在的家电行业,和很多行业相比,早二三十年就进入到了内卷的状态,而且是卷了一轮又一轮,绝对是属于高竞争性行业,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就非常有限。

从美的自身来说,家电品类的综合毛利率常年不到30%,净利率在2014年以前长期维持在3%左右。

如此微薄的利润,决定了美的无法像一些高利润行业(如互联网或高科技领域)一样,进行大规模的资本投入和激进的海外扩张

然而,出海又是不得不走的一条路,怎么办?

在当年家底不厚的情况下,美的出海的总体导向:一不能出现短期高投入、高亏损的风险,二不能无序扩张导致经营危机,不求一蹴而就的爆发式增长,但求循序渐进的稳步发展。
因此,美的采取了从产品走出去,到销售走出去,再到生产走出去,然后是研发走出去,最后是品牌走出去,这样一条相对稳妥的路径。

当前,对于想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来说,大多数都被内卷的激烈程度所困扰,而且利润情况也并不乐观,而出海已经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

这和美的当年所面临的情况,何其相似!

需要注意的是,越是利润微薄的企业,越不能做赌博式投入和幻想式增长,出海即使不能马上产生收益,也绝不能导致雪上加霜。

02

资源有限,经不起太大的折腾

这里说的资源有限,不仅是指钱不够多(这个在上面已经提到了),还包括海外人才的缺乏

作为一家多年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企业,美的在早年间长期面临着资源配置的明显短板。

与跨国巨头相比,美的初期并没有足够的国际化人才储备,也缺乏精通海外市场运作的管理团队。

这使得美的无法迅速应对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必须采取更谨慎的策略。

同时,国际化需要企业高层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很多高层在初期仍需兼顾国内业务的发展。

资源的有限和双向分配压力,决定了美的只能采取“小步快跑”的策略,通过逐步渗透积累经验,而不是全面铺开。

比如,海外建厂一事,虽然在1997年就已经论证过,但受限于各方面资源,最终是在2007年才在越南投资自建了第一家工厂,美的更多的海外工厂则是通过合资建厂的方式,逐步在海外落地生根

03

经验不足,不当学徒不出师

国际市场的法律法规、文化差异、消费者偏好等,对美的来说曾是全新的领域。

在不了解“游戏规则”的情况下贸然投入,大概率会导致严重的战略失误。

出海这件事,美的起初也是一名“小学生”,面对海外市场的复杂规则,只有通过对外学习,才能逐步积累经验。

因此,美的并未急于推广自有品牌,而是通过代工为国际巨头服务。

代工的过程,实际也是“当学徒”的过程,这种方式确实不能挣大钱,但却能快速积累国际化经验,避免了独自走出去带来的高成本和高风险。

例如,在欧美市场,美的早期为惠而浦、GE、伊莱克斯、西门子等家电巨头贴牌生产,交学费的同时,也利用合作机会学习了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海外市场运作经验。

如今,美的已经实施了一系列海外并购,并加大了海外自有品牌的推广。

从贴牌生产到品牌输出的路径,就是美的从学徒到出师的路径。

04

美的“小步快跑”的模式是怎样的?

用一个字,来形容美的出海的做法,这个字就是“稳”。

稳,不是慢,不是不作为,而是不要冒进、不扛大旗、不要虚名、不背包袱。

说了“稳”不是什么,我们来说说“稳”是什么。

四个字:小步快跑。

小步,就是指不要冒进,不能上来就迈大步,因为步子太大了,容易那个啥。

快跑,就是指别嫌步子小,但不停不慢不只看,而是一直在行动。

俗话说,不怕慢,就怕站。

我在书里总结美的出海“3大步、10小步”,那10小步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时刻不停跑出来的。

简单来说,美的“小步快跑”的模式,就是从代工起步,然后积极寻求合作,再实施本土化运营的路径。

画出来就是:代工→合作→本土化。
1. 代工
先通过代工,积累资金和经验,带来稳定规模、现金流和能力的增长,逐步掌握国际市场的标准和规则。
2.合作
美的国际化的进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与国际巨头或当地企业合作的进程,现在仍然是如此。

例如,美的与开利在印度的合资工厂,既帮助其避开了贸易壁垒,也加强了对南亚市场的理解和掌控。

目前,美的在海外有22个制造基地,80%都是合资工厂,通过分享投资和运营风险,快速融入当地市场,同时积累管理经验。

除了生产方面的合资建厂,美的还通过与国际企业的技术合作,提升自身研发能力。

例如,与东芝的长年合作,帮助美的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从而具备了更强的国际竞争力。
3.本土化
随着资源和经验的积累,美的不断从出海变为入海。
之前一直是走出去的策略,现在是要走进去,深入到当地市场中去。

通过本地化策略,在海外市场实现了更高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产品本地化,根据不同国家消费者的偏好,调整产品设计。例如,在东南亚市场,美的推出了更符合当地使用习惯的电饭煲;在欧洲市场,美的针对节能环保需求开发了更高效的家电产品。

团队本地化,逐步吸纳大量海外本地人才,加大管理团队的国际化,不仅增强对海外市场的理解,也提高企业在当地的文化适应性。

05

美的模式对中国企业出海的启示

也许美的出海的模式,无法照搬进你的企业,但它在出海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所经历的挫折、所蹚出的路径,一定会和你的企业有相似之点,也就一定会有可借鉴之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美的模式对中国企业出海,有以下4方面的启示,供你借鉴。
1. 稳中求进,不做冒进者
出海初期不害怕,但也不幻想、不冒进。

充分评估自身资源和能力,制定可执行的目标。

避免大规模投资和盲目扩张,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2. 积极合作,不做孤勇者
积极寻找和善用外部资源,是出海的捷径,即使会踩雷,也不能因噎废食做孤勇者。

通过与多方交流、技术合作或联合投资,中国企业可以在低风险的前提下,快速积累经验并提升竞争力。
3. 重本地化,不做外来者
出海不是单纯的“输出”和走出去,而是一个双向融合的过程。

通过产品本地化、团队本地化和运营本地化,中国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海外市场,不要总把自己当成外来者,要做本地人。
4. 持续学习,不做落后者
首先,需要承认自身的短板,像美的当年一样从“小学生”做起,从“学徒工”做起。

但是,不能总是落后于人,哪怕对方是国际巨头,我们也要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逐步成长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出海高手”。

06

最后的话

美的出海的做法,走的是一个稳健务实的国际化路径。

没有因短期利益而冒进,也没有因资源限制而止步,而是通过小步快跑的方式,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根海外市场。

这种模式,为其他中国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当前不出海就出局的环境下,企业可以借鉴美的模式或部分做法,既不急于求成,也不放弃探索,不做冒进者,不做孤勇者,不做外来者,不做落后者,最终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国际化道路。

六君子塾是一个面向所在公司规模超过20亿的企业家的高端学习及交流平台,命名源于当年起草《华为公司基本法》的“人大六君子”,著名管理学者、《华为公司基本法》起草专家组组长彭剑锋教授倡议发起,旨在“成就新一代企业领袖”。创办六君子塾,既体现“人大六君子”40年孜孜不倦潜心经营管理理论建树及实践贡献,又体现他们对更多中国企业迈向世界一流所秉持的大爱之心。我们希望能用五到十年的时间,打造一批真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领袖和产业引擎,帮助它们从十亿走到一百亿,并向千亿进军。

欢迎索取招生简章

华夏基石e洞察
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的官方公众号,彭剑锋、黄卫伟、吴春波、洪天峰、施炜、肖知兴、田涛等是其主要撰稿人。我们努力提供具有原创性、思想性和实践意义的管理文章,深度剖析最佳实战管理案例,零距离互动答疑解惑企业各种管理问题,提供咨询解决之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