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多虑了?出海就必然导致中国本土供应链空心化?

财富   2024-12-15 07:00   浙江  
  • 文 / 秦朔,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朋友圈”发起人

  • 来源: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

  • 本文为作者在2024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上所作“新质生产力出海——企业全球化时代的新法则”的主题分享,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01

资本与研发成为中国新禀赋

今天论坛的主题是向“新”生长,我自己也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当中国这样一个经济体从高增长走向高质量发展,增速也在放缓,应该往哪里努力?

我认为,中国未来还有两个比较大的战略机遇,在中国之内,让“世界工厂”和“世界工地”成为“世界市场”和“世界创新场”。在中国之外,到全世界开工厂、办市场、建设施、搞服务,再造一个“中国”。以中国为支点、以世界为舞台的大循环,是充满希望的经济地图。

所谓市场,更多以服务业发展为中心,大家口袋里面慢慢鼓起来。过去是基建、房地产等行业在驱动,现在则慢慢要发挥人力资本的优势,增加创新、增加附加值。

为什么中国企业一定要出海?其实,中国自然条件是比较弱的,特别是按照人均来比。什么是我们的优势?就是我们的中国人,中国人勤劳、勇敢、学习能力强、肯干、吃苦耐劳、交付有保证。

中国人口占比是世界17%多,而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30%左右,这就是过去中国抓到的一个非常大的机会:中国制造的本质是世界制造在中国。

换句话说,过去几十年,全球的订单、技术、资本等方方面面的流动,匹配上中国的禀赋和中国人愿意做制造,创造了一个惊人的奇迹。

我们觉得,芯片会“卡”住我们的脖子,所以要自主可控。但是也有很多地方觉得口罩可能“卡”住他们的脖子,也要求有在地化的可控供应,否则他觉得很麻烦。同时,他们也会担心,纯粹的出口模式对他的就业会形成一定冲击,也难带动本地的供应链、本地的产业。全球供应链慢慢出现了分链化、多链化、在地化、近地化、有岸化等趋势。

与此同时,现在什么又变成我们新的禀赋?资本与研发。资本形成总规模预计从2019年的26.8%提升至2025年的30%;2023年研发经费投入总量突破3.3万亿元,仅次于美国。

换句话说是什么?当年我们更多是苦力,我们能干,但是今天中国更多是什么?形成了能力。这个能力有资本能力,也有研发能力。换句话说,是一个产业能力。这个产业能力如果只是出口,全世界其他地方也很难承接,这个能力怎么办?就要在全世界生根发芽,长到那里,变成人家在地化、再工业化。

我们为什么能出海?当然凭借的是能力。中国今天的制造能力覆盖高中低,方方面面在人类历史上可能是罕见的。这不是一句夸大其词的说法,我的调研基本上没有离开过制造业,可以看到中国的制造业企业能力是怎么一天天长成的,我们现在的能力,不仅仅是玩具、服装、鞋子意义上的简单加工产品,你以为这样的产品早都应该转移走了,更多应该是机电产品出口,等等。

但事实上,我在调研时发现,这些东西我们也仍然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绍兴柯桥能生产全球1/3的袜子,因为生产袜子的产业链里面,哪怕设备中的一根针,里面任何的辅料、主料、染色,各种各样全部在地化配置,效率极高,分工协作的效率,可以使得单一价格成本比放在其他任何地方便宜,同时这里面又有很多技术创新,比如,一些航空设备所需要的纺织面料,也是从这里研发的,这样的东西现在中国还有很强的竞争力。

02

一个企业可带动一国产业

全球供应链确实发生很大的改变,无论是发达经济体对我们的阻击,还是发展中经济体要求本地供应链要求增强可控性,都使得中国企业必须从出口走向出海。

我去过国外一些地方调研,发现它们本地并不具备搞制造业的能力,最好的选择就是从中国买。比如阿联酋,为什么非要搞自己的制造业园区呢?这就是从长远考虑。阿联酋和中国比如和江苏一起在阿布扎比建中阿产能合作园区,99年的长期租约,给的条件非常好。结果很多企业去了那个地方,因为原产地如果是阿联酋,出口到美国不加征关税。美国会穿透一家企业,看你有多大价值环节只是在那里组装,如果大部分还是在中国,还是可能会设置障碍。

在印尼,无论从高铁、大桥等基建,还是数字化生活方式、金融服务、数字化金融服务、物流方方面面,都有中国企业在那里大展身手。几十年所构建的大量的而且具有相当创新程度的能力,就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很大依靠,而这个能力在短期内是难以被任何经济体所替代的,无论是越南、印度、墨西哥、印尼、马来西亚,整体上想替代我们这样的地位,时间会非常非常长,这就给了我们机会。

跨境电商也是这些年的例子,广州希音就是一个代表,供应链和数字化的融合方面做到了世界级水平。

我调研过的例子,比如希腊雅典的比雷埃夫斯港,是当地最大的一个港口,中国中远下面的港口公司变成了它的最大股东。为什么中远进去以后,很快时间就扭亏为盈?现在这个港口已经变成很赚钱,带动整个希腊GDP约1.5%。其实就是因为我们有很好的货源。因为中国制造有庞大的运量,这些运量放在哪个港口,哪个港口就能够起来。我们运到这个港口以后,还可以通过陆海联运的方法,比如说中东欧腹地,又开了新的海陆联运,把一个港口的量做起来了。别的很多港口没有这个量就不行,因为只有我们有量。

我们在数字化硬件运营能力方面是处于世界前列的。比如上海的洋山港、宁波的北仑港,有很多中国制造、中国数字化,我们很多能力比如说无人机远程巡航、岸桥上远程控制、数字化作业、绿色基站,将它打造成为一个5G港口。你有量,管控能力又强,所以很快就发展起来。这就是很典型的一个新质生产力的出海。

接下来,如果不受外力干扰,中远一定会复现更多比雷埃夫斯港的成功案例。

大连造船厂为马来西亚建造全球首个液氨燃料动力油船,它几乎可以让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的排放降低到忽略不计,整个船就变成一个完全零碳的船舶。新质生产力一定会和绿色、智能相关联。

中国一个企业可以带动一个国家的产业。我几年前去埃及调研过中国巨石。它在那里建了一个玻璃纤维,埃及是全世界第四大玻璃纤维生产国,而之前在埃及生产是零。这是一个混合所有制企业,为什么要去那里?就和最近欧盟向我们加征电动车关税一样。当年欧盟向中国玻璃纤维企业加征反倾销税,最终加征到38%多,如果按照这个汇率就没有利润,所以只能找接近欧洲市场,同时又不会被加征关税的地方。

刚去埃及原材料也是不合格,因为当时的矿很多不合格,关键设备都没有,当时只能国内生产、然后输出。十年后,这家企业给埃及创造16.7亿美元出口创汇。去的第一年一条生产线的利润比在中国还要多。为什么?因为不仅不加税,政府还给他退税,它创造了外汇。

到现在,这家企业在上游的大部分的原料辅料实现本地采购,带动本地的包装、矿产资源开发发展,下游带动玻纤织布、卫浴、运输、风电,因为风电叶片也要玻璃纤维的发展,本地化之外,智能化也非常高。

“新三样”成为出口增长新引擎,远景能源下面的能源动力,就在欧洲建设了动力电池工厂很难想象,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技术完全是我们所有,而且我们到那里是帮助他们。100年前,孙中山先生给福特写信邀请它到中国办厂,但今天是福特汽车要找宁德时代,你能不能到美国投资?能不能用技术授权、服务授权的方法来帮助做电动汽车?

03

中国数字化引领企业管理

在很多地方中国品牌和原来很多人想象中的很低端已经完全不一样。你去看非洲杯开幕式,1000架无人机协同表演。我在美国好几个城市包括纽约、洛杉矶很多地方都拍到名创优品和国际IP的合作,也是中国的供应链和全球IP合作。我在美国至少去过三个店,我看在里面买的到底是谁?其实就是美国的小女生,全是本地人,并不是说华裔人口,在那里非常开心地买。
这一轮中国企业出海,我刚才举的很多例子都代表新质生产力出海。中国这一轮出海特点,第一是全能力,几乎什么能力都有;第二是新质生产力,代表更先进的生产力。

我在阿布扎比看在美国上市的阿联酋首家独角兽企业,叫雅乐科技,做语聊的社交软件,有一些棋牌类的益智游戏,也是打赏模式。有850个员工,本地有150个员工,要挖掘中东北非消费者的需求。但是另外700人在哪里?在中国杭州,做软件开发。你想,这就是新型的跨国公司,他在不同的时空里用数字化连接起来的一家企业。他们当时和我说,我们不是出海企业,因为我们就诞生在这里,我们就是一个本地企业,这里只是我们核心团队的核心人员。

同样一家类似的也是在中东做末端派送的电商企业,相当多技术开发团队也是在中国杭州,端到端的配送全链路数字系统,包括跨境的运输系统、数仓系统,大量系统都是在中国开发,通过这样的系统,就会减少呼叫中心的人员,可以提高效率。

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换句话说,你可以设想,本地要想提供这样的数字化服务,到哪里去找这样的能力?到哪里去找这样的这么多的高水平同时又不是那么贵的团队?相比美国、欧洲,中国的工程师“码农”还是比较便宜,全世界大规模的互联网应用能够多样化的也只有在中国和美国。

我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媒体行业,最早关注的是家电企业,比如广东的美的、TCL、创维、康佳、科龙等等。我今年9月去了斯洛文尼亚,海信在那设有欧洲总部,我看到最让我兴奋的,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其实已经到了向他们输出。大家知道海尔收购美国通用电气家电时,后者是亏损的,现在可以做到5%的利润率,这是中国企业的管理方法上也可以反向输出。

当年捷克韦尔奇GE的管理是多么先进,对我们来说是神一级的,但是今天我们的中国企业的管理反而可以在那里让他们焕发青春。海信也是同样如此,过去他们习惯只要定好年度计划,比如年度100万台,哪怕销售80万台,所有营销等方面还是照旧执行。但中国企业到了那里以后,就会马上调整。

再比如说原有产品有9个品牌,有几十种产品,大家电、白电、厨电等等,各种各样的生产线上怎么恒定一个标准,怎么看不同生产线人的工作表现?就这一件事情过去其实没有一个模型,没有一个专业化方法,但是他们用标准制造的费用、标准人工的费用、人工小时产出整套评价体系拿过去,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你到车间去看,我们的管理、精益管理的能力,围绕各种各样的指标的优化系统,都是非常非常先进的。

有人很担心中国企业出海,会不会中国本土供应链就空心化了?恰恰相反,TCL出去越多,华星光电销售的面板就越多。联想出去了,到今天为止79%的PC销售量是在中国以外完成的,它在全球各大区都非常均衡,在某种意义上对于中国制造、对于中国本地供应链的贡献其实越大。

三峡集团在欧洲主权危机的时候收购了葡萄牙电力资产。当地也担心中国人一来,会不会新官上任三把火?恰恰相反,三峡集团和欧洲其他一些同类型公司薪酬进行比较,发现是偏低的,提出来要给他们加薪。加薪在股东会上是被反对的,因此要说服小股东:公司虽然注册在葡萄牙,但是55%的营业收入和60%的利润是在葡萄牙之外,这是一个国际化公司,不是一个本地公司,对标的应该是国际企业。这样就说服了小股东,也让小团队尽心尽力地服务。

04

可持续发展就要创造增量市场

最后再说一下,企业出海面临的问题。巴西人口全球排第七,劳动力很充足。如果我们服装出口过去,物流运输压力、退货压力很大,我们知道服装退货是非常多。你可以想象,如果只是跨境电商不停向全球运货,碳排放是不是很多?珠三角一家跨境电商企业,慢慢变成更加本地化的企业,带着一套数字化技术帮助本地的一些工厂,形成了快时尚的柔性供应链;如果你不帮助他们,他们最终也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阻碍你。

我认为我们的能力“走出去”不是问题,但是我们能不能在本地真正长治久安、可持续发展落地?现在我们抱怨哪里又阻击、哪里又有企业的账给封了等等,这里面有各种问题,但是坦率来说也有我们自身在合规等方面认识不足的问题。

华坚在出海的时候就提出一个观点,要给别人留出空间,不要和当地人竞争,要做他们做不了的生意,要和他们共融共生,创造增量市场,不是争夺存量市场。你可以做鞋,但是做本地人做不了的鞋,那样的话你“走出去”也不能一直坚持下去,他会掀翻你。

我们确确实实面临很多挑战,最后总结一下,新质生产力能不能在全球落地,归根结底就是要为本地消费者和利益相关方带来价值,要从“独赢”变成共生共长共赢。我们不仅仅需要中国的能力,还需要很多智力服务作为助力。这些智力服务既包括律师、会计师、涉外金融服务等各种各样的服务,也包括像南方日报这样的媒体去挖掘出海过程中好的案例,寻找很多解决方案,分享给更多企业。

硬实力和软实力相结合,我们才能够实现中国企业出海的可持续发展。

六君子塾是一个面向所在公司规模超过20亿的企业家的高端学习及交流平台,命名源于当年起草《华为公司基本法》的“人大六君子”,著名管理学者、《华为公司基本法》起草专家组组长彭剑锋教授倡议发起,旨在“成就新一代企业领袖”。创办六君子塾,既体现“人大六君子”40年孜孜不倦潜心经营管理理论建树及实践贡献,又体现他们对更多中国企业迈向世界一流所秉持的大爱之心。我们希望能用五到十年的时间,打造一批真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领袖和产业引擎,帮助它们从十亿走到一百亿,并向千亿进军。

欢迎索取招生简章

华夏基石e洞察
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的官方公众号,彭剑锋、黄卫伟、吴春波、洪天峰、施炜、肖知兴、田涛等是其主要撰稿人。我们努力提供具有原创性、思想性和实践意义的管理文章,深度剖析最佳实战管理案例,零距离互动答疑解惑企业各种管理问题,提供咨询解决之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