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人鬼情未了”(作者:耿勇)

旅行   2024-11-28 06:01   上海  

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牡丹亭》
“人鬼情未了”

耿 勇

上海昆曲团倾“五班三代”之力创排的昆剧《牡丹亭》,继在上海大剧院演出后,又亮相“百戏中华——国家大剧院非遗戏曲展演”。唯美余音绕梁,让戏迷们大饱眼福。
经久不衰的戏剧《牡丹亭》,观众都很熟悉,说的是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飘渺的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剧情简言之,分三段: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
 据《顾曲杂言》记载:这个剧本问世以后,“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牡丹亭》不仅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一部经历几百年,一代代人反复锤炼演绎的艺术作品。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黛玉刚走到梨香院墙角外,只听得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再听时,恰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揺。

《红楼梦》中出现此戏唱段,可见其影响力。汤显祖的《牡丹亭》戏中感人的唱词,也让曹雪芹感慨,无法忘却。曹雪芹写红楼梦,也是由梦开始,通篇梦里梦外,云里雾里的。这一写作手法,曹雪芹或许是借鉴汤显祖。只是高鹗补续,没让林黛玉起死回生。而有部由清代归锄子撰白话长篇世情小说《红楼梦补》,从第九十七回黛玉死后续起,黛玉死后复活,与宝玉终结姻缘,重归贾府。这结局,比较符合吃瓜群众的心意。想想也是,《红楼梦》通篇给人以美好或追求美好,何不慷慨大方些,干脆美好到底。
爱情能穿越时空,穿越阴阳两界,是汤显祖的冥悟。1990年上演的,由杰瑞· 扎克执导,布鲁斯· 乔伊· 罗宾编剧,帕特里克·  斯威兹、黛咪· 摩尔、乌比· 戈德堡、托尼· 戈德温等主演的爱情片《人鬼情未了》这部影片成为斩获无数大奖的经典之作。三十多年过去,每当片中音乐响起,便让想起影片中情侣一起满手是泥,做陶瓷的镜头。这部影片的编剧或许也是受到汤显祖《牡丹亭》的启发。
约12年前,去昆山游玩,在古镇小桥流水旁,有一处黑瓦白墙小剧场,正巧,在演昆剧《牡丹亭》,虽然是草班,非正规剧团,可戏台上的布景、服装和演员的唱腔和投入,让许多游客,不由得坐了下来,静心观其演出。我也附庸风雅,装模作样,坐下观赏,可听了一会,一头雾水,对唱词连猜带蒙,也没听懂。那男女间的含情脉脉,缠绵凄怆,相爱难别也难的感觉,也只有通过肢体和眼神来传递。
回来后,从图书馆借了一本白先勇先生的《牡丹花开二十年》又下载了昆剧《牡丹亭》,看词听唱,听看许多遍,算是达到入门级别。白先勇先生说昆曲“四美”,即词藻美、舞蹈美、音乐美和人情美。昆曲的唱腔以“水磨腔”著称,声调听起来轻柔婉转,缠绵悠远。要以我粗浅理解概括昆曲,六个字:纯情,唯美,缠绵。昆曲给人以“高大上”的感觉,听懂点昆曲,便能显摆嘚瑟蒙人。妻子会唱越剧,她与我谈越剧,我便讲昆剧,让她干瞪眼。她只好说昆曲唱腔太慢,没劲。
昆曲与《牡丹亭》有缘。《牡丹亭》因昆曲越发唯美,昆曲因《牡丹亭》光芒四射。京剧、越剧、黄梅戏等八大戏曲剧种都演过《牡丹亭》对比看过来,昆曲与《牡丹亭》天生一对,珠联璧合,让人情有独钟。昆曲唱腔特点放慢拍子、延缓节奏,每个字的发音都讲究头、腹、尾的咬字和收音,这与《牡丹亭》里叙事,一会梦境,一会阴界,又一会阳界,飘飘忽忽,捉摸不定,有些诡异再吻合不过了。
因听昆曲,我便留意了昆山话。昆山话表达上就有些费劲啰嗦,像“急啥个屁枣劲”表示“别着急”,“吓萨老百姓”表示“吓死我”。说话不干脆,不利索体现唱腔中,自然一个“慢”字了得。或许是歪打正着,昆曲难唱,其功夫以及听起来婉转有韵味,正是这唱腔上的“慢悠悠”。
现代生活工作上要快节奏,雷厉风行,多干快上;生活上要慢节奏,遇事慢点来,事缓则圆,劳逸结合。要想生活慢节奏,静下心来,听听昆曲,修身养性,是个不错的思路。
汤显祖的故里抚州和任5年知县的遂昌等地,都建有与昆剧中场景一样的花园亭台楼阁,当地人学唱演昆剧《牡丹亭》已成为怀念汤显祖,彰显文化自信,表达对美好追求与向往的情感倾述。
汤显祖写戏,也非都是做梦与空想,《牡丹亭》的创作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虽然该剧不像《西厢记》里书生张生,有其原型元稹,杜丽娘、柳梦梅均为虚构人物,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正是汤显祖一生的渴望。
汤显祖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等,明代戏曲家、文学家。万历皇帝朱翊钧年幼,张居正当家那会,为让自己儿子成为进士,想让有名望举人汤显祖,沈懋学等人与他儿子同时上榜,成为同年进士,以掩人耳目。沈懋学听招呼,得以高中,汤显祖不肯同流合污,说:“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拒绝跟张居正合作,汤显祖便从举人到进士,孤孤单单,艰难地行走了13年。
万历十九年,汤显祖官居六品的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上奏《论辅臣科臣疏》中说“首辅申时行执政,柔而多欲,任用私人,靡然坏政。”汤显祖在奏折中直言不讳,说皇上执政二十年,前十年张居正把持朝政,后十年申时行专权误国。完全没有把皇帝放在眼里,因而万历皇帝龙颜大怒,一道圣旨将汤显祖放逐到雷州半岛徐闻县为典史。
汤显祖仕途坎坷,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离开遂昌,绝意仕途,居家潜心写作《牡丹亭》。他的戏剧作品《还魂记》(即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
汤显祖为人正直,又一心为民,可在昏庸无道的现实中,却处处招排挤打压,不得志,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建功立业,故只有托梦,只有穿越阴阳两界,去见证与实现自己心中的美好。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属于同一个时代。他们是1616年同年逝世。在英国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小镇,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故居后花园内,一座莎翁和中国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并肩而立的雕塑,静静伫立着,见证他们凭借流芳百世的作品,呈现一场跨越时空的“邂逅”。
昆剧是“百戏之祖”,是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观众喜欢看昆剧《牡丹亭》,仅上海昆剧团就演绎了有10次之多。包括俞言版、典藏版和交响乐版等。这次55折全本《牡丹亭》又是一次创新之作,是昆曲人的毕生表达。

昆曲因其唯美和韵味,与《牡丹亭》剧中人物对爱的想往追求,似乎天然一体,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是一场跨越世间的真情真爱,从而成为催人落泪的情感盛宴。

鸣谢:耿勇先生赐稿分享!

孵混堂

那些年,陪伴我们的电视广告

理发那些往事

取暖

买粮记


久违了,麻雀

窗前的水杉树

䓤油饼

丧命沪上的末代侯爷

地铁里的手机族


江湾五角场的“黄兴”情结

《繁花》让人想起那个年代

老严的“文学梦”

退休了,去打乒乓

《繁花》 唤起尘封的记忆


《繁花》年代的浦江两岸

探亲路上

过年贴春联

儿时过年

青山在,人老否


围墙下的大排档

姓名中的辈分

唉!黑头发,白头发

云雾中的浦东新高度

体检


我眼中的五角场

老北站印象

《繁花》年代的电车

《繁花》年代的公交车站

茶事


【哈哈镜】投稿的尴尬

【长焦距】明朝开国,松江才子遭殃

【长焦距】明朝谢幕,松江才子捐躯

樱花开了

养蚕


黄兴路像条河

有编号的书柜

花草缘

难忘读书上进好年代

偶遇明星


稿费

地名,渡过尘世的河

那年高考

从主持曹可凡说开

父亲的上海情结


凡人与名人

地名,渡过尘世的河(续篇)

彼得的“法律”意识

《红楼梦》里说“扇子”

当年灭臭虫


淋浴房里飘出的歌

天热,喝凉茶的记忆

父亲的竹凉席

“叔叔,几点了?”

“本报通讯员”的往昔

   上篇  下篇


高温中,人依旧

又闻蝉鸣

纳凉

军营饭菜香

新兵连的故事


手持折扇,风流也悲催

相亲

停电

小人书摊

此“鲈鱼”非彼“鲈鱼”


李府今昔

我的小学

段家祠堂,今安在

不一样的师生情谊

逍遥津里清淤泥


中秋月圆的“庚辰午门䅁”

台风,怕它不来,又怕它乱来

家乡有条河,叫包河

合肥的上海人

国庆,外滩璀璨的灯光


苹果香

地震那些往事

江湾五角场的“圆”

“弹棉花喽”

五角场曾有两幢老楼


住小洋楼(上篇)

住小洋楼(下篇)

台上与台下——读小说《主角》有感

司马懿的拿手好戏

五角场两幢老楼续篇


“栏杆拍遍”

学说上海话


我知道你在看哟~

阿拉老底子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不忘昨天, 激励今天, 走向明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