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face
“从汤勺到城市”,意大利建筑师Ernesto Rogers在1952年的雅典宪章中用这样的口号诠释了一种建筑师的创作方针:无论是生活中的小物件,抑或容纳着万千居民的城市,他们都基于同样的世界观,通过一以贯之的逻辑去构思方案,在不同体量的项目上倾注同样的心血。
若将他的观点置于当下,亦能用来概况当代建筑师丰富且多元化的跨领域实践。他们的工作内容早已不再局限于建造楼宇——从产品,家具,乃至装置和展览。将自己对于城市和生活的思考,在不同载体上呈现,为人们的生活谋求福祉。
由建筑师梁文礼、郭文婷和傅云共同创立的SEMESTER学期工作室(以下简称“SEMESTER”)便是这样的一个实例,除了实体建筑之外,他们也顺应时代的背景,灵活地介入不同类型的项目,并将当下备受社会关注的可持续议题引入其中。
*
SEMESTER学期工作室的三位创始人郭文婷、梁文礼和傅云(由近至远)。
今年,Dezeen Awards 设计大奖将年度展览设计奖项颁给了SEMESTER设计的“中转花园”。该项目实施于2023年,他们在当年的CIFF中国家博会(上海)为家具品牌CAMERICH锐驰设计了一个临时展亭,以减少浪费为核心概念,“借用”了锐驰工厂仓库内的各种现成物料以及园区中的植物,在展会中打造了一座花园。
“在循环利用方面的做法堪称典范,它的强项在于概念——将一堆材料临时转变为一些不可思议的空间体验,然后再将它们送回原处。它展示了如何以更高维度、更优雅的方式应用再利用和回收的理念。”奖项的评委这样写道。通过这个项目,我们得以进一步了解SEMESTER的创作过程和设计思路,分享他们对于建筑的见解。
* 向左滑动
“中转花园”展位现场,SEMESTER“借用”了锐驰工厂仓库内的各种现成物料以及园区中的植物,在展会中打造了一座花园。
家具博览会展馆内的大部分展位都是用临时材料搭建的陈列场景,在展会结束后会悉数拆除,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材料的浪费。SEMESTER希望在展览的搭建中尽量避免材料的浪费,从材料循环的角度设计了展览空间。
“展会的特点是它持续的时间特别短,以前大家的做法可能是希望在短时间内营造一个精致完美的场景,去隐藏它“临时空间”的属性。但所有展位在展会结束后却要全部拆除,造成非常多的材料和人力的浪费,这其实是非常可惜的。既然它是一个临时的展位,那为什么要伪装成长期的空间?”傅云介绍了他们概念的来源,“从设计角度上,我们希望选择相对来说比较诚实的方法,让
整个展陈浪费的材料越少越好,98%的材料都能够在使用后再回到工厂的生产链里。”
*
用于家具生产的板材被用于搭建“中转花园”展区外围的木制围墙,用工业绑带进行捆绑固定,不需要使用粘胶或钉子,保证板材在展览结束后能够继续使用。
在当下,将材料循环利用或许已经不再是新鲜前卫的概念,但将其付诸实践显然不是易事,看似简单的项目中也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SEMESTER设计的展位是一个被“帷幔”笼罩着的花园,由一圈木架围合而成,内部展出了锐驰品牌工厂园区的建筑模型,当时品牌位于嘉兴的工厂即将落成,以此为契机,他们选择将工厂园区的木制模型运往展会陈列,与访客们分享企业的发展成果。
*
笼罩花园的帷幔是用于生产沙发的底布面料,以弯折的形式悬挂,避免裁切造成的损耗和浪费。
展位中的材料便来源于工厂的生产物料,人们看到的帷幔其实是用于生产沙发的底布面料,以弯折的形式悬挂,避免裁切造成的损耗和浪费。而外围木制围墙则是由家具板材堆叠而成,用工业绑带进行捆绑固定,不需要使用粘胶或钉子,也保证板材在展览结束后能够继续使用。用于运输建筑模型的木箱包装“摇身一变”,成为了展品的展台。而花园的“主角”也选自将要种植于品牌嘉兴园区内的绿植,在展览结束后会回到它们的家园。
*
场地内的原材料,包括绿植,有着一个编号系统,为的是在展场拆除时能分门别类地将它们重新利用或者放归原处。
观众们也是展览重要的参与者,他们也特别关注人们是如何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去体验、使用空间。正因为他们的设计是开放式的——因为设计师无法完全预测或强制到访者做出某种特定的行为。随之而来的挑战在于当预料之外的事情发生时,应该如何把握并适应它。
*
“中转花园”的搭建现场
在“中转花园”的展出过程中,需要安排园丁的维护,以保持绿植的生机,这原本是在他们设计计划之外的事件。而为了让园丁们的例行工作成为展览体验的一部分,他们调整了展位的结构,并一同编排了浇水的顺序,让植物浇灌作为展览中的活动,成为设计中最感人的时刻之一——突出了展览的短暂性以及所用材料和植物的归属,带来了诗意和浪漫,整个展览也像是一种对现代工业社会的隐喻, 参观者从而切身感受到自然的脆弱。
*
SEMESTER根据园丁们的工作调整了展位的结构,并一同编排了浇水的顺序,让植物浇灌成为展览中的活动。
他们探索了一种思考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式。通过讨论材料是否能够从制造和供应链中借用并复位,表达了他们一直以来的兴趣所在:使用人们熟悉的材料、将建筑作为日常生活的背景以及无需过度思考就能理解的设计。
基于这个概念,他们在2024年的家博会为锐驰设计了“移动仓库”项目,继续讨论材料循环的可行性,强化了体验和活动的成分,将另一个生产环节展示于观众面前。同样利用现成的材料搭建出一个巨大的仓储空间,在货架上有序地摆放着新品,安排工人们从货架上取下家具新品并拆开展示,在沙发底布环绕的“舞台”中央,邀请观众产生互动。
* 动图
“移动仓库”展位的搭建。SEMESTER在这个项目中继续讨论了材料循环的可行性。
* 向左滑动
“移动仓库”展位现场。它被设想为一个公共广场,构建了一处开放、轻松的交流场域。
整个展位的构造不仅是对仓库的简单模仿,也在形式上注入了更多巧思,在展位内设计了一圈休息区域。“我们时常将公共空间的元素带入项目里,不管是建筑还是城市尺度的。这里明明是个家具展览会,但好像并没有什么地方可以让观众自由随意地坐下、休息。”梁文礼补充道,“‘移动仓库’被设想为一个公共广场,来访者可以自由地停留,或者还能开启一段对话,邂逅意想不到的惊喜。”展区自然地吸引了观众们的驻足,像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实验,构建了一处开放、轻松的交流场域。
* 动图
“移动仓库”的货架上有序地摆放着新品,工人们会定时从货架上取下家具新品并拆开展示,在沙发底布环绕的“舞台”中央,邀请观众产生互动。
除了展览之外,SEMESTER也参与了锐驰园区的设计,为园区打造了一座别具一格的水塔。作为工业园区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水塔为消防设施提供了水源,通过水箱的高度保证水压,对功能的需求让水塔成为了园区最高的构造物,他们试图将这一引人注目的存在化为景观的一部分。数条粗细相同的金属管构成了水塔的支撑结构,水管和结构的形状完全相同,通过现成材料保证了视觉上的统一性,也减少了定制材料所产生的碳排放和制造成本。顶部的水箱被弧线形板材包裹着,柔和的轮廓像是空中的云朵,他们在水箱顶部预留了一个小型观景台,人们可以通过结构中的维修楼梯,来这里登高远眺。
每一年,水箱内储藏的水都需要清空两次,以进行日常检修。SEMESTER在水箱的底部上设计了排水装置,当水箱里的水从空中洒下,水塔便化为一朵雨云,在阳光下或许会看到由水雾所塑造的彩虹,他们没有选择隐藏冷冰冰的功能性建筑,而是将其作为亮点,作为一个能够被寄托情感的装置,将功能和感官体验结合。静静的坐落于园区的主出入口,成为那里的地标。
*
SEMESTER选择将水箱这样的功能建筑化为景观的一部分,成为地标。
梁文礼、郭文婷与傅云三人相识于哈佛设计学院,他们在学校中共事,一同完成设计项目。工作室的名称也自然而然地延续了这种学术氛围。“SEMESTER”来源于他们理想的工作状态——对设计饱含热情,一半时间做研究,一半时间保持实践,它标志着两者之间的联系。这是一种从学生时代延续下来的工作方式:思考和创造之间的平衡,以及一定的好奇心。
三人在毕业后拥有不同的工作背景,不同类型的建筑师对他们或多或少地产生了影响和启发。梁文礼曾在学校里接受了Glenn Murcutt 的教导,继而在David Chipperfield 的事务所执业,在那里学会了用耐用的材料建造好建筑。傅云则在Norman Foster 和张轲的事务所工作,沿袭了他们对环境的敏感和对未来的乐观。而郭文婷在美国设计公司IDEO受到了深泽直人和Jane Fulton Suri的影响,从他们身上学习观察日常生活并从中汲取灵感的方法。结合着跨领域的专业知识,他们在产品、建筑和城市空间等各个尺度的设计展开探索,也将这些经验延伸到他们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
学习和工作经历让他们看到了超越学科界限的可能性,更多地把自己视为设计师,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师。在不同领域追寻问题的踪迹——无论是在建筑本身还是建筑之外,逐渐延伸到城市规划、交互设计、工业设计,也会根据具体情况展开研究、宣传或是工程方面的工作。正如他们所言,是一种“重新想象世界的潜力”吸引、促使着他们每个人去设计。
*
SEMESTER的部分项目图纸。
不同年代的建筑师所设计的楼宇都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随着岁月变迁更迭,建筑师与社会的关系一直在不断地变化。城市飞速发展、更新,在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过后,环境和资源问题成为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对于SEMESTER而言,我们所处时代面临的巨大挑战可能与可持续性以及人口结构变化有关,不仅要从狭隘的技术意义上关注如何减少浪费、使用再生材料或是为小家庭建造公寓,也需要在更广泛的层面上重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定义。我们如何才能让一种资源意识强、健康而有弹性的生活方式成为所有人所向往,且都能享受到的?
“通常,我们无法仅从建筑中找到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有一系列项目着眼于东亚常见的 20 世纪后期现代主义住宅区,对它们进行适应性改造,以适应当代生活方式。”2021年,SEMESTER改造了一套位于北京市中心的老式公寓,这种在20世纪末兴建的住房项目以标准而紧凑的格局为独生子女家庭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空间,但一成不变的格局无法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他们将空间结构重新规划、切分,基于住户对空间的日常使用频率重新规划了每个房间的大小、功能和动线,改变了连通性并重新设计了窗户的形式,为居住者带来了更加开放的体验。在中国,类似结构的公寓楼占据了当今城市住房存量的一半以上,他们的项目或许也能够为城市老住宅的改造更新提供一种思路。
*
公寓南侧改造前vs改造后。
*
20世纪末的老式住房结构被重新规划、切分,改变了连通性并重新设计了窗户的形式,为居住者带来了更加开放的体验。
同样对应着城市住宅背景,他们设计了一套家具,因为亚洲国家的许多现代居民公寓面积较小,生活于其中难免受到一些尺寸限制,家具可以作为一种较为灵活的手段,为其带来活力。“TOASTER吐司”沙发系列便应运而生,设计围绕着便捷,清洁和拆装等最生活化的需求展开。沙发的坐垫与靠背都用同样规格的海绵制成,经过对填充配比的调校,可以互相替换。表面的布料以“立体剪裁”的形式包裹着海绵,沿着软包的边缘拉开,轻易的拆洗。海绵结构留有豁口,轮廓如同吐司一般,能够直接卡在木制框架上,而不需要任何连接件,体现了他们对生产手段的研究和可持续性的考虑。轻便的结构可以融入多种生活场景,也便于搬运,对应着当下多变的城市生活。
*
“TOASTER吐司”沙发系列。设计围绕着便捷,清洁和拆装等最生活化的需求展开。沙发的坐垫与靠背都用同样规格的海绵制成,经过对填充配比的调校,可以互相替换。
“建筑只是问题的一小部分,有意义的解决方案也许需要延伸到大尺度的城市空间或是小尺度的家具。问题的解决方案也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建筑项目,但对我们来说,它旨在追求更广阔的目标——为日常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而展览和家具设计作为一种实践方式,将这些宏大议题转化为人们身边具有亲和力的事件,让大家参与其中。
以复合身份和跨学科的手段介入,SEMESTER的作品或许也印证着某种改变,通过他们的项目,我们看见建筑理论与思考融入了不同领域,赞颂着日常生活之美,以建造者的角色来改变我们的世界。“我们认为,设计是一种职业,而不是一门纯粹的艺术,因此其价值与其对整个社会的实用性息息相关。每一代设计师似乎都看到‘设计’陷入危机并质疑它与现实的相关性。我们理解这种焦虑,但我们更愿意接受角色的必要演变,以应对我们这个时代尚未知晓的挑战。”他们总结道。
面对复杂的环境,他们在设计中仍然保留了学生时期的憧憬:“我们试图创造出对现实世界和社会有帮助的作品,同时也符合我们年轻时的理想——尝试创作出与以往不同也更加优质的设计项目,我们希望当时的自己会为我们的现在的作品感到欣慰。”
采访、撰文:陈晟博
编辑:Ziyu
图片由SEMESTER学期工作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