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之羸弱超出预期。永远对投资的不确定性保持敬畏。
截至10月收盘,当年最新收益率是-20.6%,再创年内新低。有意思的是,大盘本月虽然也创了新低,但毕竟没我那么惨,而且月末还反弹了下——而我没有反弹,一路向下。沪深300今年-7.7%,上证综指-2.3%,深证成指-10.5%。前两个月我还在说,接下去要选择方向突破了。果然。只是选择了向下突破这样,实在还是令人有所不快。假如看3年,跟大盘差不多;假如看5年,输大盘;假如看10年,又明显赢大盘。话说回来,假如今年最后以-20.6%收盘,那将会是我投资17年来第三差的年份,仅次于大熊市2008年和大反弹后回跌的2010年。从2009年以来就没这么差过。然后,此前顶多也就连续两年亏损,那就是2021年和2022年,今年这样,大概率连续三年。能不能挽回败局,抑或进一步沦陷,也只能看接下去2个月了。重仓股Top5合计占67.0%,Top10合计占93.3%,跟上月差不多吧,比上上月是更集中了,因为这两个月都跌嘛,我跌了就容易更集中点。权益类资产占98.7%。
A股持仓17.3%,港股持仓81.4%。挪了点回A。
分行业板块看:地产及物业占40.5%↗,银行19.1%↗,保险11.6%↘。地产两个月前大涨时我减仓,大跌了又再加仓,然后套牢至今。本月主要是大幅减仓了保险,三季度业绩之差,也是超出我预期的。说明对这种高杠杆行业,确实看不准,业绩受市场影响波动太大。
10月主要增持:丽珠医药H、雅居乐集团、中信银行H、天能动力、腾讯控股、平安银行。
10月主要减持:新华保险H、中国人民保险集团H、环球医疗。
这个仓位结构并非我理想,但我已然已经有了套牢想翻盘的心态。而且之前设定的操作纪律也是如此,越跌是越买的。
当然我也不是完全机械地越跌越买。比如保险股,三季报后,还是果断做了减持。因为我对保险股的估值也下调了,它们在我的体系里就不值得那么高仓位了。
长期以来我对社会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都还是比较偏乐观的。这跟成长经历有关。我们当前正在经历的这段时期,很可能会是我有生以来最困难的一段时期了。2008年虽然惨痛,但说实话快速杀跌,后来恢复还是很快的。而近三年的情况,很可能触及了国内乃至全球环境方面本质上的一些更迭变化。我的投资生涯经历的几次熊市,2008年够惨,但是时间不算长,2015年择时对我而言并不惨,我当年还盈利的。所以目前为止最痛苦的可能还是这波2021年开始的熊市。
关键是这波熊市快三年了,还没有要结束的态势——当然,以当前之低迷,随时触底也是可能的。假如就此反弹或反转,这波熊市的幅度就也还好。假如跌破去年的低点,我认为可以宣告我经历的最痛苦熊市。所以我在开头说了,我们应该永远对投资的不确定性保持敬畏。
我是已经适当分散了,但现在看,还是可能不够分散。我在地产的仓位过重,同时在相关联的银行和保险板块也配置,整体抗波动能力是很差的。假如我们资产很多,到处配置,那么在股票上集中点也不算很大问题。大多数时候股票下跌确实不是很大问题,只要你有源源不断的资金补仓。而我没有。大部分人也没有。绝大部分人在股票下跌之后并不是不敢加仓,而是没钱加仓。就算你有其他资产配置,或者工薪和产业收入,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大概率也不会有非常充裕的现金流。所以我们只能以投资策略和操作纪律来管控波动风险。比如我现在就坚持一只股票最高不能超20%仓位。哪怕我非常看好,我也要想清楚,市场没那么傻,我没那么精明,我并没有掌握比市场更多的信息,至少没有多到下重注超过20%仓位的地步。
当然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并不仅仅是体现在会超预期的下跌。它终有一天也会超预期的上涨。
所以只要投资体系没有大的问题——比如大得不能承受的杠杆——那么我们大可以在低迷时期耐心守候,等待有朝一日的上涨,大概率也会出现在人们意料不到的时间点,甚至以未曾想过的幅度。因为股市走势不是一层次的思维,不是经济好了股市就好,或者经济好了股市才好,而是要看对经济的预期,而且只有这种预期突然变得好于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的时候,股市才会好。那么,当市场已经如此悲观的时候,我们何妨再等一等呢?我们等的不是经济彻底转好,等的也不是对经济未来的预期彻底转好,我们等的是悲观预期的彻底消散,等大家能彻底意识到其实并没那么糟。假如经济的未来真的那么糟,甚至更糟,那我就是又一次误判。但对大多数人来讲,跟着市场的情绪交易,最终也是赚不到钱的。而假如对未来没有点乐观的期盼,我们投资又有什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