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分享在丁香园社区的手术案例,引起了医生们的热议。
在案例中,主刀医生为一位骨折患者进行手术,并采用钢板进行内固定。
左右滑动查看,图源:丁香园社区
这个在骨科医生看来「手术做得很标准、家属也会很满意」的案例,却遭到了广泛的质疑,有医生直言:「貌似很美,其实不忍看!」
图源:丁香园社区
这个在临床上常见的骨折治疗方式,为何会被医疗同行质疑?
给骨折儿童放置钢板,多名医生不推荐
一切争议的根源,在于这位患者的年龄,仅有 5 岁 10 个月。
「这个手术从片子上看,复位得很漂亮,」西安某三甲医院骨科医生张成(化名)表示,这样的治疗十分符合成人骨科一直以来的治疗传统和观点:「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时,采用钢板内固定术可以让骨折端暴露充分、复位完全。」
根据相关研究,从 20 世纪 50 年代末起,由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AO) 提出的内固定技术,一直是骨折治疗领域中的经典法则;钢板内固定植入物治疗骨折在 1886 年,由德国外科学家 Carl Hansmann 提出,此后成为处理四肢骨折的常用手段,在临床上应用超过百年。[1]
但当发生骨折的患儿为儿童时,这样的治疗方式却被多名医生反对:给 5 岁的骨折患儿放置钢板,存在创伤大、甚至多次骨折的风险。
图源:丁香园社区
在小儿骨科的诊室内,并不推荐对 5 岁的骨折患儿放置钢板。
「医生们多采用石膏固定或弹性髓内钉进行固定治疗。这个年龄段的患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放置钢板会无可避免的破坏肌肉和皮肤软组织,并对骨膜进行广泛的剥离,不利于骨折愈合。」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副主任陈文昊在科室内,每天会接诊大量的骨折患儿。
左右滑动查看专家简介
「小儿骨科,绝对不是缩小版的成人骨科。」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附属儿童医院主治医师任刚,在治疗股骨干骨折的 5 岁患儿时,基本也不使用钢板固定:「使用弹性髓内钉进行治疗的话,伤口通常只有 1cm 左右;而钢板则需要 10cm 左右的切口,创伤极大的同时,也不符合目前的诊疗原则。」
弹性髓内针治疗案例,参考资料 2
在就职于小儿骨科之前,陈文昊医生曾在沿海地带某三甲医院的成人骨科工作、一路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对比两个学科后会发现,儿童骨折愈合能力强、骨骼塑形能力强,儿童骨的特殊性决定了儿童骨折的治疗方案与成人相比有很大不同。」
「如果说成人的治疗方案是『A』的话,儿童的治疗方案很可能就是『C、D、E』等多种细分的方案。」
国内暂无指南,摸着石头过河
5 岁的骨折患儿,真的不能用钢板进行固定吗?
在该案例中,也有部分医生赞同主刀医生的方案:「用自己最擅长的技术完成手术、达到骨折愈合的目的,并没有错。」
也有医生认为,不是所有医院都有儿童骨科,也没专门的儿童创伤骨科指南,只能通过学习不断纠正理念和改变技术。
图源:丁香园社区
目前在国内,确实暂无小儿股骨干骨折相关的共识或指南。
任刚医生所说的「诊疗原则」,为美国矫形外科医师协会(AAOS)制定的《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指南》,被当下国内以及国际上的小儿外科医生们广泛参考。该指南对于不同年龄段的的骨折患儿推荐了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对于 5~11 岁患儿的推荐为「弹性髓内针」。
图源:参考资料 3
在小儿骨科的诊室内,医生们有时也会在细微之处,偏离这份指南进行治疗。
「对于体重明显超重的患儿,即使现有的国际指南、论著并不那么推荐,为了稳定,我们还是会考虑使用钢板进行内固定,同时也使用石膏外固定。」京津地区某三甲医院小儿外科医生王玲(化名)表示。
「在实际的临床治疗案例中发现,我们发现如果患儿肥胖程度严重,仅使用弹性髓内钉并不足以支撑和固定骨头、促进痊愈。」
取钢板之困:我总是在「拒绝」患者
根据 2023 年人口数据统计,我国 14 岁以下儿童约有 2.3 亿。我国约 1/3 的儿童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发生骨折,但每百万新生儿对应的儿外科医师不到 8 个,是欧美发达国家的 1/4~1/3。[3~5]
更多的骨折患儿,不可避免的走进了成人骨科。
在陈文昊医生的诊室内,常出现带着患儿异地就医的家长。
他们在当地三甲医院成人骨科治疗时植入钢板,多方打听后、又前往儿童医院的专科取出:给骨折患儿放置钢板并非一劳永逸,等骨折愈合后还需将其取出,从放入到取出,通常需要 1~1.5 年时间。
「我通常会『婉拒』这样的患儿,并劝说家长回到之前手术的医院取钢板。」陈文昊医生表示,在已经植入钢板的情况下,再换到拥有小儿外科的医院,并不会让「取钢板」变得创伤更小、更简单。
跨医院取钢板,患儿可能面临着更多的手术风险。
「只有当时手术的医生最了解手术和伤口情况,如神经血管是否显露以及其与钢板的位置关系,这些都决定着钢板能否顺利取出。」
陈文昊医生表示,在骨科曾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谁放的钢板谁来取。
另一方面,跨医院取钢板往往还面临缺乏手术器械的尴尬局面。
目前在临床上,有多家企业生产钢板、螺钉等内固定物,不同厂家的螺钉型号均存在差异,需要特定的配套工具才能取出。
在跟家长充分沟通手术风险、收下坚持要在科内手术取出钢板的患儿后,陈文昊医生常发现没有恰好配套的工具可以用:「如果医院此前没从该厂家采购过设备,那会连联系方式都是现找,再在医院设备科和厂家的协助下,到其他医院借调;通常同个地区的医院大多都是采购的相同厂家,所以还需要从省外借。」
这时,已经到了取钢板时间的患儿,只能因「设备借调」暂缓手术、陷入等待。
在某些时候,发现设备不配套时,取钢板的手术已经进行到一半。小儿外科医生王玲(化名)曾在手术台上现场「打磨」型号不匹配的螺钉:已经顺利取下 5 颗固定钢板的螺钉后,发现最后一颗的厂家、型号跟前边 5 颗并不相同。
「患儿家属此前并未告知,而在术前拍的片子中,也很难从骨头和螺钉间的粘连中区别出每一枚螺钉的型号。但手术已经到了尾声,患儿就躺在那里,这个时候再去申请设备借调已经来不及了。」
勉强将打磨好的螺钉卡在已有设备上取下后,往常仅需大约 1 小时的手术,时间延长了好几倍。
致谢:本文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陈文昊、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小儿骨科主治医师 任刚 专业审核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丁香园社区
本文开头提到的儿童骨折手术案例,在丁香园社区已有近 10 万浏览,引发 200 多条讨论。
除了本文展示的讨论之外,还有更多站友提出了他们的观点,楼主本人也一直在积极与站友们互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站友点评,与楼主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