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雅玲|回乡杂记

文摘   文化   2024-09-01 06:00   陕西  


今年阴历七月恰逢父亲三周年,所以,早在一个月前,就和哥商量墓碑内容及立碑有关事宜,也给了我回老家更加充分的理由。父母亲在间隔不到半年内先后病逝,加上哥也不在凤翔这边常住,我总感觉自己回老家缺了归属感,即便公婆那边及亲戚们对我很好,但内心的孤独感总是难以消除。办完父亲三周年的纪念活动,趁着先生和女儿还未返回宝鸡之际,利用自己难得的独处时间,工作之余,以慢游的姿态在凤翔这边转悠,也和亲友、同学聊了很多日常,触发了很多感触,整理出来聊以自慰和回忆。

聚——父辈与同辈

一是父辈们的相聚。父亲的三周年纪念日,给我和亲友们的见面创造了契机。三年前父亲病重时,大伯(父亲的亲哥)和大伯母回来探望,因为我放假迟,回来和他们错过了见面机会。这次,年届九旬的大伯和大伯母在堂哥和堂嫂的陪同下乘车从汉中赶回。两位老人一个听力不好,行动还可以,一个视力不好,走路需要人扶着,日常生活需要人照顾。见此景不由感叹人的衰老不可抗拒。乘这次机会,他们也和我姑以及大伯母那边的姐妹们见了面。看到他们这辈人坐在一起,相互拉手,拍着肩膀回忆过往,谈及现在自己和儿孙辈的生活,充满了温馨,我也替他们高兴。在父亲三周年这天,两位老人坚持去了村里公坟,给去世的爷爷和我父亲烧纸、倒酒、点烟祭奠。两位老人一方面情绪悲伤,另一方面也比较看得开,大伯母还开玩笑说这次回来是给以后认路哩(两位老人有意百年之后回归故土)。对于长辈,我们这辈人期望他们能健康平安!

二是同辈的相聚。凤翔这边有很多我的小学同学、高中同学,但是能聊得来并常保持联系的并不多。这2年假期回来不时跟这几个老同学一起走走坐坐,谈谈凤翔的变化,谈谈各自的工作、孩子和生活,这种小范围的相聚,没有有些同学之间的攀比、炫耀、打压、争执等令人深恶痛绝的“同学聚会”现象,更多的是工作、生活的交流和感悟,聊完后心灵得到释放和升华,增加以后面对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动力。朋友无须多,只要三观一致能交心就好。


孝——礼节与行动

父母亲在世和生病时,因为远在外地,回家次数有限,只是力所能及地尽了一定孝道,不过葬礼中以及此次三周年的一些礼节还是让人感觉不适。入乡随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有些行为和要求,明知道是做样子给别人看,但还是要求人做,感觉挺别扭,为了和谐社会,就忍了吧,我这样安慰自己去适应。其实内心以为,所有的事都按老规矩办不见得就一定能深体现孝道,希望未来这些繁文缛节能更加简化些。

而另一个叔家堂哥的“孝”则让人颇为无语。父亲三周年纪念日那天,见到堂哥,我大吃一惊。他90年代中期就去南方某地打工,5年前我们在凤翔见过一面,那时的他意气风发,社交很广,混得很不错。几年前,他儿子发生意外半身瘫痪,经治疗有所好转后,就被他们带着去他们打工地缓慢恢复了。然而这次见面,堂哥自己身体竟然也出了问题,走路只能挪小步,胳膊和手也不那么灵便。当时不太好当面询问他情况,后来有一天,有空和哥闲聊中,才知道我这堂哥是脑出血后遗症才导致现在这个样子,不由很同情他。没想到他病后发生的事情让人气愤。原来在他儿子出事前他就和我叔关系不好,即便老人在家自小帮他们带大了大女儿,他们两口对老人却几乎不闻不问,逢年过节也很少给家里贴补。他自己儿子出事后看病和康复治疗确实花了不少钱。他自己发病后,堂嫂为了照看他和儿子,也辞去了工作,3人回到老家这边呆着,家里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现在主要靠在西安打工的大女儿贴补家用和治疗。村里这边考虑到这种情况,给他们家争取了一些困难补贴。然而,现在的堂哥,还坚持要叔的伤残补助金折子(过去因当兵受过伤)自己保管,叔因此对他极其失望,都有了想自寻短见的想法。在女儿订婚这件事上,他和叔意见相左,叔看着孙女谈的对象人品和家庭状况尚可,想把这事给敲定了,毕竟孙女也过25岁了,婚姻大事耽误不起。而他狮子大张口,以家庭和治病开销大为由向男方索要高额礼金,结果吓退了男方,导致至今女儿订婚事也被搁置,女儿因此伤透了心,对这个家几乎绝望。看来他这是要拿女儿的幸福来换自己未来的生活保障啊!包括我哥在内的家族其他叔伯兄弟都对他的所作所为不满,试图劝说他改变做法和想法,然而一点用都没有!现在家族长辈和同辈们说起他都气得不得了,甚至家族长辈中有想上手揍他的想法。对他的情况,我们是哀其不幸,怒其不孝!看来孝跟个人地位和收入没有关系,跟做人的态度有关。期望他能早日觉醒!

品——饮食与非遗

家乡小吃美食熟悉又温暖。回来后,我跟同学一起逛了西区的小吃街和街边餐馆,吃到了香辣的凉皮、凉拌搅团,吃到了黏窝搅团、韭菜盒子,还有臊子扯面和臊子饸饹、凉拌饸饹等等,让我大饱口福。在家呆的这几天我没做过一次饭,不过每顿感觉都吃得挺好。

文化古迹品人生。以往回来,总有很多事干扰。周围人一说起凤翔城区的旅游景点,都说没啥意思,没什么可看的。这次我一个人先回来,安排自由了许多,不用考虑别人的想法,所以,以慢游的姿态去了周家大院、六营民俗村等小众旅游景点。凤翔区的周家大院并非那个因《那年花开月正圆》电视剧周莹周家而走红的陕西三原周家大院,而是以明末清初陕西西府第一大财东周家老宅为基础打造的。大院分东院、中院和西院,中院为府城人家,主要展示居家布局,如居室、婚房、服饰、书房、闺房、私塾、牲口棚和生产和生活用具等。东院为通衢市井,主要包括铁匠铺、花炮坊、酒坊、油坊、织布坊、造纸坊、医馆、药铺、当铺、杂货铺等手工百态,反映了明清时期西府市民的世俗生活和市井风貌。同时,院内展厅内还陈列着凤翔泥塑、木版年画、草编刺绣、脸谱皮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西府民俗与非遗文化的浓缩之地。之后我又去了位于城区东边的六营民俗文化村。以前乘车回老家时总路过那里,看到高大的泥塑虎形象,就以为民俗村只是那个位于路边的很小的泥塑展示园子而已。这次慢游才发现理解错了。原来在泥塑园的东北方向还有整条街的泥塑村!逛完路边的民俗园,往民俗村里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泥塑村的牌坊,然后是宽阔的青石马路和两边的农村院落,各家大门前的墙壁上多有泥塑及国家主题文化宣传画。大概因为不是周末,所以,当天民俗村内游客极少。我有幸碰到的有30岁左右青年人一家旅游的,也有60多岁两口携带孙辈来旅游的。无论是青年还是中老年人都向晚辈介绍泥塑文化,中老年人还不时和店家以及泥塑工匠交流。我一个人游玩,缓慢行走,只要是开门营业的村民家都进去转转,欣赏观看各式泥塑作品,和正在给泥塑上色的村民攀谈,观看他们制作泥塑的过程。通过攀谈我才知道泥塑作品多是四色组合。有一家是奶奶和孙女一起在给泥塑虎坯子上色,看来这家泥塑手艺后继有人啊。和九寨沟树正藏寨一样,六营民俗村也是将非遗文化与旅游有效结合的典范,而且,都是在保留居民原有住宅风格基础上结合非遗特色文化建设的村落典范,这点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比那种纯粹为了旅游特意打造景点的理念高出不少。

家乡地方虽小,但家乡的人和事总让人难忘,让人深思,也给我的回乡生活添加了更多的色彩。

作者简介

赵雅玲,女,陕西凤翔人,大学教师,现居天津,主修经贸,闲暇时喜欢书写随笔感悟。















【联系方式】


《雍州文学》编辑部

欢迎您的关注和投稿。

微信ID:gh_fcf994b1b24a

联系邮箱:fxzxgwyx@sina.com

我们努力做到最好!


征稿启事


1.投稿人必须确定本人拥有作品网络版权的处置权,投稿文章产生的版权纠纷由投稿人自行负责。编辑部拥有对作品内容进行适当修订后发表的权利。

2.本平台原则选用原创首发稿件,首发稿件一经采用即视为将网络版权授予《雍州文学》,平台将在文内设置“原创”标识,其他平台转载必须联系转载授权或注明转载自《雍州文学》。

3.散文、小说作品原则不超过5000字,长篇小说提供完整版和5000字以内节选版,单首诗歌200行以内。

4.投稿时应在邮件“主题”栏标注文章名称+作者姓名,并在正文中留下联系电话。

5.投稿时请在稿件正文末尾附上作者简历(含个人近照)一份(平台编辑对简历有删改权)。请务必通过指定邮箱投递稿件,凡微信发送作品一概不予接收。如有图片,请注意图文分开,但指明图片位置和要求。

6.《雍州文学》微信公众平台已获得并将开通微信授权的打赏功能。欢迎读者为自己喜欢的作者和喜爱的作品打赏。我们将在预留平台运营基本费用(10元以内不返还,作为平台编辑、运营费用)的基础上,按照打赏金额50%比例为作者发放稿酬,稿酬最高300元。微信公众平台官方打赏计算期按通用流式模式,返还期一般为自稿酬核算结束起10天。

7.投稿邮箱:凤翔县作协《雍州文学》fxzxgwyx@sina.com。

8.按照稿件投递的先后顺序,责任编辑进行初审,编委会复审,编辑审阅工作将在收到投稿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若自投稿日起15个工作日内未推出即视为稿件不予采用。




《雍州文学》等你来


《时光捡漏》

您的读书笔记




《芳菲随笔》

欢迎你的关注

扫码关注
《雍州诗词》
微信公众号

雍州文学
凤翔区作家协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