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大师传奇的一生
2024-11-25 07:02
青海
宗喀巴大师于公元 1357 年十月初十诞生于宗喀地区鲁萨尔,现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大金瓦殿的这个位置。父亲名叫达尔喀且鲁本格,达尔喀且为当时的一官位,鲁本格藏意为万龙,母亲名叫香萨阿切。他们都是很虔诚的佛教徒,育有子女六人,宗喀巴大师排行第四。宗喀巴大师诞生后胎衣埋在地下长出来一棵香树,人们称为白紫檀树。这棵树有十万片叶子,每片叶子上出现了狮子吼佛的佛像(也有人说只有一片叶子上出现了狮子吼佛像)。现在塔尔寺大金瓦殿包在宝塔里面的就是这棵树,以此因缘,后人为了忆念大师的功德在菩提树旁建塔造寺并以贡本万佛为寺名,后被称为塔尔寺,是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公元 1359 年,宗喀巴大师 3 岁时,第四世噶玛巴若贝多杰(公元 1340 年—公元 1383 年)去内地传法,途经宗喀地区时一度在夏宗寺闭关修行,当时宗喀巴的父亲带他去求见噶玛巴,在其面前受了居士五戒,噶玛巴赐名贡噶宁布,意为庆喜藏,并预言他将来会成为一名佛法的持有者。公元 1363 年,大师 7 岁时在夏琼寺从噶当派祖师敦珠仁钦大师座前正式出家,取密号为事成金刚,后又受沙弥戒,赐法名为罗桑札巴,意为善慧称。自此以后一直到 16 岁,即公元 1372 年宗喀巴大师在夏琼寺(位于青海省化隆县查甫乡)跟随敦珠仁钦大师学习显密教法,在佛学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敦珠仁钦大师成为了宗喀巴大师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位上师。敦珠仁钦大师在西藏纳唐寺闻思修行的时候,他的上师也叫罗桑札巴,是当时纳唐寺最有成就的一位大师,显密教法均通达,修行境界非常高深。这位罗桑札巴上师说,释迦牟尼佛在佛经里授记过一位能够救度众生的大德,名字叫罗桑札巴,但这授记里讲的大德并不是说他本人,他用时轮金刚的历算来推算,这位授记的大德不久即将诞生。于是罗桑札巴上师派他的大弟子敦珠仁钦大师去安多宗喀地区并告诉敦珠仁钦:“你去安多,文殊菩萨的化身宗喀巴不久会诞生。他诞生后,你就培养他,给他授戒,受戒之后把我的这个法名罗桑札巴赐给他。我现在老了走不动了,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这个名字赐给那位宗喀巴。”于是敦珠仁钦大师就从拉萨来到了安多闭关,现塔尔寺附近的曲格山,意为白水山(现在这个地方叫静房)。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的凌晨,敦珠仁钦大师在山洞内闭关修大威德本尊的时候,大威德本尊现出来对他说:“我今天将要诞生,你来看望我吧。”当天宗喀巴大师就诞生了,敦珠仁钦大师为宗喀巴大师做了沐浴、赐了甘露丸,同时带了很多东西送给大师的父母,请求将大师送给他。大师的父母很高兴地答应了,并约定待大师 7 岁时将大师送到夏琼寺学习佛法。于是大师 7岁即在敦珠仁钦大师座下出家,赐罗桑札巴这个名号。为了进一步探求佛法,宗喀巴大师 16 岁时从宗喀地区出发经过西藏昌都类乌齐、丁青、那曲、当雄,于公元 1373 年 17 岁时抵达止贡梯寺,依止坚阿巴•秋吉嘉布学习噶举教法。同年又到拉萨西南曲水的德哇坚寺学习。德哇坚寺意为极乐寺,后来改成热堆寺,是当时前藏噶当派的六座寺院之一。经由上师敦珠仁钦介绍,宗喀巴大师到极乐寺依止聂塘 扎西桑布等几位上师,学习了《弥勒五论》。又在聂塘曲宗拜萨迦派索南坚赞为师,学习了《胜乐金刚》等密法。19 岁时,去桑普寺学习。自此之后先后依止觉囊派萨桑 班智达、觉囊派学利南杰、纳唐译师、宁玛派 堆龙•乌金宁珠巴、堪布落萨、帕竹巴•索南札巴、布东译师、丹萨梯寺坚阿秋扎、益西坚赞、德钦巴秋吉贝巴、琼布利巴雄努索南、中观巴罢沃多杰等噶举派和宁玛派、萨迦派、觉囊派、噶当派的 40 多位上师,听闻了各大教派的显密教法及所有传承,成为了最有学问的高僧之一。公元 1375 年,宗喀巴大师 19 岁时,已将《现观庄严论》学得非常善巧,开始到萨迦寺、纳唐寺等当时有名的寺院参加辩论,尤其是在藏地因明学中心 桑普尼寺学习对大师影响很大。后来,格鲁派将桑普寺的因明学乃至辩经传统全盘继承下来且有所发展,最后形成了藏传佛教极具特色的辩经考试制度。公元 1377 年,宗喀巴大师 21 岁时,在卫藏遇到了萨迦派的至尊仁达瓦•雄努罗珠上师(公元 1349 年—公元 1412 年),在其座下系统学习《俱舍论》和月称的《入中论》等教法。仁达瓦是一位在佛教显宗领域颇有成就的高僧,尤其对中观学研究造诣很深,在佛学思想上持中观应成派见解,对宗喀巴的学术成长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之一。公元 1378 年,宗喀巴大师 22 岁,他从此开始奔波于萨迦、贡塘、桑普寺等佛学院参与各种辩论活动,以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据后来的民间传说,这时候宗喀巴大师收到母亲的一封附有几根白发的信,勾起长期埋藏在心灵深处的思念,产生回去探望母亲的念头。同时又意识到这样做则意味着要离开拉萨,会耽误闻思修行,在佛学事业上不免半途而废。所以他发誓永远留在西藏,只好给母亲寄去一张自画像和一幅狮子吼佛像。据传说,母亲收到儿子的自画像后画像竟然喊出一声妈妈,她也因这个奇迹而得到莫大的安慰,不久安然离世。公元 1379 年,大师在纳塘寺以《俱舍论》《集论》《释量论》和戒律四部论立宗答辩。公元 1380 年,大师 24 岁时,在贡塘与桑普寺、泽当等地巡访辩论,同年受比丘戒,法名为吉祥罗桑札巴,又得到中观六论的口传传承。25 岁时深入研究了弥勒五论、《俱舍论》、《释量论》、《入中论》及律藏、五明等,并在寺院立宗答辩,各种学术融会贯通,产生了一定影响力。公元 1385 年,大师 29 岁时,前往拉萨蔡贡塘寺恭读一遍《大藏经》,对其含义通达无碍;又在觉摩龙、堆龙、措美等地静修《时轮金刚》,对有缘的弟子开启了传授教法的大门。据说到公元 1390 年左右,大师已经讲解了十七部显密经论,包括大乘显宗各派的代表性经论,其声望与日俱增。根据色拉寺秋吉•罗桑 诚利南杰大师所著的《宗喀巴大师广传》中记载:大师曾经依止大成就者达耶巴尊者并听闻了莲师伏藏的教法,并著有《大圆满引导文》,后来此引导文因为法难等原因遗失了。公元 1387 年,31 岁的大师为振兴并严明戒律改戴黄色僧帽,这也是忆念过去的持律者喇钦•贡巴饶赛大师的传统,因过去大持律者喇钦•贡巴饶赛等持律者都戴黄帽子,表示继承并严格遵守印度大师释迦室利所传一切有部的戒律师的决心。因此以后弟子们也随着戴黄帽,出现黄帽派这个名称。他的号召和行动得到帕竹地方政权的积极支持,也收到了广大僧俗的响应。公元 1388 年,宗喀巴大师 32 岁时整理完成了第一部巨作《般若波罗蜜多现观庄严论释•金鬘疏》,大师确立了般若波罗蜜多的究竟见解即是远离一切戏论,由此奠定了对般若的彻底洞见。大师在晚年的著作《三主要道论》中也强调“何时分别各执著,无欺缘起之显现,远离所许之空性,尔时未证佛密意。一旦无有轮番时,现见无欺之缘起,断除一切执著相,尔时见解即圆满。”这两部著作的思想见解与大师后期著作的观点有着鲜明的区别。
公元 1390 年,大师 34 岁时,拜见乌玛巴上师即中观上师,并在上师指引下亲见文殊菩萨,通过和文殊菩萨在中观见解与密法的道次第等问答,证得无上中观远离一切戏论的正见。大师把自己在亲见文殊菩萨时的见解整理出来,并供养给仁达瓦大师,当仁达瓦大师看到他整理的《上师仁达瓦的书信》后,非常赞叹宗喀巴大师的见解。很多大德都认为宗喀巴大师在这之前的空性见解与前辈宁玛派和噶举派、萨迦派的见解无任何差异,所以宁玛派和噶举派的许多大德看到大师的这些著作后纷纷赞叹大师的智慧。后来因为宗喀巴大师住世年代有一些自称为修持大圆满、大手印、大空性的修行人,他们相续中对人无我未生起定解,却说:“诸法远离一切戏论,一切都是平等。”正是为了救度这样的人,大师在晚年的著作中做了很大的调整,如《入中论释•善解密意疏》和《中论释•理证海》《辨了义不了义》等论典中着重强调万法抉择为单空,所以贾曹杰为主的很多智者将无遮作为自宗的究竟观点。对于这些问题,宗喀巴大师的两大弟子之一克珠杰曾解释说:“大圆满见非常究竟,是十分殊胜的精华法要,而个别未证悟大圆满的学徒,行为稍显错乱,但这是人的过失,不能将之强加于佛法的头上。”所以大师的用心良苦,作为后学的我们,要智慧了悟。宗喀巴大师后来的观点出现后,藏传佛教其他宗派的大德中出现了宗喀巴大师的前期了义著作与后期不了义著作之说。公元 1392 年,大师 36 岁时,决定为了当时一些修行人不按照道次第修行,落入摩诃衍和尚的无定解而远离戏论的这种无明见解等原因,所以在众人面前示现苦行,同八位弟子前往如今 沃卡曲隆的曲隆寺附近山洞里静修,供三十七堆曼扎一百万遍,修三十五佛忏悔并大礼拜数百万遍,境界中亲见了三十五佛现身给予加持。宗喀巴大师虽然是文殊菩萨真身再来,但仍示现为一位普通比丘的形象,通过精进闻思修、积资净障才得以证悟空性,取得这些成就都是为了给世人作表率。公元 1394 年,宗喀巴大师在文殊菩萨的开示下重新修复山南 沃卡曲隆的增期寺弥勒佛像,并建立弥勒殿。修复完成后宗喀巴大师亲自向弥勒佛供养了出家人的七衣、三衣、钵等供品,并发愿要重振佛教戒律,以此预示格鲁派戒律清净的缘起。以此殊胜缘起,修复增期寺弥勒菩萨成为宗喀巴大师一生四大行业中的第一事业。大师以中观应成派为正见,以噶当派教义为立说之本,综合大小乘各派显密教法,结合自己的见解,以实践和修证为主建立体系。同时多次宣讲律论,并将三乘戒律相互圆融,在大师的倡导和感召下,藏区大大小小寺院的出家人戒行逐渐清净。公元 1395 年,大师 39 岁时,前往洛扎的卓瓦寺依止宁玛派大德洛扎•南喀坚赞,在其座下闻受了宁玛派的教法,尤其是得到了噶当派的道次第传承,为日后造《菩提道次第广论》打下基础,后来大师把这位上师作为道次第修法的重要传承上师。大师 41 岁时,至尊贾曹杰达玛仁钦前来辩论佛法,后来心悦诚服依止宗喀巴为师成为大弟子之一。公元 1398 年,宗喀巴大师四十二岁时了悟缘起性空的胜义,并作《缘起赞》,称赞世尊所说的甚深缘起法是世间最希有、最究竟之真理。46 岁时,宗喀巴大师在热振寺以大译师俄•罗丹喜饶(具慧般若)的弟子卓隆巴大师所著之《圣教次第》为蓝本,并兼摄噶当派中的口诀派和噶当派中的教典派之菩提道次第法义而造《菩提道次第广论》。此论以三士道(下士、中士、上士)清晰明确地宣说了一个补特伽罗从修行直至成佛的修行次第,圆满无谬地阐明了释迦牟尼佛所教授的所有佛法的教理,这标志着此时期宗喀巴大师开始着重强调道次第和渐悟次第的重要性,并从见解上阐述无遮见的空性见。公元 1405 年,大师 49 岁时于绛巴林寺造《密宗道次第广论》,对于四部密宗一切道次第如理修持而生证德的方法、除障,以及最后修行证果的方法等都能如理抉择。这部论一出,恰能对治当时修学密法之好高骛远和越级等弊病。《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这两部论一举涵盖因般若乘和果金刚乘的全部教法,将显密法门的修行次第做出了全面的论述,并将繁杂的密法整理成为一套完整的系统,圆满无谬地开示了佛陀的密意。宗喀巴大师还创建了以五部大论为主的学佛体系,要求僧人修学必须循序渐进。此后于 1435 年,继任甘丹赤巴的克珠杰大师在甘丹寺第一次创建了讲修院,将学僧分为第一年班、第二年班、第三年班……直到十八年班,现在拉然巴格西十八年左右的学习模式即由此初步形成,再加上之后五年的密法学习,二十三年基本是一个拉然巴格西学习的年限。这种修学体系的形成,不仅对格鲁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其他所有教派也产生了海浪式助推的效应。其他教派虽然没有像格鲁派学习二十三年之久,但也有类似的学习方式。之所以有这么长时间深入学习的原因是由于宗喀巴大师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公元 1407 年,大师 51 岁时,克珠杰持仁达瓦的荐书前来求法,宗喀巴大师对其讲授密法,后来成为两大弟子之一。公元 1409 年大师 53 岁时,在帕竹政权的护持下,在拉萨的大昭寺举办万人祈愿大会即流传至今的甘丹祈愿大法会。法会从藏历初一持续至十五,到会僧众达万余人,在家信众数万人,不分教派,不分地区。法会期间每天供养十万盏灯、十万杯水、几万个朵玛、几万朵花等等,是藏传佛教史上规模和影响力都空前盛大的佛事盛会。法会上宗喀巴大师每日为大众讲授《佛本生传》,其中意义明显,要以释迦牟尼佛本身所传的戒律作为教旨“以戒为师,重整戒律”。宗喀巴大师在祈愿大法会上亲自向拉萨大昭寺的释迦牟尼佛像敬献了一顶纯金打造的五佛冠,佛冠上镶有许多贵重的珍珠宝石,工艺精巧非常端严。同年宗喀巴大师在拉萨附近兴建了甘丹寺,在噶当派的道次第的基础上修行中观见解,最后修行密法的生圆次第。宗喀巴大师创立格鲁派之前,藏地佛教有很多教派,大师将各派中最清净圆满的传承、最殊胜精华的法门全部圆融在一起,逐渐形成了格鲁派,包含了其他教派全部的法门,之后就再也没出现新的教派。公元 1414 年,大师 58 岁时,完成《菩提道次第略论》。因《广论》篇幅厚重,学者难以卒读,所以作《略论》,方便学人。这时期大弟子至尊更登智前来求法,成为上首弟子之一。公元 1415 年,大师 59 岁时,返回甘丹寺修建杨巴建(毗舍离)佛殿,并举办坛城大法会。据宗喀巴大师的传记记载,甘丹寺里面的每个坛城都是天界工匠来做的。公元 1416 年,大师 60 岁时,其弟子蒋扬曲杰扎西贝丹兴建哲蚌寺。63 岁时,大师弟子绛钦曲杰•释迦益喜(大慈法王)在西藏兴建色拉寺。公元 1419 年 10 月 25 日,宗喀巴大师 63 岁示现圆寂时,将自己的衣帽传给贾曹杰,于是贾曹杰继承了甘丹寺住持之位。藏传佛教史上将宗喀巴大师、贾曹杰、克珠杰合称为师徒三尊。宗喀巴大师自 30 岁(公元 1388 年)开始著书立说,相继撰写《现观庄严论注解•善说金鬘》(公元 1388 年成书)、《菩提道次第广论》(公元 1403 年成书)、《密宗道次第广论》(公元 1405 年成书)和《入中论广释》(公元 1408年成书)等传世之作,构建显密相融之佛学体系。特别是《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两部巨著代表着宗喀巴大师的佛学思想体系。后来问世的《宗喀巴全集》,共 19 函(帙),140 余部(篇),已有拉萨、哲蚌寺、扎什伦布寺、塔尔寺和德格等不同木刻版本流通。其中:佛教显宗论著以《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略论》《中论广释》《入中论释·密意胜明》《辨了义不了义论·善说心要》《现观庄严论广释·善说金鬘》《根本中论释·正理大海》《菩萨戒品释》《律经本论笔记》《三主要道》《缘起赞》等为代表;佛教密宗论著以《密宗道次第广论》《密续之王密集教授五次第明炬论》《一切续部之王吉祥密集本续广释品义摄论》《密集根本释明灯》等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