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丨冬藏的重要性,别人藏养,你藏病!看懂可救命!

文化   2024-11-21 19:37   湖北  

如果说上个节气的“立冬”

意味着拉开了冬的帷幕,

那今天的“小雪”就意味着冬的正式登场。

立冬还会出现十月“小阳春”的回暖现象,

到了小雪则彻底转向寒冷。

比如降水量的增多,

就如同近几日的连绵阴雨,

温度也直接大跳水,寒力陡增,

直接表现就是气温将逐步降到零摄氏度以下

虽然节气上称之为“小雪”
但“小雪”当天并不一定会下雪,
小雪节气代表的是一个时间段整个气候的特点,
比如:气温与降水量的波动。
而天气预报中某一天要下“小雪”
则指降雪强度为较小的雪。
所以此“小雪”非彼“小雪”也。

而且古人的观察力是非常细致讲究的,

不仅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

而且每个节气(15天一个节气)

还要再进行三等分,也就是每五日为一候

从而以三候来描述每个节气气候渐递变化的特征。

小雪的三候为

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腾地降;三候闭塞成冬。”

一候虹藏不见虹即彩虹,

我们在夏季更容易见到彩虹,

因为彩虹的出现条件是需要

雨水、阳光、温度三者都适宜才行。

而“小雪”节气到来之后,气温非常低,

降水形式由雨改为雪,

所以彩虹也就不会在这个时节出现了。

二候天腾地降

古人认为“天为阳”而“地为阴”,

在小雪时节,“天”气会上升,“地”气会下沉

一升一降,两者分离无法交通,

天地间自然一片死寂。


三候闭塞成冬,

因着上一候的阴阳不交,

导致天地不通,所以万物失去生机,

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此时动物不再活动而进行冬眠,

植物不再生发,叶落归根,蓄积能量。

万物正式进入冬天的“养藏”阶段。

那我们人类呢?

《黄帝内经》说: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是故圣人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也就是说人类也要遵循四季之变化,

顺天时而休养生息,

在冬季藏精滋阴,顺从生命发展的根本规律。

不仅如此,还给出“冬三月”的养生细节:

(从立冬到大寒节气结束称之为冬三月)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

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

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这段话包含了几个重要的“冬藏”养生之道,

以助于我们多储蓄,少透支,

为来年打下好的身体储备。


藏养之首——睡眠

冬三月的养生首先说到了睡眠,

一年的闭藏在冬,而一天的闭藏在夜晚,

所以说睡觉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藏的状态,

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也就是遵循古人所说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此时白天的时间短,夜晚的时间长,

也就是阳短而阴长,

所以你不分白天黑夜的运动、工作,娱乐……

阳气根本不够你消耗的,而阴气也补不上去,

阴阳双缺,久而久之虚劳亏空,

精元尽耗,再补就难了。

所以冬季的睡眠尤为重要,

冬主封藏,此时补一补,

堪比其它季节藏养更有效一些。

如果你不能做到日落而息,

至少在夜里子时前(夜11点)上床入睡,

因为彼时为阴阳大会,

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

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

阴主静,故可进入最佳睡眠状态。

如果实在睡不着,可借助一些轻柔的音乐、

白噪音等相伴入眠,

或者泡泡脚、点一枝鹤降安神香

或做一些舒缓的事情帮助放松身心。

如果存在失眠、心神不宁,

核心原因就是阴血不足,

多半是肝、脾、肾这些生血藏血的

脏器功能变差了,

仅仅是食补、运动等很难恢复,

就需要靠一些本草等辅助修复,

比如:佛手、龙眼肉、西洋参

黄精、人参、茯苓

或者直接食用此类膏方:

玉灵膏解郁逍遥膏 、

玫瑰自在膏黄精人参膏等。

藏身之道——保暖

另外一个“无扰乎阳”的养藏重点是保暖

《黄帝内经》中说:“去寒就温,无泄皮肤”。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人身气血津液之所以畅行不息,

全赖一身阳和之气的温煦推动。

一旦阴寒之邪侵犯,阳气受损,

失其温煦,易使经脉气血运行不畅,

甚或凝结阻滞不通,不通则痛。

“去寒就温”就是让我们穿得多一点厚一点,

把身体“包藏”起来,以防寒保暖。

尤其是“无泄皮肤”

意思是冬天千万不要再让皮肤开了,

什么时候皮肤会开泄呢?

我们在激烈活动的时候,

皮肤便会开泄了,会大量出汗,

此时就会耗气伤阳使气亟夺。

如果开泄时,你又不注意藏身,

让大寒之气进入体内,那就得不偿失了,

所谓“中风如中箭”,寒毒入体,身体又闭藏,

直接大伤内里,那麻烦就大了。

所以不要觉得保暖事小,

抗一抗冻就好了,或者贪图一时洒脱,

很多人到老年的病痛,

都是年轻时的一点点坏习惯堆积出来了,

别人藏养,你藏病。

而且养藏不足的话,来年生发的力量就不够,

很容易就会造成各种各样的身体问题。

所以冬天的锻炼应该避免过多地开泄皮肤,

比如夜跑,就会让阳气大量外泄,无法好好收藏。

应该多做静功,比如站桩、太极拳、

五形气功八段锦之类

运动量不大的养生功法,

在不虚耗的同时,以动为养,

藏养筑基,来年就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友情提醒:冬季练功记得穿护脖颈的练功服

封藏之本——养肾

《素问》中说: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冬天“藏”不好,

首先伤到的就是先天之本的肾脏。

冬天是养肾、补肾的好时机。

如果冬天不藏精,会怎么样呢?

《黄帝内经》中说了: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丧失肾精的人,就如同种子缺乏生机,

能量不足,到了春天就能看出来了,

同样是种子,别的此时勃然生发,

而它却缺乏动力,萎靡不振,

季节交替容易发病,感冒等。

很多人年纪轻轻却掉发严重,

什么腰膝酸软、失眠健忘、

脱发早白、痛经、怕冷......

很多都是肾虚引起的。

除了生活习惯的影响外,很可能是肾虚引起的。

在道家养生里,有一味药食同源的本草,

被称为滋补阴精的无上妙品——黄精

尤其是九蒸九晒的野生黄精

蒸,吸收水火之气;

晒,吸收太阳之精;

经过这些转化,黄精才能被激发出“洪荒之力”。

南北朝陶弘景有称它为仙人余粮

经常熬夜,手脚冰凉,无精打采,

阴虚肺热、脾胃气皆虚者可长期服食。

睡眠、保暖、养肾这些看似老生常谈,

但是很多时候大道至简,

把简单而基本的事情做好,

在养生里也何尝不是一种智慧。

最后再推荐一个小功法,

祝愿大家冬日和煦,温暖安康!

-

冬日晒背,冬天的日光和煦温平不伤人,

清代名医曹慈山在《老老恒言》中说:

“背日光而坐,列子所谓‘负日之暄’也,

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体和畅。

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

此时最适合向天借阳气,疏通督脉。

督脉位于背部,总领一身之阳,

把督脉疏通了,就像打通了阳气输布的管道,

让它能源源不断输送到身体各处。



武当山道家传统武术馆
弘扬武当功夫,传播武当道家文化 www.wudangpai.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