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信息来源于何处?我们如何分辨虚假信息?

文摘   科学   2024-07-10 18:15   四川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识别假新闻︱图片来源:百度



撰文︱高启尧  电子科技大学英才实验学院



导读

一篇发表在《人类行为计算》(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上的论文详细分析了虚假信息的来源,并从不同角度总结了虚假信息的产生方式和预防虚假信息传播的方法。



虚假信息


虚假信息是指经过有意或无意地扭曲过的消息,或凭空捏造的消息。根据意图(作者故意误导受众的程度)和事实性(内容真实的程度),虚假信息主要分为以下三类:错误信息(Misinformation),是指无意识地传播错误的信息;虚假信息(Disinformation),是指故意制造虚假信息以造成伤害;伤害信息(Malinformation),是指为了造成伤害而传播的真实信息。

虚假信息的分类图片来源:论文

随着虚假信息在社交媒体上的流行和影响越来越大,许多研究探索了虚假信息的特征。然而,对于哪些因素导致了虚假信息在社交媒体上病毒式传播,以及提出哪些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全面因此,研究人员对虚假信息的传播因素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进一步探索。

研究方法


研究人员采用数据库搜索策略,在WoS核心合集(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和Scopus数据库中检索了2010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与虚假信息研究相关的论文。在对标题和摘要进行评估后,排除了重复项、与主题无关和非英文写作的文章,保留了1152篇文章。

研究人员随后将这些文章分为四类:与传播因素相关、与应对策略相关、与两个都相关、以及与两者都不相关。这些文章进行进一步筛选之后,一共有423篇文章被用于数据分析。

文章筛选过程 | 图片来源:论文

研究结果


经过数据分析,研究人员将影响虚假信息在社交媒体上传播的因素分为四类:来源相关因素、消息相关因素、语境相关因素和受众相关因素。有影响力的信息来源、易受影响的受众、精心制作的信息和传导环境的共同作用导致了虚假信息的病毒式传播。

导致虚假信息快速传播的因素 图片来源:论文

研究人员发现,人们很难识别叙事型的虚假信息。因为叙事或者讲故事的形式更容易触发读者的理性和感性加工。一旦这类的虚假消息被整合到读者现有的知识结构中,就很难被纠正。

研究人员还发现,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更有可能相信虚假信息。此外,中老年人对虚假信息有较低的怀疑程度和较高的接受程度,他们更有可能分享虚假信息。如果附有图片,40 岁以下的人更有可能分享虚假信息。

此外,个人的社交媒体使用习惯也与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的虚假信息分享行为有关。例如,大量使用社交媒体的人、智能手机使用过多的人更有可能相信和传播虚假信息。
关于如何制止虚假信息的传播,研究者们也提出了很多观点,比如通过国家政府制定法律和政策来打击虚假信息;通过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知识图谱查询和区块链技术进行自动化事实核查,并实现网络免疫等。

总的来说,该项研究分析了虚假信息的产生方式与预防方法,对分辨虚假信息有很大的意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提高媒介素养,明辨网络上的“是非”。


参考文献:

Chen, S. , Xiao, L. , & Kumar, A. . (2023). Spread of misinformation on social media: what contributes to it and how to combat it.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41, 107643-.



责任编辑:蒋雅芳 刘彦池

 你可能会感兴趣 ·


玩高互动性的游戏可以提升儿童认知水平?

你的下一个读书伙伴可能不是人类!

音乐的新功能——合成蛋白质
‍‍


  情绪面孔影响对食品的评价?

‍‍‍‍‍‍‍‍‍‍‍


晟电科学文化荟
本公众号致力于分享前沿有趣的科学及文化知识,撰稿人来自本硕博在校生,分享内容包括课堂学习课外延伸、校“中国文化传播”协会优秀作品和活动展播、外语学院语言科学团队大型活动和志愿者招募等。欢迎你走进科学、感受科学,和我们一起玩转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