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图片来源:Pixabay
撰文︱卞垣淇 电子科技大学英才实验学院
编辑 | 尹珊
导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的奇幻瑰丽,在李白笔下彰显得淋漓尽致。一觉醒来,我们也常常为自己昨夜的梦境感慨万分。这些梦境或是真实逼真,或是天马行空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梦境内容的来源和变化并不是无迹可寻。
这篇发表于《意识与认知》(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期刊中的论文显示,梦境内容会随着睡眠时间的增加而发生规律的变化。夜间早期的梦境与现实生活关联更大,而深夜的梦境则更抽象与情绪化。
近年来,在睡眠方面的研究越来越丰富,人们对不同睡眠阶段的作用越发了解。已有研究表明,睡眠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两类: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与快速眼动睡眠(REM)。非快速眼动睡眠多发生在夜间早期,与具体情节记忆的巩固相关。而快速眼动睡眠多发生在深夜,负责情绪的调节和情绪记忆的巩固,人的创造力与洞察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
如果说梦提供了一个观察睡眠的窗口,那么梦境的内容应该能清晰地反映出不同睡眠阶段的认知作用。以往的研究中也发现,睡眠时间的变化似乎对梦境内容有一定影响。因此,研究人员对梦境内容进行进一步探究,旨在根据睡眠时间的变化,探索梦境内容的差异。
研究人员招募了68名被试,参与为期四天的实验。所有被试均为大学生,平均年龄25岁,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并且每晚至少有6小时的睡眠时间。
实验开始的第一天和第三天,被试会填写一份“日间清醒生活日记”。内容包括当天的具体经历,比如吃饭、工作、学习、爱好、与他人的互动、思考某事等等。并且从情感强度、积极或消极程度、压力大小、重要程度、重复经历的可能性五个方面,对每个经历进行9点评分。
夜晚入睡后,他们在四个时间点被唤醒:入睡2小时、4小时、6小时、8小时,并且报告自己在被唤醒前经历的梦境内容,并进行录音。早上清醒后,根据昨晚的录音,如果梦到了“日间清醒生活日记”中的经历,就要在“梦中的清醒生活经历”表格的相应位置做上标记。
每次被唤醒后,参与者还要填写一张梦境问卷,以评估每个梦境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并为基于此的13个问题进行9点评分。在第二和第四个夜晚,被试可以得到休息,无需记录梦境。
研究人员将被试在第一天和第三天所记录的梦汇总在一起,一共有173个夜间早期梦和177个深夜梦。随后通过因子分析,将13个维度的梦境变量因子整合为4个主要因子,分别为因子1“与清醒生活的连续性”、因子2“情感强度”、因子3“负面压力大小”和因子4“隐喻性与超联想”。
数据显示,对于因子1,与深夜梦相比,夜间早期梦与日间清醒生活体验的联系更紧密。对于因子2,深夜梦在情绪的重要性上高于夜间早期梦。对于因子3,在负面压力上,夜间早期梦与深夜梦的差异并不明显。对于因子4,深夜梦比夜间早期梦更加怪诞,与过去久远的回忆更相关。
总而言之,该研究表明,夜间早期梦与日间清醒生活体验更相关,而深夜梦带有更强的情感体验、对于个人更重要、也更怪诞与超联想。
这项研究也许能帮我们解决一些关于梦境的谜团:梦境的“制造”取决于睡眠时大脑的工作。当大脑正在处理情景记忆时,我们常常梦到与日间清醒生活相关联的事物;当大脑处理情感信息时,我们的梦境便开始光怪陆离起来,有较强的超联想性。
参考文献:
Malinowski, J.E., & Horton, C.L. (2020). Dreams reflect nocturnal cognitive processes: Early-night dreams are more continuous with waking life, and late-night dreams are more emotional and hyperassociative. 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 88(2021), 103071.
https://doi.org/10.1016/j.concog.2020.103071
责任编辑:蒋雅芳 刘彦池
你可能会感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