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散英魂寄千万雄鹰翱翔神州,
尽智魄载十亿慧芯呼唤华夏。
——《国务院给予江上舟同志挽联》
01
前沿导读
在访谈当中,中国科学院的王贻芳院士对国内的人才领域进行了探讨,他觉得,能得诺贝尔奖的人,自己还没有办法引进国内,没有办法去跟美国的哈佛、MIT抢人才,然后让他们回国发展。人才流失的问题在近几年已经有所回转,但是最优秀的人,依然是流失的。
一般的科研人员、一般的科研成果,我们有很多,学术报告我们是世界第一,在这些方面都不是问题。但是关键问题是在于最顶尖的技术人才,还是在国外。
外国吸引人才的关键因素,就是科研环境。他有他志同道合的圈子,能够一起讨论,通过讨论,可以得到启发。经费这种的外部条件也很重要,但是科研环境这个圈子,是最重要的,这是科研人员成长的必要条件,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条件。
02
国外的科研环境
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强国,在科研环境和技术创造上面,确实走在了世界前列。
现在中美两国在芯片产业上面来回竞争,美国制裁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就想办法突破美国的制裁。并且美国通过对其他国家的企业进行施压,以此来达到切断产业链的目的。
整个芯片产业的开始,就是起源于美国,而且在未来几十年的时间当中,美国是芯片产业的核心国家,其他国家的企业都需要依靠美国的技术基础才能进行发展。
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工程师肖克利发明了晶体管,替换掉了之前使用的真空管。
肖克利在后来成立了自己的半导体公司,招聘了许多相关行业的人才。
肖克利是一个技术狂魔,他极其喜欢钻研电子新技术,并且还有些狂妄,他既想着要名利,又想着要利益,这也让他跟公司的许多技术人员不合。
在肖克利发明晶体管之前,他在贝尔实验室的两位同事,布拉顿和巴丁也通过技术手段制作出了类似于晶体管的雏形产品。肖克利、布拉顿、巴丁三个人因为晶体管的技术发明,还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与肖克利的狂妄自傲不同,布拉顿和巴丁很谦逊,甚至巴丁在后来还再次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了全球唯一一位两次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
在1975年,巴丁还作为团队的带头人,来到了中国北京,跟中国的科研人员进行技术交流。
肖克利单方面认为,这两个人是想要在技术上面超过他,他感到非常不爽。凭借着自己对于电路产业的深刻技术理解,他只用了两周的时间,就创造出了以锗材料为基础的晶体管产品,成为了晶体管的第一发明人。
下一步,肖克利创立了公司,打算开始赚钱,将自己的新技术应用到商业领域中。而布拉顿和巴丁却对于商业化完全没有兴趣,他们两个本质上属于科研工作者,不是商人,也不喜欢商业。
在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他们选择继续从事教学和实验室工作,跟肖克利完全成为了两条路上的人。
虽然肖克利的技术水平在行业内非常认可,并且他还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由于他长时间的自傲与不合群,肖克利公司的8名工程师向他提出了离职。在这8名员工中,包含了摩尔、诺伊斯等人。
他们在肖克利的公司离职之后,创立了仙童半导体,完成了改变世界的第一步。
肖克利对于他们8个人离职创办新企业的做法非常生气,便把他们几个人定义成公司的“叛逆者”,认为这些人是窃取他技术的“叛徒”。
晶体管在美国大获成功之后,德州仪器的工程师基尔比、仙童半导体的工程师诺伊斯,正在研究如何将更多的晶体管进行整合使用,以此来达到更先进的运算水平。
基尔比也是一个技术科学家,他是最早使用晶体管的工程师之一。他最开始的想法是在同一块半导体材料上面,制造多个元器件。经过了反复的实验与技术创新,基尔比将电阻、电容、晶体管成功整合到了一起,实现了芯片的雏形状态。
后来,基尔比将他的这个发明命名为“集成电路”。
同一时期,被肖克利称为叛逆者的诺伊斯,也通过平面工艺制作出多个晶体管,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实现了芯片的雏形状态。
到此为止,芯片被发明了出来,开始改变世界的科技格局。
03
技术发明的根本
往期经典回顾:10万+阅读量
往期经典回顾:100万+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