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制裁堪称没有硝烟的核武器,一战期间曾导致近百万人死于其带来的疾病和饥饿。今天,这场关于全球化与自给自足的“战争”仍在持续上演。康奈尔大学现代欧洲史专业助理教授尼古拉斯·穆德 (Nicholas Mulder)通过梳理详实的史料揭示经济制裁的本质,预示当今经济博弈的结果。
《经济学人》《外交事务》年度图书,保罗·肯尼迪、章永乐、殷之光联袂推荐。
书名:《经济制裁:封锁、遏制与对抗的历史》
作者:(美) 尼古拉斯·穆德 (Nicholas Mulder)
译者:李旭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定价:89.00元
出版时间:2024.3
开本:16开
ISBN:978-7-5236-0365-9
作者简介
[美]尼古拉斯·穆德 (Nicholas Mulder):康奈尔大学现代欧洲史专业助理教授。他定期为《外交政策》和《国家》等供稿。经济制裁是他的研究重点之一。《经济制裁:封锁、遏制与对抗的历史》是他的第一本书。
内容简介
人类能彻底消灭战争吗?纵观整部近现代史,人们都在不停地追求世界和平这一伟大目标,同时,这也是人类最难以实现的理想之一。每场大战之后,都会诞生一批悲观主义者,同样也会诞生一批空想家。悲观主义者认为战争是人类的宿命,乐观主义者则认为,随着财富的增长、自治范围的扩大以及技术的进步,人们的道德水平也能缓步提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全球带来空前破坏之后,无论是对悲观主义者,还是对乐观主义者而言,世界和平这一议题都再次变得紧迫起来。战胜国创建了一个新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国联承诺其能将世界各国联合起来,通过谈判解决各国之间的争端。然而很快,20世纪30年代,全球陷入经济崩溃与政治动荡之中,紧接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切都很容易让人们将国联视为一项乌托邦式的事业。时人以及许多后来者都认为,一战战后签署的和约存在致命缺陷,新成立的国联实力太弱,无法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至今为止,认为国联缺乏将破坏和平之国绳之以法的相应手段的观点仍然十分普遍。然而,国联的奠基者却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自己已经为国联设计了一款新的、威力强大的强制执行工具,以使国联适应现代世界。
专家推荐
《经济制裁》考察了一个戏剧性的逆转过程:一种起初被理想主义者期待用以阻止战争、维持和平的国际法强制执行工具,沦为总体战争的催化剂,并在不断滥用之中逐渐失去原初的威慑力。在一个经济制裁遭到严重滥用的世界里,本书的历史钩沉与理论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一战后各个国际体系的内在局限,并将对未来国际秩序的思考,建立在对人性更为丰富的理解基础之上。
——章永乐(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
在今天的所谓“自由国际秩序”中,经济制裁越发成为了一种霸权者的武器,与霸权者的国家利益重新捆绑在了一起。这也打破了过去40年间,“自由国际秩序”所竭力维护的神话。《经济制裁》一书,用一种历史的视野与方法,向我们展现了经济制裁的发展及其全球实践。它在国家间以及帝国主义竞争中诞生,又曾在抵御帝国主义扩张中发挥过一定作用。这一历史讨论,能够更好地帮助国际关系、国际法学者跳出规范性视角的牢笼,从一个长时段、广域的维度,来进一步审视今天国际秩序,并发现其背后霸权与反霸权的多重可能性。
——殷之光,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
经济制裁,是战争武器还是和平工具?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本书的深刻思考,也在警醒我们,制裁是政治国家的决定,也是私营部门的合谋,对社会造成严重伤害;制裁曾经试图维护和平,却正在制造更多的不确定性,给和平蒙上阴影。
——魏南枝,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本书是一部严肃的史学著作,通过追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围绕“经济武器”和“经济战”的讨论,它揭示了作为一项国际政策的“经济制裁”的诞生过程和运作机制,以及它对塑造和建构当代国际体系的影响。
——孔元,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
目录
导论:比战争更可怕的东西 1
第一部分 经济武器的缘起 30
第一章 封锁机器(1914—1917)年 30
锰与全球化 33
建立封锁线 39
经济总体战 46
封锁与未来的强制执行措施 56
金融封锁 60
第二章 从封锁中诞生的制裁,(1917—1919)年 67
同盟国被迫实现的自给自足 70
《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和约》的经济后果 75
民主与经济武器 88
战时制裁计划 95
《国联盟约》第16条的起草 108
第三章 和平中的战争(Peacewar)(1919—1921年) 115
对匈牙利的封锁 118
封锁的国内政治面向 128
结束对苏俄的封锁 135
第二部分 经济武器的合法性 143
第四章 经济武器的标准化(1921—1924年) 143
国际封锁委员会 145
《凡尔赛条约》中的制裁措施 154
拯救阿尔巴尼亚 158
鲁尔与科孚 163
第五章 作为世界警察的国联(1924—1927年) 172
《日内瓦议定书》 174
德国与国联的制裁 183
大战略与英国战时贸易与封锁事务咨询委员会 189
东方的封锁与制裁 195
言辞中的经济武器与实践中的经济武器 202
第六章 制裁主义与中立主义(1927—1931年) 208
《财政援助公约》 212
《巴黎和平公约》与海洋自由 221
中立的衰落 228
第三部分 战间期危机中的经济制裁 237
第七章 对抗侵略的集体安全体系(1931—1935年) 237
“九·一八”事变与制裁的希望 241
螺旋上升的不安全感 251
禁运的模糊性 257
苏联与制裁 261
威慑的困难之处 268
第八章 现代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场实验(1935—1936年) 272
相互依存与大萧条 275
有关制裁的“海军部理论”与“财政部理论” 282
东非大地上的战争 287
能源与基础设施 294
第九章 封锁恐惧症(1936—1939年) 304
从政治“自我统治”到经济“自给自足” 309
作为抵御制裁的意大利自给自足计划 316
纳粹的封锁防御政策 330
与经济压力斗争的日本 341
第十章 积极经济武器(1939—1945)年 355
冬季战争与第16条 359
经济战再现 364
作为反侵略措施的租借法案 372
制裁与援助 380
新多边主义中的制裁· 392
结论 从解药到替代品 400
附录 409
排版 | 杨语灵
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服务于科研教学,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有疏漏,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