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时常感觉时间变快了。
有时在朋友圈看到有人晒娃,会觉得似乎不久前对方才生了孩子,转眼又这么大了。
有时没来由地觉得疲惫,一放假就窝在家里,很少再有动力出门旅行、四处走走了。
不知道小伙伴们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呢?
如果说是因为衰老的话,身边又总有些比我们年长但活力四射的人,他们似乎总有用不完的精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之间的这种差距越来越大,也慢慢影响了生活质量。
有时我会觉得,像我这样“心态衰老”的人,生活似乎在慢慢僵化,变得三点一线没有新意,想改变又没有那么多精力。
而那些活得年轻的人就没有这种烦恼,他们的生活轨迹总是在变动,却还能以此为乐。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生命在于“折腾”。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心理灵活性”,这是一种对人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的能力。
心理灵活性越强的人,在遇到负面情绪、遭遇挫折甚至不舒服的时候,能够尽快适应新的状态,并作出较为理性的言行反应。
这里指的,并非遇到一切都要冷静面对,毕竟人心复杂又不是一台机器。而且有时在一些糟糕的处境中,越是勉强自己镇定,越有可能做出冲动的行为,比如说一些伤人的话。
所以,心理灵活性更多的是指能够接纳自己的情绪,及时消化抒发,从而避免持续笼罩在阴影中。
心理学家Steven Hayes认为:
拥有心理灵活性的人,能够充分地、不加防御地与当下保持连接。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在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防御心理,来回避或者否认现实,比如把失败都怪罪在运气不好上,不如别人优秀时产生酸葡萄心理等等。
大脑这样做,是为了保护我们内心不受伤害,但也会带来副作用:
一是让我们无法直面问题去改变自己;
二是让我们对环境抱有敌意。
而心理灵活性高的人,这种防御心理出现的会更少些,在大脑感知到危机想要保护我们之前,他们就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迎接问题了。
前几年我亲戚家的妹妹对心理感兴趣,大学读了应用心理学专业,但很快国家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证书资格,她在最后一次考试中没能通过。
加上我亲戚不支持她考研,这下缺少经验、学历、证书,毕业后她想找个咨询所当助理都找不到。
原本我还有些担心她,但没过多久便听说她改行做了编辑,在公众号写一些情感婚姻类的文章。
她告诉我,她对爱情、婚姻心理学很感兴趣,会在文章中融入自己的所学所想,让文章更有深度,自己也能学到很多。
接下来她还打算自己做个心理类的公众号,这样尽管做不了咨询师,也能一直在这个行业中前行了。
很多人把理想看得太过理想,总觉得考上什么、赚到多少钱后人生才正式开始。这种僵化的念头会让我们在努力过程中觉得很苦,失败后也更容易崩溃。
而心理灵活性高的人,会把整条人生路都当做机遇,也很擅长调节自己。
一旦发现自己无法适应现实的要求,他们就会辗转寻找其他的路,而不是死磕。
在这个什么都瞬息万变的时代,这种心态会让我们少吃很多苦头。
心理灵活性和一个人的性格有关系,就比如神经质水平高的人,这种能力会比较低,适应和调整能力稍弱些。
当然啦,神经质朋友们不必担心,既然是心态问题自然就有调节的办法啦。
心理学家McCrae和Costa曾经提出:
开放、好奇的人会更主动地经常分析自己,然后不断丰富对自我的理解。
这里的分析可不是过度思考自己哪里没做好、哪里说错话,而是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优势,考虑实现目标还需要往哪里努力,是否需要更换环境等等。
对外,我们则可以练习这样的心态:把周边环境都视为为自己服务的道具。
环境的影响若对我们有帮助那就吸收,若无用就忽略甚至远离,让自己先发制人成为评价者,不再被他人的评价左右。
慢慢降低自己被外在环境和身边人的影响,我们也能更高效率地朝着目标前进,探索生活的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