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坡中小教研活动纪实(三)
育“马”有道
教研精进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坡中小在“做伯乐教师,育骏马少年”目标引领下,以精进教研为抓手,帮助教师们深入领悟新课标理念,锤炼教育教学基本功,成为真正的伯乐。自开学以来,各教研组积极投身于教研活动,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
11月1日上午,马坡中小音美组开展主题为“‘幼小衔接’背景下艺术课堂的实践探索”教研活动。活动旨在新课标的引领下,结合新旧教材更迭的关键期,从一年级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入手,转变教师教学思维,培养新时代少年在艺术课堂行为习惯、夯实基础。高凤校长、杨宝国主任及音美组全体教师参与本次教研活动。
课例研讨
首先,刘畅老师结合新课标、新教材对九一开学以来艺术课堂中亟待解决的真实问题进行了整理,让老师们带着问题与授课教师共同探索“幼小衔接”艺术教育的新路径。
陈立斯老师以一年级美术《手形的联想》为例,从趣味小游戏导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完成形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联想和转化。通过拆解重难点知识,从单手联想到手形组合,结合多材料、多方法的使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教师准备了丰富的示范,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综合培养学生的四大核心素养。
张含淼老师以一年级音乐《国旗国旗真美丽》为例,通过识国旗、赏国旗、唱国旗和演国旗几个环节引领学生走进音乐感受祖国的美丽与伟大,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本节课充分贴合课标要求及该学段年龄特点,设计了看、听、唱、演等多种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课例分享后,张洋老师和关雪安老师分别代表美术、音乐学科进行评课。张洋老师指出陈老师《手型的联想》一课体现了新课标立德树人,重视学生的精神成长,做到心中有课标,眼中有教材。整个课堂从多种角度出发、环节内容层层递进,培养了学生的美术兴趣。同时,张洋老师建议可以适当选废旧材料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也可用 AI 语音输入,让学生说话时 AI 即时生成作品,让学生与课堂跟上时代的脚步。
关雪安老师指出张老师的《国旗国旗真美丽》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新教材的核心理念、聚焦核心素养。通过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增强了学生艺术学习实践性、体验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即兴表演和动作协调能力。关雪安老师还建议,可以让学生评价内容更具针对性,为学生创造更多互评的机会,促进教学评一体化。
主题交流
随后,音美教研组的教师们对于在“幼小衔接”这一关键阶段如何有效开展教学活动进行了交流分享。
吴宁华老师围绕着“幼小衔接美术教学内容要具有过渡性”进行分享。幼小衔接阶段,教师要引入小学美术课程目标中的基本造型元素知识,像线条的种类和表现形式,简单介绍构图概念,让孩子尝试用不同构图方式创作,为小学美术学习奠定基础。
尤然老师从“用积极语言给予学生正向反馈”角度分享。低年级学生靠教师反馈判断学习成果。教师的鼓励能增进师生情感交流,让学生更信任教师。正向反馈可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自身价值与能力,增强自信,更勇敢地面对学习挑战。
冯宜龙老师以“深入了解学情、因材施教”进行分享:教师要洞察学生特质,因班级学情不同,有的学生能力强,有的需更多练习时间,可实施分层教学,激发学习热情、提升教学效能,同时锻炼学生互评自评能力,保障学习收获。
马超老师围绕“塑造良好课堂秩序,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主题进行了分享:明确课前、课中、课后行为规范,如排队进教室、安静听讲等,养成良好习惯;强调课堂纪律,如禁止随意说话、玩乐器;鼓励预习复习,引导边听边思,提高音乐感知;加强师生互动,用亲和力激发求知欲。
领导总结
杨宝国主任表示“幼小衔接”是对孩子身心教育时间段的转变过程,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在不同的时间段针对学生身体、心灵、生理不同的变化进行考量,降低目的性、吸引学生兴趣、提升教育魅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习惯,从而达到新课标、新教材的教学目标,顺利完成“幼小衔接”这一重要阶段的过渡。
最后,高凤校长对陈立斯、张含淼两位老师在课堂中的精心准备给予肯定,同时对组内参与交流分享教师的发言表示认可。高校长也对全组教师提出了殷切的期望:艺术教师是专业的教师,肩负着艺术教育和美育教育,这关系着孩子的身心发展、精神世界和灵魂的塑造。需要每一位老师,用发现美的眼睛去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这与学校“争做伯乐教师,培养骏马少年”的目标相契合。人的成长之路,基础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基石;而艺术的熏陶,则为学生的人生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带来更深远的影响与益处。
未来,马坡中小将继续以“育马有道”为教研活动的指引,通过不断改进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激发教师们的教学热情,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我们坚信,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学校的教研活动必将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为学校的教育事业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撰稿:音美组
照片:张洋 张月
初审:王超 秦继兰
终审:高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