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6 首周末销量预计低于预期,国内外市场舆论反响一般
iPhone 16 价格与iPhone 15全系保持一致,A18芯片与A18Pro差距缩小,灵动岛、Apple Intelligence、实体按键的全系适配,标准版的性价比得到进一步提高。作为走量的机型,预计 iPhone 16 标准版将贡献2024年 iPhone 16 系列手机的主要增量。
9月16日,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预测,iPhone 16系列首周末预购量约为3700万台,同比去年iPhone 15系列下降了12.7%。iPhone 16 Pro系列的需求低于预期,其交货时间明显短于上一代iPhone 15 Pro,尽管预购前的发货量有所增加,但需求疲软导致首周末销量同比下滑。
从产品结构上来看,Pro版本的同比预购量相比iPhone皆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下滑;标准版和Plus却出现了同比上涨。该结构差异强化当前换机周期的逻辑,也反映了基于苹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拉动创新周期的效应当前未发挥作用。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强大但是落地节奏较为缓慢,完整版的上线日期最早预计要到2024年底,在非英语地区特别是中国地区的上线要延缓至2025年。
由于缺乏其他创新卖点, iPhone 16 上线后,无论是中外互联网短期内负面评价较多。因此我们认为到24年末 iPhone 16 并不会迅速拉动苹果进入强换机周期,未来预计随着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的逐渐完善,出货量将以渐进式的方式随季度增长,甚至可能需要等待到iPhone 17。
苹果硬件创新速度放缓,Apple Intelligence 开启下轮“超级周期”被寄予厚望
苹果上两轮的超级周期分别位于2015年和2021年。前两轮周期的胜负手在于精准定位到了各个阶段手机行业阶段的发展趋势,软硬件创新精准解决了终端的新兴消费需求端。
2015年的产品iPhone 6相比于iPhone 5,在诸多软硬件方面进行了巨大的创新。在硬件层面,外观创新采用圆润的边角设计,与上几代产品形成差异化。屏幕尺寸方面从4.0寸升级到4.7寸,符合彼时兴起的网络在线视频、直播、聊天等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机身厚度上 iPhone 6的厚度从上一代的7.6mm减薄至6.9mm。此外,在当时以4G通讯网络大规模替代 3G 的产业趋势下, iPhone 6 可以支持更多的 4G LTE 频段,更是加速了出货量的大幅增长。
我们通过观察苹果手机年度出货量增长趋势图能够看出,实际上iPhone 6之所以被称为超级周期,并不代表iPhone 6 以前的苹果手机出货量不好,相反,在 iPhone 6 之前,苹果的每一代手机都依靠软硬件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每一轮都几乎呈现出“超级周期”式的销量、营收大幅增长。只不过是在 iPhone 6 的超级周期之后,苹果手机的出货表现开始呈现出疲软的态势。
苹果最近的一轮超级周期是2021年由 iPhone12 系列开启。在创新层面,iPhone 12 系列是苹果首款支持 5G 网络的手机。硬件表现上5nm A14 仿生Soc 的推出领先于行业内同代手机,经典直边框造型回归与 iPhone 6 同样主打差异化外观。iPhone12 首次在全系列采用了当时行业较为稀少的 OLED 屏幕。摄影方面,iPhone 12 全系配备了 LiDAR 激光雷达扫描仪,提升了夜间拍摄和增强现实(AR)体验。MagSafe 技术同样也是 iPhone 12 新的技术创新。苹果在 iPhone 11 系列上首次推出 pro 类别,正式开始将普通版与pro版形成差异化。而iPhone 12 标准版在屏幕、芯片等核心层面与pro版本完全保持一致,因此这一代 iPhone 以极高的性价比收获了充分的市场认可度。
iPhone 12的超级周期同样受当时宏观社会经济环境影响。iPhone 12 的发布时,全球市场上有大量用户仍在使用 iPhone 6 到 iPhone 8 系列的设备,这些老款设备已经无法适应最新的应用需求和网络技术,iPhone 12 系列的发布为这些老设备用户提供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升级选项。同时,iPhone 12 发布时,全球正处于疫情期间,远程办公、在线学习等需求的增长使得许多人需要更新换代以支持高效的通信和娱乐需求。再加上苹果用户通常具有较长的手机升级周期,iPhone 12 系列的技术飞跃吸引了大量过去几年未升级的用户进行换新。
苹果手机的硬件创新迭代速度进入了低速发展阶段。这其实并非是苹果公司自身的问题,而是整个消费电子终端品牌厂商共同问题。在硬件层面,客户需求的广度基本已经得以全面的覆盖,无论是芯片算力、内存速度、屏幕、摄像等方面,对于消费者而言,当前主流的配置已经是处于“完全够用”的状态。我们目前能够观察到的硬件创新可能就是折叠屏幕这一个方向,但在成本问题在被解决之前,折叠屏显然不是一个空间更大的硬件创新赛道。因此当前苹果打出的王牌就是Apple Intelligence,因而显然这也被寄予厚望,能够实现终端用户需求+行业宏观周期共振,拉开苹果新的超级增长周期。
当前终端手机品牌强化软件侧创新
首先终端需求的创造往往并非由消费电子厂商主导,而厂商手机增长前提的核心在于“需求的解决”,过去是以堆硬件来完成目标,而当前是以软件创新作为主要抓手。
我们结合历史上已经发生过的事实来看:2010 年前后互联网产业迅速发展,APP创新浪潮不断涌现,手机的功能尚未被完全挖掘,视频、语音、支付、NFC 等功能接二连三的涌现。国内的微信、抖音,海外的snapchat、Instgram、Whatsapp 等APP的发展,分别带动了手机屏幕、双摄三摄广角镜头模组硬件上的升级;2015年前后 4G替代3G、5G替代4G通讯技术的革新更加是在硬件层面强化了射频、基带等通讯模块的取代性升级,同样使得图片、视频等信息载体的实时传播成为可能甚至高速化。在2010、2015年的时间节点上,手机应用侧的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也就是杀手级应用的出现推动了手机硬件创新仍在持续推进,应用功能的集成使得手机外观的不断迭代,大屏幕、多摄像头阵列,更加直观地刺激了消费者升级换机的需求。
站在当前节点(2024年),更便捷易用的 AI 产品已经成为当前业界对于终端用户需求认知的共识。结合 4-5年的换机宏观周期理论,当前终端手机厂商强化端侧AI的软硬件升级逻辑,寻求终端用户需求+行业宏观周期的共振。
围绕AI需求,硬件层面的升级集中在更强 AI 算力手机SOC的迭代,这其中的主要玩家包括高通、联发科、苹果、谷歌、华为。2017年苹果推出bionic仿生芯片,首次将NPU引入手机SOC中;谷歌联合三星工艺自研了Tensor CPU。
但今时不同往日,随着主流的芯片厂商获得台积电 N3E 第二代3nm产能的稳定支持,包含NPU的芯片核心架构的日益成熟,在芯片层面无论是苹果和安卓,抑或是骁龙、天玑旗舰的芯片性能差异都在迅速缩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回顾2023年到2024年中火热的 AI PC ,英特尔Ultra系列、骁龙X Elite CPU将端侧算力推至45TOPs,但结果却是硬件上的大幅升级并没有掀起 AI 终端产品的换机热潮。
因此我们认为硬件技术的突破并不足以解决AI需求的难题, AI 需求的解决路径的关键在于软件交互层面,即需要解决消费者使用场景、使用门槛、使用效果等多个问题。
因此我们看到苹果、华为、谷歌、三星小米等终端厂商当前更加聚焦于软件侧的创新,力图从底层系统引入AI功能:苹果 iOS18.1 推出Apple Intelligence,并且升级次世代Siri;华为升级小艺智能助理,开发纯血鸿蒙操作系统力图实现系统级数据的 AI 统一调度;小米预告下一代澎湃OS基于AI大模型进行了重构;谷歌联合三星打造基于Gemini安卓系统,先后推出了三星 S24、谷歌 Pixel 9 具备端云一体架构的AI手机。
站在当前节点来看,24Q4全球的手机厂商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发布自家底层基于AI大模型优化过后的操作系统,以实现更强体验的终端用户体验。
国内果链上下游厂商内外交困,拓展业务矩阵意欲摆脱对苹果的依赖
中国大陆供应零部件供应商数量上升,但整体价值量在迅速下降
最新公开的“果链”名单中,中国厂商“十进八出”,近三年来首次净增加。据“智谷趋势”,名单中 187 家供应链企业有 92 家来自中国(含中国台湾),占比超过 50%。而中国大陆的厂商达到 51 家,占比为 27.3%,稳居首位。近年来苹果组件大陆供应商立讯、领益、蓝思、比亚迪电子陆续完成对和硕、伟创力、可成、捷普的工厂或业务收购,对台系果链产能的整合,往整机组装拓展,快速提升了自身在果链中的份额。
然而我们仍需关注到的是 iPhone 主要构成零部件的金额逐年下降的事实。根据Counterpoint数据,该份额从2020年的4.7%下降至2023年的2.0%。综合来看,尽管大陆产能更加集中,但是不得不面对的是总量缩水的严峻局面。
为应对宏观经济及中美贸易相关政策的变动,果链公司在海外设厂已经是完成时。立讯精密于 2018 年开始在越南开设工厂,截至目前已有三家越南开设的工厂进入苹果供应商名单,同时立讯精密还收购了台湾的苹果组装厂和硕、世硕电子,间接拥有它们在印度工厂的产能;PCB供应商鹏鼎控股2023年投资设立泰国生产厂;蓝思科技则在2018年开设了第一家越南工厂,此外蓝思科技还在墨西哥拥有一家为新能源客户服务的子公司。
海外建厂对于果链相关企业而言,短期内确实提升公司的经营利润,但高额的资本投资更容易受苹果产品销量影响下滑带来的利润削减。以立讯精密为例,海外建厂并没有显著改善公司的EBITDA利润率,并且公司的投入资本回报率在2021年开始迅速下降,对应的也是过于依托苹果单一客户造成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结果。类似的,蓝思科技2018年越南工厂投产后,2019年收获大幅地利润增长,但是2021年后也出现了类似的ROIC、EBITDA利润率下跌的状况。
鹏鼎控股海外建厂布局相对较晚,公司在泰国建厂计划于2023年8月正式提出,预计将于预计2025年下半年打样。与立讯精密、蓝思科技相较而言,公司在利润增长层面仍然保持较强的韧性。
2023年印度产线开始加速运转,中国果链供应商压力进一步加剧。印度当前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智能手机生产国。一方面印度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在良品率上获得了较大的提升,另一方面印度政府则出台了一大批刺激消费电子产业的优惠政策。例如24年7月印度将智能手机零部件的进口关税降降低至15%,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测算,这一优惠政策至少会为苹果节约 3500 万至 5000 万美元的费用,是真金白银的收益。
2024年的苹果供应链新的变化就是同步引入了印度工厂,中印流水线同时开工生产iPhone 16系列首次,并且印度工厂首次开始制造 Pro 机型,而此前Pro机型则由中国独家负责生产。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印度产 iPhone占比仅为1%,而截至目前印度产 iPhone 全球占比则增长至15%,苹果原计划在2024年将印度的iPhone产能提升至5000万部,目标是在2025年扩大印度产 iPhone 份额至25%。
大陆果链供应商在iPhone销量持续疲软、竞争格局加剧的当下,主动寻求苹果业务之外战略路线,保障自身业务的安全边际。从2023年的报表中能够发现,歌尔股份来自苹果业务的营收占比由 2021 年的 42.49% 降至 2023 年的 27.02%,蓝思科技则由2022年的70.96%骤降至 2023 年的 57.83%。立讯精密2023年苹果业务营收占比则扩大至 75.24%,但是毛利率却维持10.49%的低水位,相对 2015 年 23.00% 毛利率而言几乎减半接近,单一客户依赖度风险持续扩大。立讯精密未来发展战略重心逐步转移至汽车电子,公司2023 年汽车业务营收 92.52 亿元,同比增长 50.46%,是各大业务板块中增速最高的板块。24年H1立讯精密汽车业务继续保持48.3%的高增速,公司还于9月13日收购了全球头部汽车线束供应商 Leoni AG,加速布局全球化的汽车业务。
从相关果链公司财报来看,相关公司 Q2季度营收普遍增长,盈利情况则表现不一,营收增长主要由于产能扩张带来的份额提升,另一方面则是汽车电子增量业务的拉动。总体而言,在弱复苏背景下由于缺乏创新驱动的成长,板块尚未出现明显的盈利改善。
我们要关注到 24Q2 消费电子财报的增长状况还包含去年低基数的影响。随着 23Q4 消费电子进入复苏阶段后,今年 24Q4 的同比增长数据则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当前消费电子产业链的盈利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