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末年,鄂豫皖三省交界的晓天镇,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繁荣的商业氛围,成为远近闻名的繁华之地。
镇上,镇东的王少堂与镇西的张银山,是两大显赫的财主,他们的故事在小镇上流传甚广。
晓天镇坐落在一个大土墩之上,地势高峻,水源稀缺。居民们为了饮水,不得不每日跋涉三里路到小河边取水。王少堂独具慧眼,发现了这一商机。
他花费巨资,在门前开凿了一口深井,并用坚固的院墙将其围住,雇佣专人打水并出售。
这一举措迅速吸引了镇上的居民,他们纷纷前来排队购买。一时间,王少堂的门前车水马龙,财源滚滚,他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好景不长。一天,仆人神色慌张地跑来告诉王少堂:“东家,今天一桶水也没卖出去。”
王少堂疑惑不解,他拦住街上一个正在挑水的人问道:“你这是从哪里打来的水?”“张银山家。”“多少钱一担?”“不用钱,自己去打就好了。”
王少堂闻言,心中顿时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他连忙派人前往张银山家查看,只见张银山也在自家院里打了一口井。
这口井与众不同,井台横跨在院墙上,从院内院外看都只能看到半边井。井的两侧都安装了轱辘,无论是从院内还是院外,都能方便地打水。
张银山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他挖井的初衷是为了自家用水方便。但他又时刻惦念着乡邻们的用水问题,怎能像王少堂那样围井收费呢?
于是,他心生一计,将井口敞开,让乡亲们都能来打水。然而,井毕竟打在自家院里,不砌院墙又不利于家中防贼防盗。
最终,张银山想出了建造半边井这个绝妙的主意。
王少堂得知真相后,气得脸色铁青。他心中暗想:张银山这样做分明是在跟我作对,你不仁,我也不义,咱们走着瞧!于是,一个阴险毒辣的主意在王少堂的心中悄然萌生。
在离晓天镇二十里地的猪头尖大山里,盘踞着一伙悍匪。匪首高三麻子心狠手辣,他们利用猪头尖山高峰险峻的天然屏障,经常出入晓天镇抢掠,使镇上的居民和往来客商深受其害。
为了消灭这伙土匪,官府多次派队伍上山清剿,但都因山高林密而无功而返。
从此以后,晓天镇便长年驻扎了一队衙役,把守出入晓天镇的重要路口。一旦土匪下山,就会遭到埋伏。
同时,几十里外的县衙也会及时收到消息,派出队伍赶来增援。高三麻子曾吃过几次大亏,多年来都不敢轻易进入晓天镇一步。
然而,这天王少堂却派管家上了猪头尖,几经周折,终于见到了高三麻子。管家将王少堂的意图一一陈述,高三麻子听后哈哈大笑:“我们好几年都没进过晓天镇了,这次可要好好地捞上一把。”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高三麻子带着土匪悄悄地摸进了晓天镇。王少堂为了报复张银山,暗中给驻守出入晓天镇要道的衙役下了迷药,引高三麻子这伙土匪进入晓天镇,直奔镇西张银山家。
几个土匪一跃便上了张银山家的院墙,然后轻轻地跳到院子中间。当晚,张银山家的看门人吃坏了肚子,正在茅房里,忽然听见响声,便大喊:“谁?”几个土匪寻声而去,未等看门人喊第二声,便结束了他的性命。
这一声惊醒了张银山,他连衣服都没来得及穿,便趴到窗口朝院子里张望。这一看吓了一跳,院子里密密麻麻的全是人。张银山赶紧唤醒妻儿,带着他们躲进了地下密室。
原来,在打井时,张银山秘密地在井旁做了一间地下室,以备不时之需。如今,这间地下室竟派上了用场。听着土匪在上面乒乒乓乓地翻东西,张银山心想:若土匪发现了地下室,他们必死无疑。我不能这样坐以待毙。
张银山在井旁的地下室里冥思苦想脱身之法。
透过地下室的窗户,张银山瞥见了那两根悬挂在井口的绳索,心中涌起一阵希望。这口井的部分井口延伸至院墙之外,成为了他的救命稻草。
他迅速攀上伸向院外的绳索,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悄牵来一匹马,策马扬鞭,向县城疾驰而去。
不到一个时辰,张银山已抵达县衙,紧急求援。
县官闻讯,得知猪头尖的土匪已侵入晓天镇,立即率领大批衙役赶往现场。与此同时,高三麻子带着手下几乎未遇抵抗,便轻易洗劫了张银山家。
二当家前来汇报,虽未擒获张银山及其家人,但收获颇丰。高三麻子兴奋之余,决定继续扩大战果,将镇东的王少堂也列为目标。
王少堂整夜未眠,密切关注着镇西的动静。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宁静,他警惕地询问来者何人。
门外传来高三麻子的声音,声称前来致谢,感谢王少堂暗中相助。王少堂心知不妙,却只能故作镇定应对。
然而,高三麻子一伙并未就此离开,反而一拥而入,与王少堂的家丁展开了激战。
王少堂见形势危急,躲进了自己事先挖好的地下室。高三麻子在搜寻无果后,变得疯狂起来,扬言要挖地三尺也要找到王少堂。
王少堂吊在井中,利用井绳和一块大石头堵住了密室的窗口,隐藏得无影无踪。然而,当高三麻子威胁要处死他的妻儿时,王少堂心中充满了恐惧和悔恨。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家大院外枪声大作。原来,张银山已经引领县衙的人马将王家大院团团围住。
高三麻子一伙成了瓮中之鳖,天亮时分,战斗结束,大部分土匪被击毙,高三麻子也被生擒活捉。
经过审讯,高三麻子供出了王少堂与他们勾结抢劫的罪行。
王少堂虽然侥幸逃脱了土匪的魔爪,却因通匪罪被判刑。而张银山则因剿匪有功,被县衙重奖一千块大洋。
晓天镇的百姓们纷纷议论:善恶终有报。张银山因行善积德,挖了半边井不仅救了自己一命,还意外获得了财富;而王少堂因作恶多端,不仅败光了家业,还丢了性命;高三麻子则因贪婪无度,最终自掘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