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散文】●蒲泽丽(新疆)||“数’说中国故事 品味数学文化
美体
2024-07-31 20:20
四川
图|作者提供
●蒲泽丽(新疆)
荷香蝉鸣,时光清浅。踏着盛夏的脚步,有幸参加二〇二四年小学数学教师核心能力深度训练营之华应龙名师优课活动,怀着兴奋与忐忑,来到了千里之外的春城接受“洗礼”。走进会场。见到了当今数学教育界的神话——华应龙老师,如沐春风的微笑,亲切极了。“国数”这两个字出现在大屏幕时,满眼的陌生与疑惑。带着好奇的心,跟着华应龙名师团队的老师们“遨游”着,在困惑与迷茫中汲取着——什么是国数课;爱国教育与数学知识主次如何占位;如何设计出一堂成功的国数课;数学是世界的,国数课是否显得狭隘;一节课需要六十至八十分钟,如果没有按预设进行,教师将如何去上这节课;国数课适合一线老师上吗;时间与内容上会不会影响教学任务;每位老师是否都能把控住这样的课堂;新课标理念下,如何更好地体现底色和本色……只为那句“祖国需要,我就去教。”华应龙老师通过不断地摸索(起名—找话题—找数据—找故事—设计课—磨课—修改—再次磨课—观摩课),因为这份执着,一堂国数课诞生了。华应龙老师强调,国数课不是取代数学课,而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数学课,是为了数学课涂抹爱国底色,增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度学习和理解。少年强则国强,数学强则国强。这个信念犹如一盏明灯,牵引着这个团队不断摸索并创造着。再次被这种爱国情怀感动,带着谦卑,饥渴慕义,受教的心来领受国数的魅力。华应龙老师以《为数学课涂上爱国底色》为主题,名师们通过《半条被子》《数说长征》《数说抗美援朝》等具有强烈爱国意味的数学课,引导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这便是用数学课讲好中国故事的精髓吧。华应龙老师教授的《华罗庚教我们学数学》《袁隆平教我们学数学》以及丁元春老师的《丘成桐教我们学数学》,名师们本着首先解好数学题,引导学生重走名人小时候的思考之路和学习数学的方法,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其次解好教育题,感悟他们的爱国之情,从小立志,数学报国。华应龙老师《老子教我们学数学》,让人眼前一亮。华老师首次试用“花开两朵,先表一枝”的分类讨论,学生会“一分为三”解决简单的“找次品”问题,在创造中发展想象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老子思想的无限魅力。接着,在《中国人的十二生肖》中,以十二生肖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为基础,运用蕴含着智慧与贡献的计数法去思考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了“运”中有智慧,“算”中有妙法。马中琴老师的《干支纪年法》从实际生活情景出发,在了解干支纪年法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核心问题“今年是什么年”为主线,和学生探究支纪年法中的奥秘,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展现出厚重的历史文化。严亚雄老师的《一“格”个都不能少》,首先跟随着歌曲《二〇三五去台湾》的节奏,学生们做着桌舞,师生们的思绪仿佛一起被带到了祖国的宝岛——台湾。接着,播放了台湾变迁的视频,学生不由得发出疑问:台湾有多大?在课堂中严老师以“小面”估“大面”,数“小格”悟“大道“的理念,最后以《礼记·经解》中“差若毫厘,谬以千里”与台湾本岛地图相结合完成情感升华,并揭示寸土必争,一“格”也不能少。第一次现场聆听华应龙名师团队的授课与讲座,“国数”这个词不绝于耳,由陌生到渐入佳境。曾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的“教书匠”行为而感到羞愧,从而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做专业知识的“经师”与高尚情操的“人师”。这是一个在与自身不断斗争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打破自我的过程。一场心灵的洗礼,一次思想的升华,已不再纠结国数主次之分。通过现场课、讲座、互动研讨环节发现,它们本身就是水乳交融无法分开的,国数课不再是简单的一节数学课,可能是与道法、语文、阅读交织成一首首爱国“交响曲”,去温暖每一个课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华应龙老师曾说:“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这就是教育的本质。相信在华应龙老师及团队的努力下,国数课愈发“茁壮”,一同圆数学强国之梦。本人蒲泽丽,原创作品《“数’说中国故事 品味数学文化》,授权“天府散文”平台独家首发。蒲泽丽 女,汉族,1977年12月生。供职于新疆库尔勒市第四小学,数学教师,巴州作家协会会员。初涉文坛,曾在“天府散文”“今日顺庆”平台等媒体发文数篇。投稿者须关注本平台。本平台坚持原创首发,请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它公众平台发过的文章,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每篇(首)文章(诗词)正文不得少于300字,并附100字以内的作者简介和一张个人生活照片(照片用邮箱附件),一律投递到下列邮箱;同时加总编(HHDK9999)和编审微信,便于联系和进行文字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