嶓冢之山西三百五十里,是华山山系的第十五座山,“天帝之山”。山上的植物有棕(棕榈树)、枏(nán,楠木)、菅(jiān,一种茅草)、蕙(一种香草)。
山中有种怪兽,叫做谿(xī)边,长得像狗,坐在它的皮毛上可以不受蛊毒伤害。
山中有种鸟,叫做栎(lì),长得像鹌鹑,有着黑色的花纹和红色的颈毛。鸟肉可用于治疗痔疮。
山中有种草,叫做杜衡,形状像葵菜(看图游《山海经》-33),有蘼芜(mí wú)的香味。它有两个功效,一个是“可以走马”,也就是使马跑得飞快,但作用方式不清;一个是“食之已瘿”,也就是吃了它可以治疗颈部囊状肿瘤,比如我们现在非常常见的甲状腺结节。
前面的浮山上,有种草叫熏草,同样有蘼芜的香味。那么,蘼芜是什么呢?《本草纲目》中是这么介绍蘼芜的:
盖嫩苗未结根时则为蘼芜,既结根后乃为芎穷,大叶似芹者为江蓠,细叶似蛇床者为蘼芜,如此分别,自明白矣。
汉代有一首乐府诗,叫《上山采蘼芜》,是关于弃妇的一首名篇。自此,出现在古诗词中的蘼芜也带上了分离、幽怨的气息。
最后,让我们欣赏一首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天仙子·梦里蘼芜青一剪》,去感受一下蘼芜的这种气息吧。
梦里蘼芜青一剪,玉郎经岁音书远。
暗钟明月不归来,梁上燕,轻罗扇,好风又落桃花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