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项目经理的救火日常
项目经理却看哭了……
项目经理务必在第一时间奔赴 “救火” 现场,这是化解危机的首要步骤。
到达现场后,迅速对问题进行全面勘查,了解事情的全貌和涉及的各方因素,随即承担起协调与沟通的关键职责。
例如,在一个软件项目的关键开发阶段,核心程序员所使用的开发电脑突然遭遇严重的硬件故障,硬盘损坏且数据丢失风险极高。
虽然电脑硬件维护并非项目核心业务范畴,但该程序员电脑中存储着大量即将完成的关键代码模块,若不能及时恢复数据并重新投入工作,将会使项目开发进度陷入停滞。
项目经理得知情况后,立即赶到现场,首先联系了公司内部的 IT 技术支持团队,评估数据恢复的可能性与所需时间;同时与外部专业的数据恢复公司取得联系,了解其服务流程与紧急响应机制。
随后,项目经理组织了包括程序员、IT 团队、数据恢复公司代表以及项目相关负责人的紧急会议,各方阐述了面临的状况与困难。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紧张探讨与权衡,确定了先由数据恢复公司采用专业设备对硬盘进行紧急数据提取,IT 团队同步准备备用开发设备并搭建开发环境,待数据恢复后迅速导入备用设备,让程序员能够尽快恢复工作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一系列协调与安排,成功化解了此次危机,使项目开发工作得以继续推进。
“救火” 问题通常具有突发、严重、关键且棘手等特性,这些问题可能出现在客户现场的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内部的生产环节里,或者是项目团队成员自身的工作范畴内。
当项目团队成员自身无力解决时,项目经理就需要充分发挥其资源整合与调配的能力。
比如,在某项目中,工程师突然发现某个产品在采购申请环节出现了错误,所采购的产品型号与项目实际需求不匹配。项目经理得知情况后,迅速与采购团队进行对接,全面梳理整个采购流程,查找问题的根源所在。
随后,与供应商展开紧急沟通,向供应商详细说明情况的紧迫性和严重性,在遵循商业合作原则的基础上,尽全力协商解决方案。
这可能包括请求供应商加快生产正确型号的产品,调整交货时间安排,若有必要,在合理范围内支付一定的额外费用以弥补供应商因紧急调整而产生的成本增加。
在此过程中,项目经理需要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合理调配,确保各方协同工作,以达成解决问题的目标。
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一旦经过全面的分析与交流,确定问题是由项目经理的管理范畴内的因素所引发,项目经理必须果断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例如,在项目为满足客户变更需求而进行加班赶工的阶段,出现了诸如因加班安排不合理导致团队成员过度疲劳,工作效率低下,或者因沟通渠道不畅通,部门之间信息传递出现偏差,从而引发工作衔接不畅等问题。
这些问题虽然表面上是由加班和沟通等因素导致,但追根溯源,是项目经理在资源规划、任务分配以及沟通机制建立等方面的决策失误。
项目经理应当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团队内部组织会议,坦诚地承认自己的管理失误,并与团队成员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
例如,重新优化加班制度,合理安排团队成员的工作时间和任务量,同时建立更加高效、透明的沟通平台,如采用项目管理软件实时更新项目进度和任务信息,确保信息在团队成员之间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
在成功处理完 “救火” 问题之后,项目经理的工作并未结束。
需要组织团队对整个 “救火” 过程进行全面的回顾与总结,详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及其效果,以及最终解决问题的经验教训。
然后将这些内容整理成详细的报告,向上级领导进行汇报,让领导能够了解项目在应对突发情况时的表现以及存在的问题。
同时,在项目团队内部开展经验分享会,将此次 “救火” 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传授给每一位团队成员。
例如,可以制定一份内部的问题应对指南,将此次事件作为案例纳入其中,明确当类似问题再次出现时的应对步骤和责任分工。
还可以建立团队内部的知识库,将 “救火” 案例及相关解决方案进行分类归档,方便团队成员随时查阅学习,从而提高团队整体的应急处理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避免在未来的项目中再次陷入相同的困境。
总之,作为项目负责人的项目经理,不能靠“救火”式的工作方式来工作。因为“救火”式的工作方式,一方面说明项目管理的工作还未做到位,以及项目风险控制未做不好。如果项目经理的50%以上的时间,都被“救火”问题所占有,项目经理一定不是一个合格的项目管理者。
近期热文:
欢迎加入中国最大的PMO&PM社区